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嬴骜能够直接调用的人脉资源相当有限,不过就目前而言,这些资源已经足够了。其中一个重要的人脉便是白嬷嬷手中的人。然而,一旦动用白嬷嬷的人脉,这就意味着他的父亲也会知晓此事。
除此之外,嬴骜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动用祖母留给他的人手,也就是红芍手下的人。不过,红芍的人手对于宫外的事务,毕竟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经过深思熟虑,嬴骜最终决定动用白嬷嬷手中的人。但他并不会直接去询问白嬷嬷,而是会以一种光明正大的方式,去找他的父亲商谈此事。
嬴骜深知,一旦他踏入这件事情,就如同将自己完全融入到大秦的洪流之中一般。从此以后,他所做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举动,都可能会对大秦的未来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然而,年仅五岁的嬴骜并没有丝毫的后悔之意。经过这两年的刻苦学习,他已然明白,如果想要改变未来历史的走向,就必须亲身入局。
否则,未来的人们依然会经历那令人恐惧的五胡乱华,甚至可能会一直延续到近代,险些沦为外国人的殖民地。这样的结局,绝非他所期望的。
若说他的降临世间是为了改变这一切,那么他心甘情愿去尝试。他轻轻抚摸着手中嬴政赐予他的玉佩和匕首,感受着它们所传递的力量与责任。在这一刻,嬴骜下定了决心。
他缓缓转过头,目光落在身旁的小黑身上,眼神沉稳而坚定。才五岁的他,虽然年幼,可是上辈子的养成的气质,加上这辈子在亲爹始皇陛下身边被亲手带大,所收到的影响,让人从不会小看这位才五岁大的孩子。嬴骜的声音虽然带着股奶娃娃的软糯,但是,声音沉稳,仿佛蕴含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威严:“走吧,我们回宣室殿。”
小黑见状,赶忙躬身应道:“是,公子。”他的态度恭敬而谦卑,不敢有丝毫怠慢。
接着,他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然后继续说道:“另外,派人给赵高大人送去个信,告诉他请父王今日早些回宣室殿用膳。”他的语气显得十分慎重,显然这件事情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小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连忙点头应道:“遵命,公子。”说罢,他转身快步走出房间,去安排送信和传话的事宜。
没过多久,小黑便带着一名侍从匆匆返回。他向他禀报说:“公子,已经派人给赵高大人送去了信,臣,这就护送您回宣室殿。”
他满意地点点头,表示对小黑的办事效率很是赞赏。
与此同时,收到消息的赵高正在麒麟殿内忙碌着。当他看到前来传话的人时,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你回去禀告小公子,就说我知道了,今晚必定让王上早点回寝宫的。”赵高的声音温和而亲切,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小内侍听到赵高的话,连忙躬身施礼,表示明白。然后,他转身快步离开了麒麟殿,返回宣室殿向他复命。
看着小内侍渐行渐远的背影,赵高嘴角的笑容渐渐收敛。他转身回到麒麟殿内,走到嬴政面前,恭敬地说道:“王上,公子让人来传话,说是今晚有重要事情与您说,问您今晚可否早些回宣室殿。”
赵高知道,他家王上对其他人的面见请求,会看着答应,毕竟王上向来政务为主。但是对九公子嬴骜就不是了。
只要不是过分的,王上几乎没有不答应的。这也就是他赵高为什么会这么理直气壮的直接跟嬴政汇报这个事情。
听到赵高的话,嬴政手上的刀笔顿了顿,说道。“知道了,到时候记得提醒寡人。”“是。”赵高恭敬的回答。他就知道,王上肯定会答应的。毕竟,那可是九公子嬴骜!
夜幕如墨,悄然笼罩大地,万籁俱寂,唯有嬴政的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他疲惫却专注的面容。处理完一天的政务后,他在赵高的轻声提醒下,匆匆赶回宣室殿。
宣室殿内,嬴骜早已在殿内等候多时。烛光映照下,他那稚嫩的脸庞显得格外沉稳,一点都没有平时嬉皮笑脸的样子。嬴政踏入殿内的瞬间,嬴骜便迎了上来,乖巧地站在大殿门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父王。”嬴骜恭敬地行礼道。
嬴政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问道:“何事如此郑重?”说着,他缓缓走到嬴骜身旁坐下,目光落在儿子身上。
嬴骜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心中默默组织着语言。然后,他迈着坚定的步伐,来到父亲面前,稚嫩的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沉稳,郑重地说道:“父亲,儿臣有一事相求。如今局势复杂,儿臣想动用白嬷嬷手上的人脉来做些事。”
嬴政听完嬴骜的这番话,心中的惊讶更甚。他凝视着眼前这个年仅五岁的孩子,心中暗自思忖:如此年幼,却能有这般深刻的见解和思考,实在是难得。
嬴政并没有打断嬴骜的话,而是静静地听着,他对这个孩子的表现越发感兴趣起来。
嬴骜继续说道:“儿臣虽然被父王封为君侯,但儿臣深知,这并非是因为儿臣自身的能力有多么出众,而是父王对儿臣的宠爱和期望。然而,儿臣不能仅仅依靠父王的宠爱来获得这一切,儿臣应当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来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个爵位。”
他的语气坚定而沉稳,没有丝毫的孩子气。嬴政不禁对他刮目相看,这个孩子的成熟和懂事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
嬴骜接着说:“儿臣明白,在诸位兄长面前,儿臣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他们不论是见识、学识还是能力,都远胜于儿臣。然而,儿臣并不会因此而气馁,反而会将他们视为榜样,努力追赶他们的步伐。”
他顿了顿,稍稍提高了声音:“儿臣记得父王曾经说过,我大秦嬴姓子弟,没有一个是有资格躺在祖先打下的土地上享受的。这句话儿臣一直铭记在心。儿臣虽然年纪尚小,但也明白,作为大秦的一份子,儿臣有责任为大秦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说到这里,嬴骜的眼神变得更加明亮,透露出一种决心和自信。
“儿臣这几年跟着老将军学习武略,与李斯丞相学习文韬,深感自己所学的还远远不够。儿臣知道,要想真正为大秦做些事情,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积累。享受了百姓的供奉,却没有为百姓做事情,这是儿臣的过错。儿臣希望父王能够给儿臣一个机会,让儿臣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这个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