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刘三冲在队伍的前列,他的脸上写满了坚毅。突然,一名身形高大的日军端着刺刀,恶狠狠地朝他刺来。
刘三侧身一闪,刺刀擦着他的衣角划过。他顺势抓住日军的枪杆,用力一扭,试图夺下武器。日军却死死握住不放,两人僵持不下。
就在这时,另一名日军从侧面偷袭,刘三躲避不及,后背被划开一道口子,鲜血瞬间染红了衣衫。但他咬着牙,猛地一脚踢向偷袭的日军,将其踹倒在地。
同时,他用力一拉,把那名高大的日军拉得向前踉跄几步,然后迅速用膝盖顶住日军的胸口,趁其呼吸困难之际,用刺刀狠狠刺进了他的胸膛。
刘三刚解决掉眼前的敌人,还来不及喘息,又有一群日军围了上来。在刘三与敌人拼杀的同时,整个平型关都陷入了残酷的战斗。
战士们利用战场上仅有的山石、树木作为掩体,然而这些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显得如此脆弱。
敌人的子弹如雨点般密集,不断有战士中弹倒下。有的战士被子弹击中头部,瞬间脑浆迸裂;有的战士腹部中弹,肠子流了出来,却依然顽强地向敌人射击,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突然,敌人的一挺重机枪在山坡上疯狂扫射,形成一道死亡封锁线,将独立五团二营的进攻死死压制住。
王材桂团长心急如焚,他知道这挺机枪若不尽快解决,部队将遭受更大的伤亡。他迅速对身边的战士喊道:
“王麻子,你带几个枪法好的弟兄,从右侧迂回过去,找机会干掉那挺机枪!其他人给他们掩护!”王麻子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带着几名战士如鬼魅般向右侧悄悄摸去。
在战友们拼命的火力掩护下,王麻子他们艰难地朝着敌人的机枪阵地靠近。敌人似乎察觉到了右侧的动静,立即分出一部分火力朝他们射击。
子弹在他们身边呼啸而过,一名战士不幸被击中腿部动脉,鲜血如喷泉般涌出,他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王麻子心中一紧,但他没有停下脚步,大喊道:“别管他,继续前进!”又一名战士后背中弹,向前扑倒在地,手中的枪也甩了出去。
王麻子等人继续咬牙前行,终于在付出两名战友生命的代价后,靠近了敌人的机枪阵地。
王麻子看准时机,大喊一声:“打!”几个人同时举枪射击,敌人的机枪手和副射手应声倒下。王麻子等人迅速冲上去,用手榴弹将机枪炸毁,为二营的进攻撕开了一道口子。
然而,敌人并不甘心失败,他们组织起了更加疯狂的反击。日军军官挥舞着军刀,驱赶着士兵们如潮水般向二营的阵地反扑过来。
二营的战士们依托临时构筑的简易工事,用步枪、手榴弹顽强抵抗。但敌人的炮火实在太过猛烈,工事不断被炸毁,战士们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
战士李四在战斗中腿部受伤,鲜血染红了他脚下的土地。但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用颤抖的双手继续向敌人射击。
身边的战友劝他下去包扎,他咬着牙,脸色苍白地说:“我还能打,小鬼子不消灭干净,我绝不下去!”
话音刚落,一颗炮弹在不远处爆炸,强大的气浪将李四掀翻在地。他挣扎着爬起来,又扔出一颗手榴弹,炸倒了几个冲在前面的敌人。
但紧接着,又有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手臂,他手中的枪掉落在地。李四看着自己鲜血淋漓的手臂,捡起枪,用牙齿咬着拉栓,继续向敌人射击。
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二营的战士们逐渐深入敌人的防线。但敌人的抵抗愈发顽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近身肉搏中,战士们与敌人扭打在一起,用刺刀、拳头、牙齿与敌人战斗。
有的战士在与敌人拼刺刀时,被敌人刺穿身体,但在临死前,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手中的匕首插入敌人的喉咙;有的战士被敌人抱住,他毫不犹豫地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赵志刚营长在战斗中始终冲在最前面,他的身上已经多处负伤,鲜血湿透了军装。他手持驳壳枪,一边射击一边大声呼喊着鼓舞士气:
“弟兄们,坚持住,我们一定能打败小鬼子!为死去的同胞报仇!”
