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城破,晋室俯首。
赤色的楚字大旗取代了玄色的晋旗,高高飘扬在昔日晋国宫阙的最高处。
当项城将军将攻克邯郸的消息传到中牟的楚军大营之后,太子熊恒十分的激动,他立刻让人将邯郸大捷的消息在军中进行传播。
“孤决心明日就开始攻打中牟,彻底击溃赵无恤”,太子熊恒看着帐内的诸将说道。
“末将支持殿下的决定,邯郸是晋国的都城,邯郸被我们攻破的消息一旦在晋军之中传开,必然会让中牟城内的晋军士气大跌”,孙平将军立刻出列支持道。
“末将也支持明日全力攻打中牟”,公孙庆将军也是如此说道。
帐内的将领基本上都是这种想法。
幽州军在北线连战连捷,让他们在中牟坐视项城这个后辈的表现,他们自然也是坐不住。
只有年纪最长的李木将军没有说话。
太子熊恒见李木将军一言不发,于是问道:“李将军觉得呢?”
李木将军见太子询问自己,连忙出列,然后看了一眼帐内其他之人,脸上露出犹豫之色。
“将军但说无妨”,太子熊恒见李木将军似乎有所顾忌,于是直接让其直言不讳。
“殿下,邯郸虽然是晋国的都城,但已经不是赵氏的核心,我们攻克晋国国都,虽然能极大的打击晋国军民的士气,但对于中牟的赵无恤的影响应该不会很大,总有波澜,但凭借赵无恤的手段依然能很快平息,所以臣以为现在还不是决战的最佳时机”,李木将军说道。
听到李木将军的话,太子熊恒脸上的笑意也渐渐消散。
“李将军,在这中牟城下,我们有二十余万大军,更有火药之利,怎么能畏畏缩缩?”,有人看着李木将军面露不满之色说道。
其他的将领例如孙平也是一脸漠然的看着李木。
对于这场景,李木将军心中也是早有预料,所以刚才他才会有所犹豫。
这军帐之内,他李木已经是定安君、征南将军,此战结束之后还要进入大将军府,他已经是功成名就。
公孙庆的父亲更是安文侯熊闾,将来直接就能继承其爵位,所以只有李木和公孙庆两人对于军功也没有这般急切。
但其他人不一样,他们十分渴求军功,尤其是孙平,这些年他南征北战立下军功无数,只差一步就能成为封君,世袭罔替,所以他才主张立刻攻打中牟。
其他将领都是这种心思。
李木提议暂缓工程,无意就是拖延了他们立功的进度。
太子熊恒将帐下诸将的神情都是看在眼里,而后他将目光再次看向李木将军,问道:“李将军以为该如何?”
对于太子熊恒的再次询问,李木将军有些意外,他以为太子年轻就会耐不住性子,直接下令攻打中牟。
现在太子熊恒再次询问自己的意见,李木也明白太子并不是一个急功近利之人,于是恭敬的说道:
“臣以为应该分两步行事,一是向中牟城内投射劝降信,继续分裂城中的晋军,第二步则是让项城将军对邯郸城周边的城邑进行威慑和劝降,使得幽州军南下之时没有后顾之忧”。
太子熊恒听到李木将军的话,点了点头,这是最稳妥也是可以将楚军的伤亡降低到最小的方法。
“那就以李将军之意行事,孤会让黑衣卫配合项城将军进行招降”太子熊恒沉声说道。
孙平将军等人听到太子恒的话,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执行。
“另外…”,就在众人已经会议结束的时候,太子熊恒的声音再次响起:“项城将军手中兵力不足,孙平将军你即刻领兵三万绕过中牟北上与项城将军合军一处,待邯郸周边城邑平定之后,立刻领兵南下,与孤合击中牟”。
听到太子恒的话,孙平将军先是有些意外,而后又变得激动起来,恭敬的回答道:“末将领命”。
孙平没有想到还有这好事落到自己身上,这分明就是让自己去北线立功,所以孙平对太子恒十分感激。
李木将军看了一眼主位上的太子恒,他觉得太子的手段至少已经达到皇帝陛下的五成功力了。
大帐之中,三皇子熊封几人看着举重若轻的太子熊恒,心中都有些复杂。
以前太子在他们面前都是一副温润如玉的模样,经过数月的接触,他们这才知晓自己的太子哥哥对于权术的运用已经是他们可望不可及的程度了。
……
中牟城内,赵无恤刚刚听完暗卫的禀报,邯郸城已经失守,赵佗将军带领五千精锐死战不退,最终全军覆没。
赵无恤听到这个消息之时,神情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其眼眸之中确是十分痛苦。
他痛苦的不是邯郸城的失守,而是痛惜赵佗的死亡。
之前他在离开邯郸的时候就告诫过赵佗,若是邯郸出现变故就让他领兵退走,没想到赵佗却选择了与邯郸共存亡。
“邯郸失守的消息不得声张,若是军中有议论者,杀”,赵无恤冰冷的声音在暗卫的身边响起。
“属下领命”,那赵氏的暗卫立刻应道。
……
邯郸城内,巨大的胜利并未让楚军完全沉浸在狂欢之中,主将项城已经派人封锁晋国宫室和府库,还再次对手下兵卒重申军令,严令禁止扰民,他在幽州驻守多年,知道征服一片土地,远不止攻破其都城那般简单。
征服人心比征占城邑更难。
就在项城思索下一步攻势的时候,他就已经收到了太子熊恒的军令。
“招降邯郸周边城邑?”,项城将军露出意外之色,他还以为太子殿下会急令其领兵南下,与太子合击中牟呢,没想到是要其招降纳叛。
项城自幽州的武阳一路南下,连破数城,为了兵贵神速,所以他只攻打他的目标城邑,对于非目标城邑他都没有理会,若是冒然分兵,他手里的兵力就会严重不足。
现在邯郸已经攻下,只剩下赵无恤亲自驻守的中牟,现在楚军也不需要着急,只需要稳扎稳打即可,所以对于太子的军令,项城极为认同。
于是他立刻打开舆图,开始研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