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内经营不下去的茶楼?”王亚桥闻言,开始认真回忆了起来。
好半晌,他的脑海中也没有搜索到关于哪家茶楼要转让的信息。
“曹先生,包老弟,稍等。”王亚桥说着,便是起身出了房间。
约莫几分钟后,王亚桥重新回来了,朝着曹子建开口道:“曹先生,我已经让抱振询问去了,如果有茶楼要转让,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
“你就在这里坐着等一会吧。”
“好。”曹子建点点头,不忘客套道:“真是劳烦九哥了。”
“说这些?”王亚桥笑着摇了摇头:“相比起你给我提供的帮助,我这就只是九牛一毛。”
“好了,不说这事先,我刚好有件事想要问问你。”
说着,王亚桥打开一个抽屉,从里面取出一张报纸,递给了曹子建,道:“曹先生,可否说说,这是什么情况?”
曹子建拿过报纸看了起来。
就坐在曹子建边上的包通晓也是看到报纸上的内容。
其上报导的正是关于曹子建解救理查威廉一事,高卢鸡人对他的‘感谢’。
“九哥想知道我为什么要帮高卢鸡人解救理查威廉?”曹子建将目光从报纸上移开,落到了王亚桥的脸上。
“对。”王亚桥点头。
“想必高卢鸡人此前发布对理查威廉的悬赏通告,九哥应该看到了吧?”曹子建问道。
“知道。”王亚桥点头:“当时悬赏通告一出,整个淞沪还闹得沸沸扬扬。”
“只是,由于是高卢鸡人发布的,我就没有让弟兄们去打听。”
曹子建明白,王亚桥虽然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但他却是属于比较激进的那种。
自己人的事,他可以很上心,而老外的事,他能做到不屑一顾。
“九哥,其实,有些事,只要对咱们未来的规划有利,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曹子建开口道:“我之所以会解救理查威廉,就是看中了他们开出的报酬。”
“一万大洋?”王亚桥皱眉道。
“不。”曹子建摇头:“而是另外一个。”
“在法租界内享有同高卢鸡人同样的权益。”
“你在淞沪呆了那么久,应该也清楚,一个普通的华人想要在租界内发展起来,可以说难如登天。”
“对。”王亚桥赞同道:“因为那群洋人打心眼里瞧不起咱们国人,觉得咱们就是任意揉捏的软柿子。”
“但是有了报酬上提到的同高卢鸡人享有同样的权益之后,就不一样了。”曹子建开口道:“虽然不一定真正享有这个权益,但起码对方对外宣布了,这让那些洋人想要揉捏之前,多少会有所顾忌。”
“如此一来,对于我日后在淞沪的发展,就会变得相对简单一些。”
“可是,你这样,就不怕让国人误以为你这是在给高卢鸡人办事吗?”王亚桥面露担忧之色道。
“如果一直在意他人的评价而犹豫不决,无疑会让自己在关键时刻过度纠结细节而错失良机。”曹子建缓缓开口道。
“正所谓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只要我曹子建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就够了。”
“其他人爱怎么误会就怎么误会吧。”
一番话,将王亚桥给整沉默了。
好半晌才开口道:“曹先生,还是你看得通透呀。”
“九哥,其实,有时候不用将事情想得太过复杂,就好比用放大镜看露珠,本质都是水罢了。”
“只要咱们做的事不会对不起人民和国家,我觉得从洋人身上捞点好处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王亚桥没有吭声。
曹子建见状,也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上深入。
闲聊了半个多小时。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
王亚桥闻言,开口道:“应该是抱振回来了,我去开门。”
门被打开,来人正是郑抱振。
没等郑抱振跟曹子建打招呼,王亚桥率先介绍道:“抱振,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包通晓,曹先生的朋友。”
“就是他想要在租界内开茶楼。”
“包兄,曹爷。”郑抱振朝着曹子建和包通晓抱拳喊了一句,便是将自己打听到了结果说了出来。
“关于要转让的茶楼,目前打听到的有两处。”
“一家是在法租界,一家是在英租界....”
