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一愣,停下手中的筷子,眼里满是诧异:“他能出什么事儿?前阵子我还在街上碰见他,看着精神头挺好,一点没瞧出不对劲啊!”
杨建军叹了口气:“我也是刚听说的,老爷子没了。我特意绕去他们家问了问,他儿子说,老爷子是夜里睡过去的,等早上发现时,身子都凉透了……”
这话让杨明心里“咯噔”一下,原本热乎的心情瞬间沉了下去。
顾雅湘老爷子不只是行业里的前辈,这几年跟他们父子俩处得比亲戚还亲。两家铺子常来常往的,早跟一家人没两样。
他放下筷子,叹息一声:“那我得去他家看看!虽说没赶上送老爷子最后一程,可我作为晚辈,总得去尽份心。”
杨建军摇了摇头,劝道:“别去了,他们家没通知别人,自己悄悄把后事办了,老爷子都已经入土为安,家里现在空荡荡的,连张遗像都没摆。你这时候过去,也没什么能帮上的,白跑一趟。”
见儿子低头不语,杨建军接着说道:“我今儿才知道,合着老爷子是伤心孙女儿走了,心里一直难受。他们家店铺也关了,家里堆了不少以前的玩意儿。他儿子问我要不要?
我当时没心思谈这事儿,说回头再说。他孙女儿好好的,怎么会……突然没了呢?你回国的早,知不知道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杨明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放下酒杯才说道:“他孙女是个热血青年,她做的事情无愧于心。至于详细情况,我也不得而知。您别再问了,我就是想说,也发不出来呀!现在审的太严,连暗示一下都不行,说了也白说。”
“琉璃厂老人渐渐都凋零了,去年四宝堂老掌柜也没了。我这次回来,光听说这种事情,搞的我郁闷了好一阵子……”杨建军也端起杯酒,仰头干掉。
因为顾雅湘老爷子的事情,爷俩接下来的话题颇为沉重。
杨明瞧着老爸那副怅然若失模样,分明是触景生情、兔死狐悲,便搁下筷子打住话头:“咱不提这些糟心事儿了,人这辈子,谁还能没个百年之后呢?
逝者已矣,活着的总得带着念想把日子过下去。明天我说什么也得去给顾老爷子上柱香,您知道他葬在哪儿不?”
杨建军点点头:“我特地问了,老爷子一辈子认老理,不愿意火化。可现在城里头早不兴土葬了,能土葬的地方都在远郊区县。他儿子说,最后把老爷子送进了门头沟妙峰山那边的集体公墓,是找熟人特批的公益性墓地,依山靠林,也算清净。”
第二天清早,天刚亮透,杨明就开着车往门头沟赶。等寻到顾雅湘老爷子的坟头时,东边的太阳刚爬上山头,把坟前的小土坡晒得暖烘烘的。
他掏出三炷香点着,插在坟前的土里。蹲下身子,对着那抔新土絮絮叨叨说了半天。说些以前店里的营生,也提提没来得及问的旧事,声音轻得像怕扰着人。
待了好大一会儿,心里头总觉得空落落的,他摸出烟盒抖出一根烟,点着了慢慢抽起来,直到烟蒂烧到滤嘴烫了手,他才回过神,把烟蒂摁灭在旁边的石头上。
回程发动车子时,他从后视镜里望了一眼,坟头和周围的草木渐渐缩成一小片模糊的影子,慢慢淡出视线。
他轻轻叹口气:这日子啊,走一个相熟的人,就少一段能搭着话的旧时光,剩下的,也只能自己揣着这份念想,接着把日子过下去……
日子安稳下来,杨明又陷进了百无聊赖的时光里。珠宝店被司蓉打理得井井有条,杂志社也有庄佳慧全权负责,就连本就清闲的基金会,他也懒得常去走动。
他心里最记挂的还是叶欢那边的进展,特意打了通电话过去。叶欢说陈瑾还在忙着收尾,她虽说帮不上太多实际的忙,但这时候独自回来总觉得不妥,估摸着再过个把月就能把事情理顺,到时候肯定尽快回来。
这几天刘青林一直在磨石厂解石,杨明闲着没事儿,常过去看个热闹。
刘青林没亲自上手,在一旁指点两个徒弟操作。翡翠原石个头都不大,徒弟程国栋没一会儿就切开了好几块,再加上地上堆着的那些,十几块原石开下来,竟没一块儿出翡翠的。
刘青林皱着眉头,弯腰捡起地上半块石料,嘴里喃喃自语:“这翡翠原石,确实没那么好判断。你看这一块,跟书本上描述的几乎一模一样,可解开了还是空欢喜一场,啥也没有。”
杨明听了,笑着摆手安慰道:“没关系,这些原石本就是普通料子,开不出翡翠是常事,真要是能切出来好种水,反倒是意外之喜了!”
刘青林另一个徒弟牛远征,在原石堆里扒拉了半天,抱起一块稍大些的石料凑过来,脸上带着几分得意的笑:“我仔细瞧了半天,这块料里头肯定有货!你让让,我亲自来切!”
程国栋从切割机旁挪开,忍不住撇了撇嘴:“瞧把你能的,师傅他老人家都没敢打包票,你还能比师傅更有准头?”
牛远征没跟他拌嘴,稳稳把石料卡在机器上,握住手柄开切。
第一刀落下,他赶紧用清水冲净切面。一抹淡淡的绿意清晰显了出来。牛远征瞬间喜上眉梢:“出了出了,真有翡翠料!”
等原石彻底切开,刘青林上前接过料子,摩挲着切面点头道:“是豆青种,成色还算说得过去。看来今儿还得再加把劲,趁着老板在这儿,咱们争取切出块高种水料子来!”
可接下来几人忙活到天黑,高种水料子始终没见着影子。倒是切出几块糯米种,剩下的多是些不值钱的狗屎种,几人脸上难免带了些遗憾。
杨明本想和几人晚上一起吃顿便饭,好好聊聊解石的门道,包里的电话却突然响了。
他接起来一听,是马都的来电话:“石头,你现在方便来我这儿一趟不?有个朋友想收些老物件,我这儿的东西他没瞧上眼,我就琢磨着你那儿要是有合适的,或许愿意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