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上门女婿之前世今生 > 第348章 遇到同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到了鱼行大院,闫凤明肩膀挎着两个鱼篮子对杨芳说:“芳芳,咱们记好路线明天早上买鱼时别走错路了。”

杨芳点点头说:“我记性好,只要见过一面的人我就可以记着他的相貌,路,也是一样,走过一趟基本就能记住了。”

杨芳说到这里,又感慨道:“新阳好大呀,我还是第一次来,还没坐过火车,只在电影里看过火车,真实的火车我还没有见过呢,听陈少梅说鱼行就在火车站西边,有机会我一定去看看火车。”

闫凤明说:“我也没坐过火车,等赚到钱了,咱俩坐火车到北京去看看。”

小两口说着走着就走到了院子里面。

他俩看到有一辆汽车的拖车上还盖着条纹雨布,走过去一看是半车没有卖完的鲢子鱼。

在拖车后面还放着一个工农兵磅秤,在磅秤附近还放着一把大椅子,鱼车附近也没人看鱼,只见在不远处有几个男人站在那里说笑着。

那几个说笑的人,有的穿着皮夹克,有的穿着黄大衣,还有穿着毛领袄的。

他们看着闫凤明和杨芳站在鱼车旁,有一个高个子男人走了过来,打量了一下他俩,就不冷不热的问道:“看中了没有?现在把鱼买回去,省得夜里在这里受冻了。”

只见这个高个子男人有一只眼睛是白眼珠,长的也不像坏人,村里人称这种人为斜子。

听到斜子问话,闫凤明就问他:“这鱼是你的吗,有多重一条,多少钱一斤?”

那个斜子一听闫凤明问的话,就知道他俩是个新手,他就说道:“这鱼平重四斤二两的,要两百斤以上的一块二一斤。”

斜子料定他俩不会现在买鱼,说完价钱就不再理他俩了,又向那几个人走去。

杨芳看着斜子冷淡的态度,心里嘀咕道:“服务态度一点也不好,活该你的鱼剩下。”

那个斜子刚走没两步就有人喊道:“四哥,这鱼现在咋批的?谁让你早上扳着价钱呢,结果因为五分钱剩下了大半车。”

闫凤明和杨芳扭头一看,有几个掂着鱼篮子的鱼贩子向着鱼车走来。

他俩见到鱼贩子有种莫名的亲切感,特别是口音跟我们当地人的口音一样,他俩就可以跟着他们一起去住旅社,明早一路过来买鱼,刚才他俩还有点发愁不知道车站旅社在哪呢,这次可找到伙伴了。

被称做四哥的高个子又折转身向他们几个走来,随后,就从衣兜里掏出红塔山给那几个鱼贩子散起来烟来。

最后,他竟然也给闫凤明散了一支,只不过闫凤明摆摆手表示不会抽烟,他又把烟还给了四哥。

这个举动才让杨芳一阵暖心,她以为四哥瞧不起自家的男人,不给他敬烟,没想到他也给了凤明一支。

看样子四哥跟那几个鱼贩子很熟。

只见一个鱼贩子掏出打火机先给四哥点着烟后,才给自己点火。

四哥吸了一口烟,用手指弹了一下烟灰道:“你不知道,你们给的那个价钱蛮子赔钱,他是九毛钱一斤上的鱼,他这一车两万多斤,连车费和进门费加起来将近合一块零五分一斤,你们给他整着,他死赔。”

杨芳在一边仔细听着四哥说的话,她在分析着里面的内容,蛮子,是我们当地人对湖北人的称呼,说明这一车鱼是湖北的鱼贩子拉来的。九毛斤一斤上的鱼,说明是他是掏九毛钱一斤买的鱼,运到新阳鱼行连车费和其他费用加起来,一斤合一块零五分。那几个鱼贩子给他整着,肯定是一块钱一斤。刚才四哥问她要一块二斤,说明他一斤才赚一毛五。

原来利润那么薄呀。

之后,她又听到四哥对那几个鱼贩子说:“这货的车准备到阜阳的,到了那里一看倒行了,赶紧调头发到新阳来了,结果来了两车,一下子就把新阳鱼行砸垮了,这两车鱼早来两个小时一块二斤我可以给他卖完,结果他俩来晚了,长腿贩子买够货走了,指望你们这些挎鱼蓝子的小贩讲死人。”

那几个鱼贩子听后笑嘻嘻的说道:“没办法,我们赶小集才一块四五开秤,一斤毛利才赚了两三毛钱,买贵了回家也是甩不掉。”