当即,郑抱振开始将两家茶楼的具体情况跟曹子建说了起来。
..........
翌日,早上九点。
曹子建和包通晓行走在法租界一条商铺云集街道上。
包通晓望着沿街两旁的梧桐行道树,以及那些欧式建筑,有感而发道:“哎...明明是咱们华国的地界,却是看不出半点华国的样子,全是洋楼洋设施。”
“所以,取消租界制度,也是我们搞武装斗争的意义。”曹子建接口道。
两人边走边聊,很快,便是在一座三层高的建筑前停下了脚步。
“金鸾轩...”曹子建望着那块悬在茶楼门楣上的匾额,念叨了一句。
而后将目光落到了正敞开的店门内。
只见在空旷的店内,虽然摆着几十张茶桌,但是客人仅有一桌而已。
从这几名‘客人’的穿着来看,不像是普通的茶客。
当即,曹子建心念一动,发动了绝对听感。
“吴掌柜,这茶楼我们看过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样吧,一万六千大洋,咱们今儿就可以去工部局办手续。”
“李老板,当初这块地我买下的时候就不止这点钱了。”那被称作吴掌柜的中年男子摇头道:“还有这装潢,都还是崭新的,只要你们盘下,明天换个匾额就能打开门做生意了。”
“吴掌柜,我们没打算开茶楼。”李老板摇头道:“所以你这装潢我们到时候还要重新拆掉。”
“是呀,吴掌柜,李老板的价格不低了,您好好考虑一下呗。”跟李老板同行的一个男子出声道。
按照曹子建的猜测,此人应该是‘中介’,也就是掮客。
“张先生,这一万六我肯定不会出让的,最低也得两万。”吴掌柜开口道。
见吴掌柜态度有些强硬,张先生看向了李老板。
随着两人眼神交换后,张先生开口道:“吴掌柜,李老板是诚心想要,要不两人各退一步。”
“我说个价,一万七千大洋,怎么样?”
听到这个报价的吴掌柜并没有吭声,显然是在考虑这价格要不要出让。
李老板也不着急,默默的等待了起来。
明白了里面什么情况的曹子建拦下了准备要进入店内的包通晓。
这买房子和收古玩是一样的,都怕出现竞争者。
最后的最后,双方还是没有因为价格而谈拢。
目送着李老板二人离开茶楼之后,曹子建这才领着包通晓进入了茶楼。
吴掌柜看着曹子建和包通晓进来,还以为两人是来喝茶的,出声提醒道。“二位,本茶楼暂不营业,喝茶请往他处。”
“您是这茶楼的掌柜吧?”包通晓出声问道。
“是。”吴掌柜点头。
“不知怎么称呼?”包通晓继续问道。
“你叫我吴掌柜就行。”吴掌柜漠然道。
“吴掌柜,我们并不是来喝茶的,而是听闻你这茶楼想要出让,特地过来看看。”包通晓开口道。
吴掌柜闻言,这才仔细打量起了曹子建和包通晓二人。
在打量曹子建的时候,他不免多看了一眼,因为他感觉曹子建自己好像在哪见过,只是一时半会没想起来。
吴掌柜索性也不去想了,朝着包通晓开口道:“你进来的时候,应该也看到了,我这茶楼规模并不小,又是三层,又是租界内黄金位置,最少也得两万三千大洋。”
包通晓知道,这价格最后都是可以谈的。
当下他要做的就是先了解茶楼内的基本状况。
“吴掌柜,可否先带我参观一下这里?”
吴掌柜见对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报价而萌生退意,说明对方是真的有意向要盘下这茶楼,点头答应道:“可以,二位,随我来吧。”
其实,刚刚在店外等待的功夫,曹子建就已经看过茶楼的整体情况,已经基本了解。
加之,一楼柜台那边有个东西他想确认一下,这就朝着包通晓摆了摆手,道。
“通晓,你跟吴掌柜去楼上看看吧,我就在这楼下等你。”
“好。”包通晓应了一声。
吴掌柜闻言,也没有多说,这就领着包通晓去到了二楼。
曹子建见一楼就剩下自己后,将目光望向了柜台那边。
只见在柜台上摆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看着花花绿绿的带盖罐子。
在每个罐子的表面,都贴着一条长条红纸,纸上用黑字写着其内分别装了什么东西。
“绿茶,龙井,碧螺春,大碗茶,高碎...”
