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贬你去封地,你直接不装了 > 第1187章 封官非我愿,惟愿黄河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87章 封官非我愿,惟愿黄河宁

影子给李恪送来消息,说是朝廷已经知道了潘季驯,此刻已经派人去找他了。

“看来潘季驯马上就要进入朝廷了。”荀彧笑着说道。

许褚眼睛一亮,道:“潘季驯进入朝堂,能做什么官?”

“他在治理黄河方面很有才能,大概率是要进入工部都水监,就看能不能做个都水使者了。”荀彧思索后说道。

水利工程属于工部,而工部里面的都水监是专门负责治水的。

而都水使者是都水监的领头官,官职五品。

不过皇上让不让潘季驯做都水使者,荀彧不能确定,还得看皇上的想法。

……

河南道,玉城县。

潘季驯被带到了李君羡这边。

皇上亲自下达命令,让李君羡务必找到那个姓潘的人才。

为了完成皇上的命令,李君羡便亲自来到了河南道。

他让自己的手下去请潘季驯过来,在请的过程中遭遇到了一些阻碍。

李君羡对此还是挺惊叹的,潘季驯在玉城县百姓心目中地位还挺高的。

他把自己来的目的告诉了潘季驯,潘季驯对此并无意见,表示愿意跟李君羡去长安。

李君羡很是开心,便准备带潘季驯离开,然而就在此时,他收到了一个消息:

玉城县官民联合在一起,准备去州府请命,拯救潘季驯。

李君羡对此有些无语,这个县城的官民还真是胆大。

不过这也说明他们是重情重义,懂得感恩的人。

“潘先生,看来要咱们再回县城一趟了。”李君羡找到了潘季驯。

这件事情不能闹大,否则影响很不好。

想要快速平息,就只能让潘季驯亲自出面。

……

自从上次潘季驯被带走之后,玉城县百姓们一直都在打探消息。

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始终没有半点线索。

县令马林山也派人去往州府,向自己的老朋友们打探消息,依旧是一无所获。

百姓们今天都找到了马林山,让他拿个主意。

马林山沉思了一番,道:“既然一直没有潘先生的消息,那咱们就出发吧!”

出发!

众人感到了惊喜,县令是要带着他们请命了!

“如今包拯包大人就在州府,咱们去州府找他,让他帮咱们找潘先生。”马林山对众人说道。

百姓们回去收拾收拾东西,准备跟着县令去州府。

他们刚走出县城没多远,便遇到了一群人。

人群中有一个他们熟悉的人:潘季驯。

百姓们甚是惊喜,赶紧迎了上去。

潘季驯的精神状态很好,应该没有遭受虐待。

“诸位乡亲们,多谢你们的关心,我没什么事。把我带走的是咱们朝廷玄衣楼的人,想要让我去长安,接受皇上召见。”

潘季驯走了出来,对众人解释道。

百姓们又惊又喜,皇上居然要召见潘先生。

“原来是要让潘先生去长安呀,既然是皇上召见,为什么不直接说呢?

偏偏要偷偷把潘先生带走,搞得我们担心好多天!”一名百姓开口抱怨道。

其他人也是纷纷开口,不满玄衣楼的做法。

李君羡有些无奈,平时玄衣楼带什么人走都是悄悄的,很少光明正大。

主要是玄衣楼做的都是机密要事,很多事情不能提前让外人知晓。

没想到这次在玉城县闹了这么大的动静,也算是给了李君羡一个经验教训。

以后带别人走,一定要讲清楚原因,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是好事,必须光明正大的请人。

“恭贺潘先生!你要去朝廷做大官了!”

“潘先生肯定做大官的!至少像咱们县令一样!”

“我觉得职位应该更高!”

弄清楚真相之后,百姓们纷纷恭贺潘季驯。

县令马林山面露笑容,潘季驯若是去做官,到时候他俩也算是同僚了。

面对百姓们的夸赞,潘季驯神色淡然,道:“诸位乡亲,封官非我志,惟愿黄河宁!”

封官非我志,惟愿黄河宁!

这句话说出口,李君羡以及县令这些有文化的人都感到了震惊。

没有想到潘季驯竟说出格局这么大的话,心中没有这份志向的人是说不出来的。

众人对潘季驯又多了几分敬佩。

“我潘季驯只想着把黄河治理好,让黄河两岸的百姓们不再遭遇水患,能够安安心心的生活。”潘季驯继续对百姓们说道。

这番通俗的话,百姓们听得明明白白,心中感动不已。

潘先生真是一个好人呀!

“诸位百姓,我先去长安面见陛下,到时候还会回来的!”潘季驯说完,便跟着李君羡等人走了。

……

封官非我志,惟愿黄河宁!

这句话由玄衣楼送到了长安。

李世民听到这句话,心中惊叹不已,这个潘季驯绝对是个人才!

房玄龄他们这些大臣都在场,听到这句话也是感叹不已,好久没有听到这种有格局的话了。

“不管这个人有没有治理黄河的才能,单凭他这句话,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魏征开口说道。

“到时候可以让他来我的门下省。”

“我觉得可以来尚书省。”房玄龄跟着说道。

人还没有到,这些大臣们便开始争了起来。

皇上喜爱人才,他们这些各部门老大也喜欢人才。

有了人才,他们才更容易管理天下,更容易做出政绩。

“你们就不要争了,潘季驯确实有治理黄河的才能。

李君羡和这个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确认对方是有真才实学的。”李世民打断了众人的话。

众人不再争了,潘季驯在治水方面有才能,那肯定是要去工部了,谁都争不了。

从古至今,会治水的都是稀缺人才。

尤其是会治理黄河的,更是稀缺中的稀缺。

“通知李君羡,让他赶紧把人才送过来,朕要亲自接见。”李世民对张阿难说道。

他也想当面考核一下对方的才能,这样才能放心的把黄河治理交给对方。

“陛下,治理黄河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大量的钱财。”房玄龄开口说道。

李世民自然是明白这一点,自古以来水利工程都很费钱、费人。

若是没有强大的统筹协调能力,是很难把水利工程做好的。

潘季驯在玉城县的表现,足以证明他的统筹协调能力很好,很会聚拢人心。

现在关键是钱的问题。

无论是打仗还是建设工程,都离不开钱。

没了钱寸步难行,有了钱,处处都是坦途。

“陛下,钱财之事无需担忧,臣愿为之负责!”

人群中,一名大臣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