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南疆使臣的变脸速度之快,让人猝不及防,但也在意料之中。

这就是弱国没有话语权。

如今是大安国占主导地位,南疆的生死存亡就在大安国皇帝陛下的一念之间,如果司徒刃还看不清形势,那等待他的就只有国破一个结果。

那么,司徒刃就要变成亡国之君了。

南疆使臣哪怕再心不甘情不愿,也还是答应了大安国的条件,在降书上签了字,并且承诺等回到南疆之后,如数将条约上写的东西送过来。

并且还与大安国约定好了,交一笔钱,就放一批人,等到条约上的所有条款全部履行,大安国才会将司徒刃放回去。

于是,接下来的两个月,就是大安国专门给南疆预留的、上供的时间。

在大安国和南疆之间的那条官道上,马车拉着成百上千个大箱子,慢悠悠地前进着。

这些都是南疆送给大安国的赔偿款,足足上亿两白银。

为了避免有人拦路抢劫,除了南疆派来押送白银的人之外,萧承钰还特地派了三皇子和萧可儿带兵护送,提防着沿途可能出现的土匪。

除了赔款之外,其他的比如割让城池、割让铁矿之类,都是南疆撤出驻军,随后大安国派兵进驻,上面插上属于大安国的旗帜,表明这是大安国的领土。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南疆把欠的上亿两白银陆陆续续送到了大安国,入了国库。

户部那群老头子在清点数量的时候,笑得牙不见眼,嘴唇都要笑裂了,甚至有人调侃道:

“果然还是打仗最赚钱,打赢了一次就能赚三年税收,如今这北狄和谈了,南疆臣服了,要不咱们让镇北王把西戎也攻下来吧。”

“听听你说的是人话吗?西戎世代跟咱大安国交好,人家又没惹我们,干啥要去打他们?”

“嗐,这不是钱多吗?”

“无妨,反正咱们有南疆呢,等明年他们国库的税收交七成上来,咱们这大安国的国库照样能丰盈起来。”

“你若是还嫌不够,不如让镇北王去海外吧,听说海外有很多小国,都打下来算了。”

……

南疆负责护送交接的使臣听着户部这群人的话,脸色黑沉黑沉的,敢情这大安国是把他们南疆当血包了?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说不出任何反驳的话,谁让他们南疆打了败仗呢?更何况,条约也是他们自己签下来的。

两个月后,战败国南疆所有的东西都交接完毕,大安国也顺利接收了所有的战利品。

南疆使臣团回国,路过南境的时候,带走了被关押几个月的皇帝司徒刃。

司徒刃回到南疆使臣团中,从自己的臣子们口中知道了所有的条约和条款,更知道现在南疆真的被搜刮的一分不剩。

“陛下,臣等无能。”使臣团跪在司徒刃面前,面色惭愧的请罪。

他们没能让大安国在契约上退让,更没能说动大安国将仁嘉公主送到南疆和亲。

司徒刃听了这话,沉默良久,才说道:

“不,诸位爱卿无错,说到无能,应该是朕无能才对,是朕决策错误,导致战败;是朕识人不清,让贼人钻了空子;是朕野心太大、步子太急,才让南疆落到今天这一步。”

“千错万错都是朕的错,若不是为了赎回朕,南疆也不会签订如此不平等的条约。”

“诸位爱卿都起来吧,先回南疆,至于以后,走一步看一步吧。”

那一份条约限制了南疆各方面的发展,在经济和军事上给予扼住了南疆的咽喉,在民生和农业上,又加深了南疆对大安国的依赖。

如果司徒刃在这种情况下还想翻身,那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甚至需要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还需要一场老天爷偏爱的运气。

但这些,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诸位臣子听了司徒刃的话,纷纷陷入沉默,一股悲伤的情绪在众人中间蔓延。

但……事情到了这一步,一切已经成了定局。

与南疆的谈判结束后,镇北王萧承钰率军将防守线向南推进,直接占领了割让的四座城池,并派郑国公之子镇守在此处,他自己班师回朝。

仗打完了,也不需要他在这里了,身为一个王爷,战争结束却还在外面拥兵自重,迟早会引起朝堂的猜忌。

虽然永安帝并没有如此昏庸,但架不住朝堂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毕竟人心是最经不起考验的。

萧承钰刚到京城,在勤政殿见过了皇帝,就听到凤栖宫的掌事太监前来禀告,说是皇后娘娘要生了。

“什么?皇嫂要生了?”萧承钰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消息,忙笑着说道,“恭喜皇兄,贺喜皇兄,即将有中宫嫡子了!”

“哈哈哈!是男是女还不知道呢,不管是嫡子还是嫡女,终归都是朕与皇后的孩子!”永安帝也很高兴,起身就大步往外走,顺便拍了拍萧承钰的肩膀,“走,跟朕一起看看去。”

萧承钰算得上是皇后养大的,身为最小的弟弟,几乎跟半个儿子也没差别了。

皇后生产也算是一只脚在鬼门关前徘徊,作为皇后最疼爱的弟弟,萧承钰当然要去守着。

兄弟俩来到凤栖宫,便看到宫中已经忙碌起来。

太医们都在殿外候着,皇后的产房里除了几个接生嬷嬷,以及贴身照顾皇后的素枝姑姑,便只有沈忆舒和红玉、绿柳二人。

折枝姑姑则是在外面总领调度,安排宫女太监们烧热水、熬汤药、清洗棉布等等。

沈忆舒坐在床边,握着皇后娘娘的手,安抚道:

“娘娘别怕,阿舒在这儿,不会让您有事的。”

“更何况,娘娘自怀孕以来,一直调理的很好,胎儿大小正合适,胎位也正常,不会有什么风险,您尽量放宽心。”

皇后娘娘是头一胎,还是略有些紧张的,所以沈忆舒只能尽最大努力宽慰她,让她放松心情。

不多时,皇后娘娘开始发动了。

沈忆舒此前在群山密林的那个村子里,给百岁的妻子接生过一次,很有经验,她和接生嬷嬷一起,指导皇后如何用力、如何呼吸,让皇后娘娘掌握节奏。

还好皇后娘娘的身体很好,加上宫里的太医长年累月调理着,所以生起来并不困难。

只稍稍疼了一炷香的功夫,孩子便生了出来。

是个公主。

生完孩子,皇后甚至还有余力,不似其他虚弱的妇人一样晕过去,她让嬷嬷将孩子抱到她面前,仔仔细细看了一眼,这才松了口气,整个人瘫软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