杨芳听到那几个鱼贩子说的卖价,心想:这么大的鱼,他们才卖一块四五,陈少梅说她在付店是一块八、两块钱一斤开秤,按这个价一斤鱼可以赚八毛多,看来付店的鱼生意还是好做些,管他好做不好做,明天做一趟就知道了。

杨芳和闫凤明就跟在他们后面,听到他们的交谈,从中获取一些做生意的信息。

他俩在鱼行里转了一圈后,记住了那几个没有卖完的鱼车的车牌号,省得明天五更买着这几车的剩鱼了。

闫凤明和杨芳也不认识这几个鱼贩子,也不敢轻易的跟他们说话,只是有一个叫小刚的鱼贩子,看到杨芳长的漂亮,他就搭讪道:”这个小妹妹好眼生啊,好像是第一次到鱼行来买鱼吧,你们是赶哪个集的?”

杨芳见小刚没有什么恶意,她看看闫凤明道:“我们是赶付店集的。”

另一个鱼贩子有点惊讶的说道:“陈少强不是付店的呀,你们认识他吗,他今天赚大了,我买的就是他的鱼,也是平四斤一二两的,我是掏一块三毛二买的,开始的鱼少,我买了一个多小时,就呼呼的上了几车鱼过来,那时候他的鱼已经卖完了,我的四百多斤鱼,就地多掏了四十多块。他m的,行情鬼的很,有时先买的便宜,买着买着鱼就涨价了。”

闫凤明听到陈少强赚钱了,他也为他高兴,他忍不住兴奋道:“我跟陈少强是一个队的邻居。”

那几个鱼贩子又重新打量了一下闫凤明和杨芳道:“你们既然是一个村庄的邻居,买鱼的时候就好说的多了。”

四哥说:“那货今天又下湖了。”

杨芳不知道是啥意思,她就问道:“四哥,下湖是啥意思啊?”

四哥看着杨芳的两个好看的小虎牙,他心想这个女孩子还挺不怕生的,他就给她解释道:“下湖,就是直接到湖北的水库去买鱼了,比到市场上价格要便宜点儿。”

杨芳这会看着四哥也变的和气了,也许是知道她们跟陈少强是邻居的原因吧。

通过陈少强的名字,那几个鱼贩子跟闫凤明和杨芳也都熟络起来了,因为他俩跟那几个鱼贩子不是赶一个集卖鱼的,也就不存在有利益冲突,因此,有两个鱼贩子还对他俩传授了一些认鱼和买鱼的经验。

聊天得知那几个鱼贩子并不是同一个集市上的人,他们是昌平、淮北店和王堂乡的鱼贩子。

几个人在鱼行里转了一圈后,不知不觉的已经是大半晚上了,小刚就说到新华市场那去吃炒面。

杨芳一听他们要到新华市场吃饭,她就推荐道:“我有一个邻居就在新华市场开餐馆,她的饭做的好吃。”

小刚闻言就问她:“老板娘是不是叫陈少玉?男老板是不是叫余国耀?”

闫凤明连连点头道:“是、是‘是我们是一个村的邻居。”

小刚又笑道:“新阳可真小,鱼行有你的邻居,新华市场也有你的邻居。”

闫凤明又笑道:“新建街还有我的邻居呢,余家馨和陈少兵也在那里做生意呢。”

杨芳才嫁到大闫塆,她不认识余家馨和陈少兵,她就悄悄的问她俩是谁。

闫凤明就对杨芳说:“她俩的陈天龙的儿子和儿媳妇。”

杨芳羡慕道:“她们真有本事,能在新阳立足做生意真的不简单。”

一行人说说笑笑的来到了“余寨餐馆。”

老板娘高兴的迎接着来吃饭的客人,小刚还给老板娘开着玩笑道:“老板娘,你老家的娘家人来了,你可得给我们做实惠点儿啊。”

老板娘走到后面才看到两个二十一二岁的靓男倩女,她惊讶的说道:“原来是小明呀,这位是……”

闫凤明见陈少玉喊自己的小名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很是亲切,他指着杨芳腼腆的介绍道:“她是我当家的,叫杨芳。”

杨芳甜甜一笑道:“打扰你了玉姐。”

吃了晚饭后,国耀不收凤明和杨芳的饭钱,说是替我请他俩吃顿便饭。

聊了几句家常杨芳和凤明跟着那几个鱼贩子住旅社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