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新加坡的日子 > 第二十二章 月4日(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二十二章1月4日(二)

“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千年之前古之哲人就已提出激励民心奋强的论调,即使放在今天来看就像某个英明的政治家刚刚提议的口号。

农夫与耕牛默默耕耘于田亩,耕牛不会言,农夫不能言,耕牛只知为农夫而耕,农夫只知为人而耕。耕牛不耕不得草料,耕牛不知炎天苦旱草枯料绝之危机;农夫不耕人不得衣食,人只知衣食得来容易,却不知农夫茅屋草舍夏不避酷热,冬不敌寒冻苍颜疾老举步维难含泪悲苦之艰辛。耕牛老死于田,农夫命终于天。天之常理。耕牛老死落泪谢农夫饲养之恩,农夫病老唯谢天地恩赐早早解脱生之一世。默默然!戚戚然!生命来之于偶然,去之于必然。尽天道施仁义,叹人生而默戚。寄浮游之短暂,渺浩浩乎于人间。日月不歇长耀,水不尽于长流。言不得至情而空论,语不入人心而无用。

来到锅炉零米地面干活的地方,苏方达跟吴爱民说,“又来了好多人,都挤着领新鞋新工作服呢,这里的活开始热火起来了。有人说。‘老庄稼人来了,’我看了看被称之为“老庄稼人”那人戏谑玩笑的表情就知道是人们给起的绰号。从那人说的老庄稼人有些肥胖憨厚的样子就知道身上有多少好奇可笑的故事使人值得揣摩。”

一个在一起干活的铁工听到苏方达提起老庄稼人,他那嬉笑的神情里显然是对老庄稼人深知根底的。

“说说,为什么叫老庄稼人?”在苏方达带有好奇的追问下,那人像讲故事一样向人们讲起老庄稼人名称的由来。

“老庄稼人本名叫黄茂生,是来自西北农村的农民工,除了老实忠厚再没有超人之处。傅铭宇入职北星公司的时候,黄茂生已在北星做临时工,以后便跟着傅铭宇。人们认为对他特殊关照的莫逆之交不过是傅铭宇对待农民独有的情怀,这样说来他也算是无数农民工里的幸运儿。黄茂生向人们讲了一个发生在他们村里一个老庄稼人的故事,只是人们听完他的故事却没有一点高兴起来的心理,反倒心情有些沉痛。从此人们见了面就问他说的那个老庄稼人后来境况如何。他玩笑地说,你们看看现在的我就知道他以后的命运如何。从此人们便叫他老庄稼人,有人说,老庄稼人讲的故事就是他自己的经历。有人一见到老庄稼人就想起自己祖辈父辈经历的蹉跎光景而痛心。“

“说来听听,到底啥样牵人心弦,惹人向往的故事?”显然苏方达很想从自己不知道的故事里了解一下老庄稼人的由来。那人便学着老庄稼人的口吻讲了起来。

“那年,又到交购猪的日子了。知道啥叫交购猪吗?”那人加了一问。

“知道。”

“就凭你这个年纪,生活地区又不像西北那样贫瘠,你知道啥?就算你知道。”

“说吧,知不知道,说说我不就知道了吗?”

“一个老庄稼人跟着同村里庄稼人到公社去交购猪,别人的购猪都捆得牢牢的。老庄稼人怕绳扣系得太死猪会掉称。四个蹄子就绑得松松的。谁知上一个大土坡的时候,躺在驴车的猪先是从胶轮车前面滑到了后面,拉车的驴顿时辕轻就着斜坡给吊了起来。躺在车上的猪也从车上滑了下去,挣脱了蹄子的绳扣。猪顿时有了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老庄稼人可急坏了,这可是自己花钱买的猪仔,一天天的泔水,粗饲料,细饲料的喂大,一切只为交购猪的时候不亏斤称。谁知这老伙计以为拉它来放生了呢?别人看到,也都停下跑过来帮着抓猪。

“慢点,千万别把它吓着,别让它快跑。”

“咋?你还想让它老老实实等着你去抓?它也知道自己活路的日子不久了,有了机会不赶快跑还?等着去送死?”

别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我是说跑快了会拉屎的,我怕斤称不够就麻烦了。”

“赶快抓吧,要不,到了晌午收购站的人都去吃饭,咱们晚上不知啥时候才回来呢?”

