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如此微弱,一闪即逝。
在众人眼中,却好似开天辟地一般,照亮了新的时代。
“除了大小,和天雷简直一模一样…”
一模一样的形状,让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圆了。
汲黯回想自己摩擦起电时发出的火花,喃喃自语,
“我竟然也搓出过天雷么?”
陆鸣控制着导线,连续释放出四次电火花。
“诸位都看到了吧,这几道电光虽然微弱,但本质上和天雷是一致的,外形也很一致。
人如果触碰到,也会有类似于莱顿瓶的效果,但是没有那么强烈。
有没有人想触碰一下试试?”
陆鸣邀请了一会,但是没人想上台。
“富民侯,体验过莱顿瓶就够了,发电机这么大块头,还不得把人给电死啊。”
一个小瓶子就能让太学生们瘫倒在地,这么大块头的发电机看着就吓人。
“电压不一样,莱顿瓶的电压高,所以才能让人瘫倒,发电机的功率不够,电不死人的。”
任凭陆鸣如何解释,就是没人上前体验。
“好吧,我们进入下一个实验项目。”
陆鸣在两根导线之间连起一根细铁丝,再用芦苇絮把铁丝给埋起来,过了一会,冒烟了。
“这里面涉及到电阻的知识,铁丝的电阻比较大,通电之后可以发出热量。”
观察了一下冒烟情况,陆鸣张嘴轻轻一吹,一缕火苗燃烧起来。
芦苇絮本就易燃,火苗出现后蔓延的极快,眨眼之间,覆盖在铁丝上的芦苇絮就只剩下灰烬。
“诸位,今日的实验足以证明,我等已经窥得天地奥妙的一角。
无论是发电机发出的电光和热量,还是莱顿瓶足以让人瘫倒在地的力量,和天上的雷霆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
区别之处在于强度大小,是否可控。”
观众之中,司马迁默默做着记录,他要把今天的事情写到《富民侯列传》之中。
……
今日的实验过后,整个长安城再无异议,天上的雷霆和人造的电真的是一回事。
各处地方,但凡有人聚集,都要谈论一下富民侯的发电技术。
更有兴趣的,还会讨论一下电磁原理,虽然他们也不知道那是什么。
董仲舒走在街上,听着各处的议论声,心中有些落寞。
元光元年,他提出天人三策,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那时的儒家,睥睨天下诸般学问,是他心中治理天下的唯一良策。
才过了十几年,没想到富民侯横空出世。
带着他师门的学问,让大汉从上到下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他的儒学,也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
不知不觉,他就走到了富民侯府。
“董公怎么来了?”
收到消息,陆鸣立即出来迎接。
“富民侯的实验让人大开眼界,老夫不知不觉间就走了过来。”
董仲舒当日全程沉默,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科学院的实验让他大开眼界,以往的经验和学识已经派不上用场。
世界变成了他不了解的样子。
某种程度上,他把陆鸣视为对手。可是这个对手能手搓雷霆,让他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富民侯的师门中,能把电运用到什么程度?”
总不能也只是发出些电光吧,董仲舒不相信。
陆鸣深吸一口气,非常怀念有电有网的日子,晚上可以玩到很晚再睡。
不像现在,天刚黑不久,就只能上床造人,枯燥得很。
“从何说起呢……”
陆鸣只敢说些伏打电堆和简易电报机这些简单东西,在大汉还有一定的实现可能。
电灯也可以尝试一下,哪怕只能照亮一瞬间。
再复杂一些的东西他就不敢提了。
难道要告诉他后世有高铁,以电力驱动,时速两百多公里。
围绕着地球转动的卫星依靠太阳能发电,传输各种信号…
这些大型的东西都不能说。
要么被董仲舒认为自己疯了,要么被认为自己说的是仙界的东西。
董仲舒感觉陆鸣有所隐瞒,没有证据,单纯就是感觉。
即便如此,电报机和电灯的效果还是让他大为惊讶。
“要是能在大汉各地铺上线路,传递消息岂不是会极为迅速。”
长安发出去的政令,传递到帝国最边远的地区,一般要将近两个月时间。
若是能有电报,怕不是能朝令夕至。
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会让任何一个当权者为之疯狂。
“消耗与收益不成正比。至少在你我有生之年,都看不到这一天。”
大汉的生产力不允许,光是线路的制造和养护就会拖垮这个帝国。
更不要说线路很容易被破坏,效果也不够稳定。
董仲舒颇为遗憾,他看不到了。
”富民侯认为我儒家会限制科学的发展。为了大汉能造出这些奇物,所以必须要改变儒家?”
现在他已经明白,陆鸣为何要让他改变儒学,为何要提出读书人的四句标准。
最大的根源就在于科学院,科学与儒学研究的内容几乎完全不同。
双方要么和平共存,要么一方将另一方从朝堂上赶出去。
富民侯选择了共存。
陆鸣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起了故事。
“我记得《论语》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种菜。
孔子回答说自己不如老农和菜农。等樊迟走后,孔子对别人说樊迟是小人。
我当然知道这里的小人不是与君子相对的称呼,而是与上位者相对。
孔子说国君讲究礼、义、信就能感化百姓,让天下归心,不需要国君亲自种庄稼。
在他的理念中,上位者只需要注重道德修养就好。
种庄稼之类的具体事物,都是下位者才应该去掌握的。”
奇技淫巧这句话不是孔子最先说的,但和他的理念几乎一致。
“从根本上来讲,儒家就是限制科学发展的,至少在客观上有这种效果。”
当然,中国古代的技术成就长期领先全世界,不能把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时期的落后都怪到儒家身上。
儒家不该背那么大的锅。
但该背的锅还是要背的,不能放过儒家。
“你们儒家骨子里就轻视技术,以为有仁义道德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