他的声音因为喊得太多而变得沙哑,但依然充满力量,激励着每一位战士。在他的带领下,三营的战士们以一当十,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一步一步地将敌人的防线撕开。
在独立四团三营与独立五团一营友军的共同努力下,敌人的防线终于开始崩溃。
独立四团三营的战士们乘胜追击,不给敌人丝毫喘息的机会。平型关的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独立四三的将士们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英勇无畏,什么是保家卫国的决心。
陈振华站在平型关的高处,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战场上,独立四团三营和独立五团一营的将士们正与残余的敌人进行着最后的较量,喊杀声虽已不如之前那般震天动地,但每一声都透着坚韧与决绝。
陈振华深知,此刻正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绝佳时机。他毫不犹豫地大手一挥,下达命令:“独立十一团二营和三营听令,全力追击逃窜之敌,务必不让一个小鬼子逃脱!”
独立十一团的将士们如离弦之箭,向着敌人逃窜的方向迅猛追去,脚步声和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彰显着他们的英勇无畏。
与此同时,独立四团三营和独立五团一营的将士们则有条不紊地在平型关内进行战场的梳理工作。
他们穿梭在硝烟弥漫、满目疮痍的战场上,检查着敌人遗弃的武器装备,救助受伤的战友,清理着战场的残骸。
陈振华没有丝毫懈怠,他将目光投向了武器储备库。在这个关乎八路军未来战斗力提升的关键时刻,他深知必须抓住机会,尽可能地补充更多的武器弹药。
于是,他果断将大量的子弹、炮弹以及92式步兵炮、掷弹筒、迫击炮等武器,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平型关小鬼子的武器储备库内。这些武器,对于八路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是提升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陈振华一边指挥着物资的搬运,一边在心中默默盘算着。他深知,八路军在武器装备方面一直处于劣势,要想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必须大力提升武器配备水平。
经过一番仔细的计算,他惊喜地发现,此时八路军所拥有的92式步兵炮数量,竟已高达240门。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但陈振华清楚,对于八路军众多的团和师而言,距离实现每个团、每个师都配备一个炮团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如此,陈振华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在将晋省的小鬼子全部歼灭之后,想要再名正言顺地缴获小鬼子的大量火炮,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所以,他决定抓住这次平型关战役的良好契机,尽可能多地储备物资,为八路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陈振华再次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明智的决策。他精心挑选出24门92式步兵炮,郑重地将它们放置到平型关山上的仓库当中。
同时,还有24门41式山炮,也一同被安置于此。他心中有着更为宏大的规划:在战后,要让八路军的四个师外加一个东进纵队,至少保证拥有五个九二式炮兵团的配备。
至于41式山炮,虽然可能无法做到每个师都配备一个完整的炮团,但至少要保证每一个师都拥有一个41式炮营的力量。
只有这样,才能让八路军的四个师和一个纵队,在面对小鬼子的整个师团,或者说是乙种师团时,实现战斗力量的最大化平衡。
陈振华心中十分清楚,以目前八路军的实力,他还没有足够的信心独自面对小鬼子的多个师团。
所以,只有将所有师和纵队的火力全部提升起来,才能够让每个师都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而迫击炮和掷弹筒,更是他努力发展的重要方向。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八路军所拥有的迫击炮和掷弹筒数量,至少比小鬼子的一个师团还要多。
此外,轻重机枪的数量和质量,也必须得到大幅提升。只有全方位地提升武器装备水平,才能够达到他所期望的,打造出至少五个能够媲美小鬼子五个乙种师团以上战斗力的师。
在陈振华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将大量的枪支弹药以及火炮投入到平型关的仓库之后,独立四团和独立五团的将士们依然在忙碌着。
他们深知,这些武器对于八路军意味着什么,每搬运一件武器,每整理一批弹药,都仿佛看到了八路军未来更强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