人们七手八脚费了好大劲总算帮着把猪给抓住了。牢牢的绑在老庄稼人的车上。那猪活动了一阵筋骨,极不情愿的哼哼着躺在车上拉了好大的一摊屎,老庄稼人不顾脏净伸手捧过冒着热气的猪屎,对着猪说,“你可真是我的活祖宗啊!到了收购站过完称你在拉我也对你感天谢地,你说你半路途中拉在车上这算啥。真是没良心的东西,可惜我老婆平日对你的好处。你们看看,这蠢物得有多祸害人,黄黄的玉米面都没消化就拉出来了。这玉米面可是我用老母鸡跟城里吃商品粮的人家换来的,看看磨得多细,人熬粥喝都舍不得,留着喂猪,没想到被它给糟践了。说着话,老庄稼人有些眼泪汪汪,要哭出来的架势。”

“你要是舍不得就吃上两口吧?”旁边一个人玩笑地说。

“你们听听,他说的是啥,让我去吃猪粪。咱们都是庄稼人谁过的啥日子别人还不知道自己还不知道吗?”那老庄稼人甩掉手里的腌臜,在猪身上狠狠地擦了擦手,又默默地用手背抹了一把脸。对后面赶上来的人说。

“我心疼的不是那些,老话不是有那一说吗,‘天鉴倘不孤,来兹验微诚。’历经几朝几代,到了今天,相信天是不会负人的,今天的付出定会得到好的回报的。为国家贡献再大咱也甘心情愿,我是心疼家里的老小都舍不得吃的粮食让这个祸害给白白糟蹋了。

“别说了,说不定你的这头猪能派上大的用场,拿它为第一炉钢水做庆典呢?”

那人讲完大家都默默地不再言语。

***

“这不,说曹操曹操到,黄茂生来了。”一个个头中等,身材略显肥胖穿着银白色工作服带着蓝色安全帽大约五十岁左右的黄茂生朝着吴爱民干活的地方走了过来,因刚才那人已经作了介绍,尽管不曾相识也竟有些熟悉了起来。

“黄师傅,几年不见越活越年轻了,脸也变得白胖了。穿上这身着装简直像新郎官。这里不比国内,有机会到芽笼去逛逛长长见识。刚刚给人讲老庄稼人故事的那人见到黄茂生走过几步跟他握了握手,假装做出像某些国家首脑会面时吻脸拥抱的动作,被黄茂生轻巧的躲开了。

“哪里有那心情?老了,看看这头发白的。”说着话,黄茂生摘掉安全帽,给大家看了看满头的白发。

“赶快把安全帽好好的戴上,这里的安全管理可不是摆设,小心让你尝到钱没赚到就遭重罚的滋味。”吴爱民说完黄茂生客气地说了声谢谢。

“黄师傅,你说的那个交购猪的庄稼人是不是说的就是你。”

“是我又怎么了?难道是啥丢人的事吗?”黄茂生接着说,“咱们庄稼人的命虽不值钱,但一餐一饭都是凭着自己的汗水赚来的,没给国家带来一点负担。就凭这一点,咱们活得要多坦然有多坦然。”

有人接着说,“即使确有其事,也不至于把庄稼人不堪的形象说得人尽皆知。”

显然,黄茂生对那人的说辞有些不解的愤慨,“你以为这是给庄稼人脸上抹黑吗?庄稼人之所以多苦的日子都能抗得住。那是心里有着感恩的心,心里有一种希望在期待。庄稼人需要的是真诚的尊重,平等的相待。把遭受的苦难说出来没有啥可丢脸的,要那样说庄稼人‘丢脸’的事可太多了,倒是丢了谁的脸?庄稼人即使再怎么着意打扮也难脱掉长期灰头土脸的本色,到了城里除了给人带来嫌弃的眼神哪里还有好的形象。城里人天天都能洗澡,有的身上散发着淡淡的脂粉跟香水的气味。有的庄稼人连吃水都困难,身上除了让人讨厌的臭汗再也没有其他。一个人所谓的气质不过是底气的表现,底气源自于财力的铺垫。很多庄稼人一说到财力顿时就蔫头耷脑,矮人一等,似乎有罪在身不敢正视于人,哪里还有活着的底气,更别说气质。不管受多大的苦多大的委屈都忍着憋在心里,就像有人说的,有一种骗人的宗教,说今生受的所有苦难,都是为了下一个轮回高贵体面的活着。抱着这样乐观的心里感倒也值了。只要永远不醒悟,就永远不为自己卑微感到落寞。

