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日,申时许。
中秋节前一天,席设甘露殿李世民宴请群臣。
牛、羊、猪三牲齐备筵席菜肴颇丰,两人一席。
“诸位爱卿操劳国事,值此佳节之际,朕与诸卿举杯共饮一斛!”席开半刻钟,君臣举杯豪饮。
一斛十斗,甘露殿三十几位大臣喝完皆可微醺而不醉。
“臣等多谢陛下赐宴,敬陛下!”
一杯二两御液酒下肚,殿内嘶哈声四起。
李世民满饮一杯,心思忽然飘向数千里之遥的西域,摇头笑了笑示意众臣开席。
“诸位爱卿请起筷,无需拘礼!”
众臣道谢,自斟自饮品尝丰盛佳肴。
李世民收回思绪,拿起玉箸品尝案前精致菜肴。
身旁照应的李德为李世民倒满杯中酒,眼角余光时常瞥向甘露殿大殿门口。
李世民入席不到百息,太极殿机要处秘书便带着一份超长‘急电’来报。
正巧碰上皇帝与大臣宴席开场敬酒。
李德默默无声走向大殿门口。
机要秘书呈两张纸的电文,“总管,阴山远征军旅部分来急报!”
李德接过电文快速浏览,仅仅看了两行文,而后趋步返回殿内。
脚步很匆忙。
机要秘书并未离去,默默等候在殿门口,以便李世民下达回电内容。
“陛下,阴山驻军来电!”
李世民夹菜动作稍有停顿,随口吩咐道:“嗯,念来!”
“喏!”李德犹豫几息,在李世民座位侧旁跪坐下来端详电文。
这不是一份普通电报,由远征军驻阴山旅部完整抄送,东突厥颉利可汗写给李世民的奏请。
发报员耗时两个小时才发完。
同理,太极殿收报也花费了两个多小时。
说来也奇怪,颉利可汗至今从未离开阴山返回牙帐定襄,期间派人召唤过一次突利可汗前来阴山议事。
令其代为处理牙帐事务,并密切留意草原各部落首领动静,万勿纵兵袭拢大唐边境城池。
眼见李德迟迟不发声,李世民嘴里嚼着食物疑惑转头看去。
“嗯?阴山发电报,为何占据两张纸?”
“启奏陛下,此电报实则乃颉利可汗向陛下上书请奏,有关……”李德恭敬作答,双手奉上超长电文。
“哦?朕倒要看看,颉利老头何事请奏!”李世民饶有兴致笑了笑,下放玉箸擦了擦嘴角。
仔细御览颉利可汗的书信。
众臣停下饮酒品肴,屏息凝神观察首座上李世民的表情变化。
“嗯?”
看完颉利的书信,李世民眼神之中充满惊讶更多的是疑惑,手指敲案台边缘细细思量。
一声声敲击,如同捶在众臣胸口,甘露殿气氛霎时变得有些凝重。
十数息过后,李世民将颉利可汗书信递出,“克明!”
房谋杜断,房玄龄外出公干未归,李世民示意杜如晦当众念出书信。
杜如晦迅速起身,恭敬一礼接过。
立于李世民侧前方,缓缓念出:
“漠北阿史那咄苾,谨呈唐皇陛下:
承蒙陛下仁德遍泽草原,星象预警赐告白灾之兆,许我部南迁避灾,使得漠北百万民众,三十万牲畜得以周全。
更遣神兵,助颉利退薛延陀复我故地。
火炮之威,实非人力可为,颉利每当思之,未尝不汗透重衣!
今西域诸蕃尽归天朝,实乃天命所归,人心所向。薛延陀七万铁骑尽役唐军,夷男惊惧遣使长安乞降!
天命在唐,昭然若揭!
颉利年愈六旬,解甲之心由来以久,只待北面强敌薛延陀归唐,颉利必举国内附,永为天朝北州牧场!”
杜如晦念及此处,甘露殿紧张的气氛顿时消弭于无形。
随之,议论纷纷。
杜如晦征询的目光看向李世民,书信中接下来的内容牵涉颇大。
李世民面带些许笑容,抬手示意杜如晦继续。
杜如晦微微躬身应答。
“颉利此番更有要事请奏唐皇陛下,前隋皇后萧氏并皇孙杨政道及其宗室十七人,久塞北实非所宜。
今欲遣大将康苏密率三百轻骑护送入关,回归汉土永奉唐室宗庙。
伏请唐皇陛下圣裁,颉利顿首静待圣意。
东突厥颉利谨具。”
杜如晦将书信恭敬奉还,作揖一礼退回席位。
李世民脸上呈现轻描淡写的笑意,目光扫视众臣,端起酒杯浅饮一口。
随口问道:“诸位爱卿,颉利此举有何深意?”
李世民从不禁止大臣交头接耳,因此朝会上大臣吵架干仗时有发生。
下方大臣三三两两小声讨论着,不论是皇帝设宴还是朝堂之上。
李渊之母独孤氏,与杨广之母独孤伽罗为亲姐妹,同为北周名将独孤信之女。
由此可见,李渊与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
唐国公李渊来头可不小,其母独孤氏乃北周明敬皇后,可惜只当了不到一年王后便病逝。
明敬皇后,属于其夫后来的北周天王宇文毓,登基为帝的追封。
李世民与杨广的关系更‘亲’。
杨广既是李世民表叔,也是丈人。
李恪生母杨妃是杨广的女儿,其母不详,但绝非萧皇后。
“陛下,颉利可汗上表,待薛延陀归附我朝,而后颉利解甲东突厥举国归附。
由此可见,颉利如同高昌麴文泰那般逐大势而归,随便鼓吹陛下尽早收服薛延陀,以报侵袭阴山之仇。”杜如晦拱手一礼,面含笑容向李世民陈情看法。
“克明所言甚为在理,哈哈哈!”李世民点点头深以为然,心中略感颉利此举与稚童行为无异。
随后,长孙无忌等人相继进言。
无一例外,没有人提到萧皇后与杨广之孙杨政道。
据悉,东突厥处罗可汗立杨政道为‘隋王’,在定襄设立小朝廷。
虽为傀儡政权,但也为大隋延续了近十年国祚。
此次颉利可汗撤了杨政道的小朝廷,并将其祖孙送往长安。
余生如何无人可知。
正史中,贞观四年初李靖率大军破东突厥,大将康苏密携前隋萧皇及杨政道投降唐军。
李靖奉命领兵护送入长安。
杨政道比李承乾大一岁,其父齐王杨暕在江都政变中被杀,遗腹子杨政道由其祖母萧皇后一手带大。
李世民召见这对祖孙,在长安赐下府邸供萧皇后安度余生。
封杨政道员外散骑侍郎,后授郢州刺史职。
81岁的萧皇后逝世后,李世民遵其遗愿将她送往江都与杨广合葬。
李世民再次端起酒杯,看向李德吩咐道:“回电颉利,准奏!”
“喏!”老李躬身应喏,快步走向大殿门口。
“诸位爱卿,杯莫停,共饮之!”
“臣等敬陛下!”
旋即,甘露殿碗碟碰杯声恢复,君臣欢庆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