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点点头,把书从大年手上接过,跳到狗屋旁,硬是把汤圆从狗窝里拽出来,要说故事与它听。
院内众人见此情形纷纷笑了起来。
上了茶水,吴老二说了来意,想问问大年,可有什么法子,把吴大弄出来。
老周村长也跟着说起,要罚金什么的都可以交,只求人平安。
大年听了一笑。
这几日吴大的事儿,县令王大人已经判了,本来没多大事,但巡检司赵虎执意要把自己手受伤的事儿说了,还是添油加醋的那种。
王大人一怒,人也就急了,免了吴大一家酒商的活儿,除了罚金,另外还要去服劳役。
大年从屋里拿出一张判书,递给跟前的二位。
“咱们王大人什么脾气你俩比我清楚,按他的话说,官家人代表的是朝廷,今日敢对官家人舞刀弄剑,明日就能起兵造反,这种行径必须严惩。”
吴老二和老周村长接过判书,看了好一阵。
末了,老周村长轻咳一声:
“那……王大人还有说什么吗?”
大年低头拨了拨茶碗上的浮沫,笑道:
“王大人说了,这事过去了,案子已结,至于其他人,就不必再提。”
说完,大年偷偷瞥了一眼老周村长。
要说这村长与吴大之间没有什么猫腻那是不可能的,王大人办案严谨,衙役把村里的一些风言风语也告知上去,有些心知肚明的事儿就不用摆明面上来说了。
眼下正是衙门里用人的时候,撤了一个村长,就要安排另一个村长来接手,到时候还得麻烦。
“那村里的酒咋办,咱们自己卖吗?”
老周村长又是问起。
“咋了,判书你没看全吗?上面都写了的。”
判书上写得明白,衙门成立酒坊专营,不光是杏花酒,还有其他特产酒,也由衙门一体专营统管,百姓就不用找酒商收酒了。
至于杏花酒,总要有个负责人,王大人让大年看着办,选个稳重些的。
“老村长,我看,杏花酒还是得杏花村的人来管比较好,你就替了吴大,管这个事儿吧!”
老周村长一愣,刚想摆手,却被吴老二给拦了下来。
他都看出来了,大年这是在给台阶下,吴大在牢里肯定说了些实情,牵扯到村中人。
大年不想追究,便顺势让老周村长顶上,既保全了村里的酒,也平息了事端,还顾了村民的颜面。
老周村长嘴唇动了动,心里明白了。
“行,那我先谢过大人,今后一定好好办事,不给大人惹麻烦!”
大年点点头,几人喝了茶后各自散去。
如此,杏花村也算是改头换面了,老周村长听从大年的吩咐,带着村民把田地照顾好,把酒坊经营好。
时间到了七月初,
大年的水稻眼看就要成熟了。
这天上午,家里又是有大喜事。
生了。
不过不是小月,而是在养在家中猪圈的母猪生了六个小猪崽。
“哎呦,这猪崽子怎么是这个颜色的呀!”
“这是野猪崽啊,难不成是那次跑了,去找野猪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