“庄稼人天生就是为吃苦受累而活的,干多累多脏多危险的活都无所谓,心里最受不得的是,遭人家的白眼、脏话,好像天生就低人一等似的。老一辈庄稼人交农业税、交公粮、干义务工就别说了。让干啥就干啥,无不听从上级命令的。在庄稼人的心里上级命令就是国家的命令。为了国家奉献甘心情愿,在他们心里这绝不是某些人,更不是某个人的命令所能做到的。在庄稼人的心里种地纳税是自古至今的法理,没有人民的税收国家何以养兵,没有坚如钢铁般的国防,国家何以富强。个人力量再小,汇聚在一起都将是不可估量的。但让庄稼人不明白的是,事实摆在那里,为什么一说出来,竟会遭到多少人蔑视的目光,甚至还有多少张嘴等着给顶回去。难道以往那些贡献不是值得说出光荣的事吗?历史的大船在水浅河狭风起浪涌的时候需要全民奋力推动才能走出困境。在伟大舵手的引航下,走过去就是广阔的海洋,便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世界,即使再大的难处都不会抵挡大船航进的动力。曾经给生活带来的苦难永远留在精神的记忆里难以忘怀。

“再看看今天的庄稼人又是个什么样子?一代又一代新的劳力长大了,有点能力的都纷纷逃离了祖辈耕种的庄稼地,跑到城里吃不像吃,住不像住,过着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日子。到头来连庄稼地都种不了了,城里又没有家,活得还不如以前,那时最起码还有个安定的家踏实的过光景。乡下人越来越少了,尽管生活水平提高了,却没了人气。不知庄稼人的娃仔是天生头脑不够灵活,还是从骨子里体质就不够健壮,怎么就活成低人一等的状态。建着世上高贵的屋宇,自己却住着低矮的窝棚,供给人们丰富的食粮,自己却为年年入不敷出而担忧。人人都说庄稼人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但是谁也不愿意做庄稼人。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好的事情人们总是争着抢着去做的。

“还有那些生为英,死为灵万世不朽的英烈,危难时刻毫不顾及惨痛之形体,形藏于地茂生千年苍翠之松柏。万代敬仰卓然如日月闪耀之魂灵。无私的牺牲也没说找谁算算去。谁又是为了名利而牺牲的,对于牺牲的英烈名利又有什么价值。为了名利而牺牲就会待价而沽,一定不是无私奉献受人敬仰的。都说人命大于天,特别是那些为了战争与和平而牺牲,更是无比的崇高,最是永远传扬的,没有那些勇于冲锋,敢于牺牲的勇士,何来国之完整,民之安全。跟那些崇高比起来普通人的那点奉献又算得了什么?何况那时多少做出奉献的人都入土为安了。有人缘何心境窄,诟病过往泄私情。岂不深思再大苦难都能扛,国家初建唯有聚力奋国强。如果人人都有这样肯于付出担当,伟大的国家想不富强都不可阻挡!如果没有那些庄稼地里走出的无数英烈,哪里有今天的繁荣昌盛?

“为人祖父者,谁不愿子孙后代秉性忠贞道德能文枝叶昌盛荣光耀达;

为人子孙者,谁不愿祖上仁慈厚爱情善外淑清芳留名福禄恩赐旺族。”

从黄茂生的秉性见解里足见其人一斑。那个人非但没有被黄茂生的说辞感到折服,反倒义正言辞的说,“又不是你家祖上出过抗敌的元帅,父辈戴着卫国英烈的勋章,动不动就拿使人敬畏的崇高来宣示。”

“这说就不对了,没有尊重就没有发扬,没有牺牲就没有兴盛。清明祭之,时常教之,不忘根本,昌运恒久。”

“干活了,那些不是咱们该讨论的,咱们说啥也起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作用。唯有把工程干好才是咱们的根本。”吴爱民说完都跟着默默干了起来。

有人夜不能寐,为那天的闲言碎语思之再三,情不所由,默默言道,

众所奉献,国家兴盛。日月普照,纷纭同生。西风如割,草木枯黄。历雪经霜,松柏苍苍。不辍耕耘,安然太平。德不佑人,其才何能?施仁厚爱,共享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