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搅屎棍 > 第726章 冲出地球,奔向宇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26章 冲出地球,奔向宇宙

倒不是那个匠师没听明白张世康的话,只是那奖励实在太过离谱,以至于他们不敢相信。

毕竟几年前,他们大多还是谁都看不起的匠户,除了平头百姓,谁都可以白嫖他们。

可是现在他们不仅有地位,有丰厚的薪水拿,只要能研究出那本书里的难题,甚至还有爵位可以赏赐?

那可是爵位呀!

历来只有在战场上获得极大功勋的人,才有机会被封爵。

现在,他们这群此前苦哈哈的臭匠户,也可以获得爵位,而且还能世袭!

这如何不令他们震惊?震惊之余便是不敢相信。

即使这几年张世康的所作所为,已经足够让他们信服,但他们仍旧迫切的需要确认。

“对,或许还不止如此,如果诸君可以攻克难题,也可参与朝廷设立的伟大发明奖与革新进步奖评定,若能获奖,便是双倍奖励叠加。”

张世康很是平和的对那匠师确认道。

于是广场内的所有人都兴奋起来,他们望着宋应星手里那本书,眼光火热,就如同看到天下至宝一般。

以至于稳重的宋应星都虎躯一震,将那本书藏于宽大的衣摆中。

张世康又勉励了在场的准学子一番,便结束了这场庆典。

他跟着宋应星等人来到制造总局,此时已经快到了饭点,张世康便打算在制造总局蹭个饭,顺便询问一下各个项目的研发进度。

奈何宋应星、毕懋康等人一到了制造总局,便抱着那本答案之书开始翻看。

就连年纪最大的王徵也不例外,几个人如同扒墙角看寡妇洗澡一般认真,时而皱眉,时而点头,但更多的还是皱眉、皱眉、再皱眉。

里面大多数的概念,对于他们而言,还是太过匪夷所思了。

譬如其中一条算不得科目的描述是这样的,蒸汽动力将会推动整个社会的升级,电力的广泛应用将是第二次长足进步。

当科技发展到一定地步,火炮甚至可以在上万里的距离,准确命中敌人的指挥部。

当科技发展到一定地步,会制造出一种叫做飞机的机器,这种机器可以飞上天空,其速如龙,可以通过这种机器,向敌国的心脏抛掷比黑火药威力大上千倍、万倍的炸弹。

这种炸弹叫做核弹,又称蘑菇弹,只需一颗便可消灭数十万敌人。

当科技发展到一定地步,制造的这种飞行机器,甚至可以冲出地球,奔向宇宙。

……

宋应星等人都知道张世康的为人,明白张世康绝不会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跟他们开玩笑。

也是因为这样,宋应星等人即使对很多概念感觉匪夷所思,却并不认为那些概念是天方夜谭。

因为里面也有不少概念,是张世康曾对他们说过的。

比如里面说的某些关于化学的实验,都要用到一个叫做烧杯的东西。

而烧杯便是使用玻璃制成,玻璃是一种很稳定的惰性物质,不容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是化学实验的最佳器具。

张世康早在让宋应星研制玻璃时,便曾跟他说过玻璃的重要性。

而如今,制造总局单单是玻璃工坊,就拥有了数百的工人。

除此之外玻璃不仅被制作成镜子,还制作成窗户、烧杯、试管、放大镜、望远镜、老花镜等等等等。

而这些实践,与张世康在答案之书中所叙述的完全相符。

除此之外,张世康还在那本书里,修正了万历年间利玛窦献给朝廷的世界地图,也即坤舆万国全图。

不止如此,张世康甚至在南北美洲以及澳洲的位置,标注了金矿、银矿的标识。

这就更令王徵等人震惊了,他们看向张世康的眼神,从不可思议到敬仰,到了最后竟然生出一种敬畏的思绪来。

一个人,真的能了解这么多科目吗?

可是他才二十岁出头呀?

殿下究竟是什么人?又是如何知道这些奇奇怪怪的概念?

一边看书,众人对张世康的看法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他们也都听说了前几日早朝发生的事情,知道当今陛下一直都十分信任张世康,甚至已经达到了宠溺的地步。

可是如今看来,殿下他都是值得的呀!

莫说是殿下,就是算他们,拥有这样厉害的良才,也会努力的去请教。

大明朝之所以能在几年的时间里,从内忧外患一穷二白,到如今的天下太平欣欣向荣,就足以证明殿下的能耐。

在宋应星等人剧烈的头脑风暴时,张世康反倒有些无聊的喝着茶水。

答案之书当然是他的得意之作,但其实也没什么太过得意的,毕竟那些知识都是人类数百上千年的智慧结晶。

后世的学者将其分门别类,压缩至了九年义务教育课本里,而他无非就是复制粘贴罢了。

宋应星等人一边看书,时不时的瞄他,那眼神十分古怪,张世康觉着很好玩。

“殿下,这本书里的大多概念,属下都不能理解。

但属下认为,按照殿下的交代,这本书将不能公之于众,否则恐有泄漏之险。”宋应星十分慎重的道。

王徵闻言点了点头道:

“属下倒是觉着,不妨将这本书里的概念分门别类一番,再根据每个类别,将不能公之于众的,以及可以公之于众的筛选出来。

殿下惊才绝艳,已然取了不少很贴切的学科名字,譬如化学、物理、天文、地理之类的。

到时咱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条目,来商议交给谁人来负责。”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思维碰撞之下,没多久便商议出不少有建设性的提议。

张世康对此很是满意。

“诸位先生都是我大明最优秀的巨匠,本王既然将这本书交由诸位先生,那具体如何处置书中内容,便由你们商议吧。

哦,本王只说一点,某些事关国防之项目,不仅要筛选靠谱的匠师,还要整体做好保密工作,就是连家人也不得透露。”

张世康想了想道。

众人闻言都点了点头,到了现在,他们对张世康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

王徵抚摸着那本厚厚的大书,望着书册的名字道:

“殿下,此书于我大明理工之兴有莫大功勋,于我大明中兴更是有极大助力。

叫答案之书虽然贴切,但却缺乏些韵味。”

“哦,王老先生可有合适的书名?不妨说来听听。”张世康温言道。

王徵捋着胡须沉吟了片刻后,意味深长的道:

“楚之国士屈原曾作天问,天问者,其一百七十余问,乃是屈原对宇宙起源、自然规律之困惑。

殿下之作,恰好可为屈原屈灵均解惑。

属下以为,不若便叫《答灵均书》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