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 第1064章 楚帝国与历史上的秦帝国 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64章 楚帝国与历史上的秦帝国 下

因为商君之法就是将秦人当做牛马一样剥削,所以秦法之中的赋税是很重的,一百多年来,桀骜的秦人被秦法驯服,但山东六国的百姓骤然面对这严苛的秦法之时自然是抗拒的。

尤其是秦法之中有“泰半之赋”的规定,那就是朝廷征收的赋税高达百姓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这种程度的赋税远超其他国家,所以秦人只能参军,有了爵位不仅有钱粮,还能有更多的土地。

但当秦灭六国之后,军功爵的福利就结束了,秦人还好,大部分的秦人都在战争之中积攒了家业,但对于其他六国的百姓而言,就太难了。

不仅要按秦律缴税,还没有机会享受军功爵的福利,这些百姓自然不满。

所以在秦帝国十四年之中,秦国始终收复不了六国的民心,直到天下有变,百姓皆反的程度。

这里虽然有六国遗族暗中搅和,但秦律让天下百姓与秦国割裂才是根本。

《汉书·食货志》称“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意思是搜刮尽天下的财富来满足其统治需求,还不够。

相比较与秦帝国,楚帝国可就富庶太多了,再加上熊章在每扩一地,便对当地免征钱粮赋税,所以当地的百姓都念着楚国的好。

而且熊章也没有让官吏急着在新得之地推行楚法,而是在地方稳定之后,再逐步推行楚法。

而且楚法之中有很多仁政,如鼓励百姓生育,鼓励百姓到各郡郡学读书,楚国如今在郡县两级都是设立了医馆,医馆因为有少府的钱粮支持,所以百姓看病的花费不算很高,这可是朝堂实打实的拿出了好处。

对于诸国的贵族,熊章都是拉一批打一批,若能真心归附,自然允许其在楚国发展,若是两面三刀,那就只能去海外之地,成为楚国开拓海外的急先锋。

对于大国和强国的公族,熊章更是有意放他们远遁,如越国、如燕国、如秦国等。

更不用说将宋、东齐、周室都分封海外,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楚国内部的矛盾和隐患。

熊章觉得自己这一点要比秦始皇做得要好。

六国王室留着都是祸患。

自从灭秦之后,再加上从晋国逃过来的百姓,楚国人口已经接近三千万,具体数字还没有进行统计,熊章准备在灭晋之后对全国人口和田地再度进行普查。

以防止有人暗中藏匿人口。

以楚国如今的体量,或许已经可以堪比汉文帝时期的体量。

所以楚帝国的根基要比秦帝国要深厚许多。

想到这里,熊章在之前轻徭役后面又加了一句,薄赋税。

楚国如今的赋税是十税三,这已经执行了好多年,这个赋税比例不算高也不算低,但楚国早就取消了百姓的入城税,所以楚国百姓只需要承担田税之外,就没有其他的赋税,所以楚国百姓到日子还算富足。

普通百姓省着吃,一整年都不需要挨饿,这在封建社会就算是很不错了。

但熊章觉得还可以再好,还可以再减免一些赋税,但不能所有地方都减免,这样就不现实。

如今楚国需要开发的地方有很多,如长沙郡、豫章郡等地,这些地方空有郡名,但郡内的百姓加起来也才五六万,太少了,更不用说还有海外之地,熊章觉得可以对主动迁徙到这些地方开荒的百姓不仅免费提供种子,还可以免税五年,甚至是十年。

于是熊章又在纸上写了一句,有序引导百姓对楚地和海外之地进行开发,这是一项可以执行百年的国策。

历史上,东晋在历史上唯一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那就是开发江南。

江南的潜力比起北方要大上许多。

盘踞在瓯越、闵越的越国已经开发这两地有十几二十年,如今也该让让了,熊章迟早要找个机会将他们撵到后世的越国。

而造成秦国灭亡的直接原因就是秦二世的昏庸与赵高的乱政。

秦始皇死后,继承者的无能加速了帝国的崩溃。

熊章继续剖析秦国灭亡的原因。

其一,胡亥得位不正,残害宗室大臣:胡亥在赵高和李斯的阴谋下篡位,为巩固权力,诛杀兄弟姐妹(如公子扶苏、将领蒙恬蒙毅)及大量先朝旧臣,导致统治集团内部人心惶惶、分崩离析,失去了精英阶层的支持。

其二,赵高专权,指鹿为马:赵高架空秦二世,独揽大权,通过“指鹿为马”的闹剧清除异己,使得朝政混乱不堪,政府机构彻底失灵,无法有效应对起义。

昏君加奸臣,这也是后世大部分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熊章觉得这一点很难避免。

经过许久的分析和总结,熊章最后又归纳了一下秦帝国灭亡的原因。

秦朝的灭亡是一个系统性、结构性的失败:

一、政治上:统治集团顶层腐败混乱(二世、赵高)。

二、经济上:过度汲取民力,摧毁了社会经济基础(繁重徭役、赋税)。

三、法律上:严刑峻法将民众推向对立面,而非保护社会。

四、社会上:未能消化统一成果,反而激化了与六国遗民的社会矛盾。

五、军事上:统治失序导致军队调度失灵(章邯被迫率领刑徒作战)。

正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所总结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意思是,秦统一后,形势已从“进攻”转为“防守”,但却没有施行仁政,反而继续沿用暴虐的统治方式,这才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

楚帝国和秦帝国的体制最大的不同,就是李斯是权力滔天的丞相,所以他有机会连同赵高只手遮天。

但楚国的相权却被熊章拆成了七分,就算是日后总理大臣想要专权,其他的理政大臣肯定不会答应,更不用说理政大臣里面还有宗室代表。

再加上熊章早在几年前就立下了太子,这一点就足以避免楚帝国会出现二世而亡的结局。

而且熊章觉得汉朝的一些制度也不错。

正所谓,以史为镜,可知得失。

汉朝虽然继承了秦帝国的制度,但为了避免汉朝如秦朝一样短命,所以汉朝在秦帝国制度上做了很大的改动。

虽然也有动乱,但所幸没有让汉朝初期就崩溃,这就是汉朝的分封制。

所以楚国肯定也要坚持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