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胜东的实操考核顺利结束后。
又陆陆续续有几位工程师上前,接受了各自的考验。
有的顺利过关,脸上洋溢着喜悦。
有的则不尽如人意,神情黯然。
整个车间里的气氛,在紧张与期待中交替进行。
终于。
当最后一位工程师也完成了他的考核项目后。
王志兵深吸一口气,用一种带着几分郑重,又带着几分按捺不住兴奋的语气,喊出了那个让在场所有人都精神一振的名字:
“最后一位,红星轧钢厂,陈宇凡同志!”
话音落下。
整个车间,仿佛瞬间安静了一瞬。
紧接着,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到了那个一直安静地站在人群后方的年轻身影上。
无论是刚刚经历过一番“折磨”的刘胜东。
还是在一旁负责引导和记录的王志兵。
亦或者是端坐在考官席上的黄老、吕工等几位业界泰斗。
此刻,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或多或少地,露出了一抹毫不掩饰的期待神情。
甚至,连那些已经完成了自己考核,本可以稍稍放松一下的工程师们,也都纷纷伸长了脖子,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探究。
陈宇凡的实操环节。
这,才是今天这场六级工程师考核中,真正的重头戏啊!
压轴大戏,即将上演!
他们中的一些人,或多或少都听到了一些关于这位来自红星轧钢厂的陈宇凡的传闻。
什么技术天才啦,什么年纪轻轻就崭露头角啦,什么深得厂领导器重啦......
这些传闻,都给陈宇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其实,即便没有这些传闻。
就单单从外表上,也能看出这位陈工的与众不同。
因为他太年轻了!
在场的这些工程师,哪个不是在各自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敢来冲击这六级工程师的门槛?
可眼前这位陈宇凡,看模样,顶天了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
这么年轻,就能和他们这些“老家伙”同场竞技,参加代表着钳工顶尖水平的六级工程师考核。
这不是天才,又是什么?
在众人的注视下。
陈宇凡神色平静地迈步上前,走到了场地中央那台专门为他预留的设备前。
那是一台看上去结构略显复杂,但体型并不算太大的专用设备——一台半自动的轴套攻丝机。
这种机器,在很多机械厂里都会用到,主要用于对各种规格的轴套内孔进行螺纹加工。
虽然不算什么高精尖的大型设备,但其内部的传动机构、定位夹紧装置、以及攻丝主轴的进给与退回控制,都颇为精巧,也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看到陈宇凡从容不迫地站在那台轴套攻丝机前。
黄老那张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脸上,此刻却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那笑意之中,似乎还带着那么一点点......嗯,像是老顽童准备捉弄人时,那种“坏坏的”感觉。
旁边的吕工和其他几位考官,眼神中也都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神色。
显然。
他们给陈宇凡准备的这个题目,绝对是经过“特别设计”的。
反正,以陈宇凡在上午笔试和面试中展现出的那种碾压级别的实力,通过区区一个六级工程师的考核,那简直就是板上钉钉,毫无悬念的事情。
既然如此。
那还不如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给他上点强度。
好好看一看,陈宇凡的极限究竟在哪里?
能不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才是他们这些老家伙,真正期待看到的。
想到这里。
黄老清了清嗓子,目光炯炯的看着陈宇凡,缓缓开口。
他公布了一道堪称“定制级”的考核题目:
“陈宇凡同志。”
“你面前的这台,是一台xd-3型半自动轴套攻丝机。”
“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这台设备在加工标准m8螺纹的黄铜轴套时,其理论上的最大生产效率,是每分钟完成30件。”
“你的考核题目是——”
黄老说到这里,故意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
“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不增加主要动力源,不允许进行大规模的结构颠覆性改造的前提下。”
“通过你的技术手段,对这台轴套攻丝机进行优化升级。”
“目标是,将其生产效率,至少提升10%以上!”
“也就是说,要达到每分钟至少完成33件。”
“同时,要保证加工精度不低于原有水平,并且改造方案要具备实际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考核时间,三十分钟。”
“相关的图纸资料、常用工具和一些备用标准件,那边都有提供。”
“现在,你可以开始了。”
嘶——!
黄老的话音刚落。
周围那些旁观的工程师们,不少人都下意识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题目......
难度也太夸张了吧?!
对一台现有的、已经相对成熟的半自动设备进行改造,还要在不改变主要结构和动力的情况下,硬生生把生产效率提升10%?
要知道,这种定型生产的设备,其设计本身就已经经过了多轮的优化和平衡。
每一个零部件的尺寸,每一个机构的运动参数,都是经过精密计算和反复试验才确定下来的。
想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抠出10%的效率提升,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故障排查或者部件更换了。
这需要对设备的整体结构、工作原理、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都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更需要有创新性的思维和精湛的技艺,才能找到那个可以撬动效率提升的“杠杆点”。
更别说......时间还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钟!
这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正常来说,这种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的工作,都需要一整个工程师团队,耗费上大量的时间。
比如一两周,甚至是一两个月的时间。
进行反复的猜想、试验、改进、测试......就这样,还不能保证一定成功。
而现在呢?
在场的工程师们,竟然要求陈宇凡在现场完成这样的难题!
半个小时......
这点时间,别说是去实操改造了。
就算是画图纸,估计时间都不够啊!
这已经不是在考核了。
这是在......开一个天大的玩笑啊!!!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