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用派太多,五千骑兵足矣。”

南匈奴的诚意很足,要派遣一万骑兵跟随刘彻。

刘彻不需要太多,太多了反而麻烦。

调动仆从军,看起来威风,但也伴随着风险。谁知道他们会不会随时反咬一口。

留卫青在长安,可以调动大汉精锐,面对各方可能的反叛,护卫长安城的安全。

卫青,加上大汉军事学院培养出来的大量军官,大汉不仅拥有精锐的兵源,还有水平足够的中高层将领。

有霍去病和陆鸣在,再搭配几名猛将,足以应对一切威胁。

……

“李老将军,你你年事已高,跟随朕出征西域的话,对身体很不好啊。”

刘彻有些头痛,御驾亲征太罕见,想要跟随前去的大臣太多。

就连已经封侯的李广都想跟着一起去。

“陛下,臣虽然上了年纪,但依旧可以开三石之弓,每顿饭能吃下一斗米,十斤肉。”

李广说着举起臂膀,做孔武有力状。

“陛下,臣依旧是天下少有的顶尖猛将。

即便不能单独统领一军,留在陛下身边当个护卫也是好的。”

李广再三恳求,刘彻却始终没有同意。

一方面是真的担心李广的年纪,快要七十岁的人了,万一在半路上有个差池,对大汉的士气是个打击。

李广在军中还是有些威望的,要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不会是个好兆头。

另一方面,刘彻也是真害怕他的某些神秘属性。

自己迷路,跟他合作的人迷路。

他这次御驾亲征,身处险地,可不想出现这方面的问题。

他的命可金贵着呢。

“老将军要爱惜羽毛啊,你已经功成名就,何必再冒此风险呢。”

刘彻耐心劝导。

李广叹口气,知道自己是无法跟着一起去了。

“陛下,臣的孙子李陵已经年满十八岁,

自幼习武,弓马娴熟,熟读兵书,在军事学院中更是取得全优的成绩。

臣不能跟随陛下亲征的话,还请陛下将他带在身边当个护卫,听候差遣。”

自己不能去的话,让孙子跟着去也不错。

陛下亲征,李家总要有人跟随左右。

嗯?

李广这老家伙,人老实话不多。

他最终的目的,不会就是让自己的孙子能够跟随前往西域吧。

先请求让他前去,不同意后再提他的孙子,让自己不好意思连续拒绝他。

刘彻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而且可能性很大。

“好吧,李家世代忠良,有李家人护卫,朕也能安心。”

多加一个护卫也不算什么。

这一次,相信李陵不会打出什么谜之操作,刘彻也不会再给他那样的机会。

领着五千步兵奔袭匈奴王庭,以为自己比霍去病都厉害,结果兵败后别人战死他投降,刘彻不允许再有人这么做。

李广乐呵呵的走了,另一个李家人找上门来。

“陛下,臣想要跟随陛下前往西域。”

李广利盼望了许久,大汉终于又有战事,而且还是陛下御驾亲征。

要是错过这次机会,什么时候才能立功封侯。

眼下就是最好的机会,稳赢。

刘彻坚定地拒绝了他。

“朕御驾亲征,由太子监国,你该留在长安听候太子差遣。”

李广利心中一震,陛下这句话是在暗示什么?

难道是让他认清现实,接受刘据以后会顺利继位么?

太子的地位已经稳固到如此地步?

李广利心中很是沮丧,他已经如此努力,但陛下一句话就打碎了他所有的希望。

“陛下……”

他还想争取一下,但却被刘彻无情的打断。

“就这么决定了,朕御驾亲征之时,大小事务由太子决断,大将军辅政,你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不要让长安出现乱象。”

刘彻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意思再清楚不过。

……

河西生产建设兵团。

刘彻御驾亲征的消息早已传到这里,征兵工作正在进行中。

“考核不通过。”

“考核通过。”

“考核不通过。”

只有精锐中的精锐才能参与此次出征,河西生产建设兵团有四万士兵,但只有八千人的出征名额。

五分之一的机会,几乎要打破脑袋去争抢。

“加快速度,务必在陛下到来之前完成筛选。”

程不识也老了,但是他善于防守,经验丰富,年龄的增长反倒让他的防守水平更高。

他知道自己更适合哪个位置,但是两个儿子还年轻,面对大好机会,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的。

“你们两个,更要严格训练,作为全军的表率。”

程忠和程义也要跟随出征,被操练的格外严厉,每天都是大汗淋漓。

“父亲放心,我们绝对不会给父亲丢脸的。”

程不识冷哼一声,“不是给不给为父丢脸,最重要的是不要给大汉丢脸。在乌孙蛮夷面前,打出我汉人的威风。”

整个河西四郡都行动起来,等待刘彻的到来。

而刘彻此时正在赶来的路上,除了行军外,还在趁机视察沿途各郡的情况。

“这几个郡的摊算入亩看起来进度还不错,之后朕会派刺史专门检查。

要是有人敢糊弄朕,他们会知道大不敬是什么罪名。”

五万大军,一路上人吃马嚼,耽误一天就是一大笔粮草消耗,刘彻只能顺带着简单视察一下,没机会仔细查看。

来到河西生产建设兵团时,一望无际的玉米田映入眼帘。

“传令下去,任何人不得踩踏农田,违令者严惩不贷。”

打仗归打仗,粮食生产不能耽误。

刘彻越看越喜欢,粮食就是硬通货,哪怕大汉粮食产量越来越高,甚至能拿出大量粮食来酿酒,但粮食的重要性依旧没有任何动摇。

“程不识干的不错啊。”

程不识父子出城二十里前来迎接刘彻,大军驻扎后,他陪同刘彻对生产建设兵团的农田全部视察一遍。

“陛下,高产粮食推广后,兵团的粮仓中愈发充实,今天可储存粮食百万石,不仅自给自足,还能有余力供应河西各郡。”

刘彻不断点头。

“这次亲征很有必要啊,不然朕怎么能亲眼看到如此大面积的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