曹子建看似在看标签上的字,实则是在看装这些茶叶的罐子。
最后的最后,曹子建将目光定格在了那个写着‘高碎’的罐子上。
所谓高碎,是一种茶叶形态,就是由茶叶店筛茶过程中产生的碎末混合而成。
因为都是碎末,所以价格最低廉,是很多经济拮据人群的首选。
该罐子,唇口,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圈足内凹。
通体以铜红料在釉下绘制缠枝牡丹纹饰。
发色呈红中泛灰的\"猪肝红\"特征。
造型敦厚典雅,纹饰布局疏朗,
“以缠枝牡丹为主纹,辅以回纹、卷草纹等边饰,牡丹花蕊留白边以增强立体感,叶片细长呈\"扁菊花\"状。”曹子建心中暗暗分析道:“这是洪武朝典型画法?。”
“胎体厚重,圈足露胎处可见铁锈斑,底釉白中泛青,足墙内侧釉水堆积呈亮青色?,无落款。”
结合胎釉、纹饰等综合判断,曹子建对这盖罐的来历已经有了一个答案。
明洪武时期。
之所以发色如此不稳定,呈红中泛灰,这是因为洪武时期的窑炉温控技术不成熟,铜红料研磨不够细腻导致。
加之烧制技术的限制,洪武釉里红普遍都存在露釉、淌釉等问题。
“能被用来装茶叶碎,以及如此放心的将东西放在这,吴掌柜肯定对这盖罐的来历是不清楚的。”曹子建心中暗道。
当即,回眸用心如明镜查看起了楼上的吴掌柜和包通晓。
确定两人一时半会不会下来之后,这就快速来到柜台后,对那盖罐完成了一收一放的动作。
【叮,检测到储物戒指内存入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牡丹纹盖罐。】
【奖励重复,故变更奖励。】
【恭喜宿主,储物戒指扩充1.1立方米。】
“按照系统给出的扩充空间来看,这釉里红盖罐在现实世界的价值大概在一千万左右。”曹子建听着脑海中的系统音,暗道。
当即,曹子建重新回到了原位,脑海中开始思索起等会如何让吴掌柜将店里东西全部打包留下的想法。
一炷香的时间后,包通晓和吴掌柜重新回到了一楼。
“通晓,怎么样?”曹子建问道。
“整体一切都还可以,就是价格方面有些太高了。”包通晓答道。
“包先生,两万三千大洋真不贵。”吴掌柜开始用着跟李老板相同的话术对包通晓说道:“那装潢你也看到了,都是崭新的,只要你们盘下,明天换个匾额就能打开门做生意了。”
“吴掌柜,听你话里的意思,我们盘下后,你这里的茶桌茶椅,茶具都会留下来对吧?”曹子建问道。
“对,两万三,这里所有的东西全部属于二位。”吴掌柜点头道。
“这些茶桌茶椅茶具又不值多少钱。”包通晓适时出声道。
“包先生,这蚊子再小也是肉嘛?”吴掌柜赔笑道。
“这样吧....”曹子建开口道:“一口价,两万大洋,这茶楼我们盘下了。”
听到曹子建的出价刚好戳中自己的底价,吴掌柜心头一动,但表面还是装作有些为难的样子,道:“这位公子,当初买这块地的时候,花费就不止这个数了,您再给加点?”
看在那洪武釉里红盖罐的面子上,曹子建适当的给对方加了三百大洋。
吴掌柜知道,这价格已经很可以了,是目前来看店中,出价最高的了,所以没有继续绷着价,点头同意了下来。
当即,三人去到工部局办起了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