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看着床榻上已经气若游丝的廖化,廖羽泣不成声。
“好了。孩子,祖父能有今天,已经很满足了,以后,你入宫侍奉陛下。务必尽心竭力,不可轻忽懈怠。”
“孩儿,记住了!”
“好,那就好……”,廖化笑着放下了心,强行打起来的精神,迅速衰弱了下去。
“关将军,廖化这就来陪您,来生,我还是您的部下……”
第二日,廖府挂出了白帆,一位见证蜀汉兴衰的老臣,也终于落下了帷幕。
东宫之中,卫萱走了过来,温柔的声音安抚着站在窗边上,有些失神的刘璿:“殿下,廖老将军他……”
刘璿叹口气:“唉,走的很安详。看起来,已经很满足了。”
“廖化将军乃我大汉的元勋宿将,此番辞世,对大汉和父皇来说,都是极大损失。”,卫萱继续说道:“殿下,您有没有觉得洛阳的氛围最近有些不太对。”
刘璿眉头微微皱了一下:“怎么,萱儿,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是妾身弟弟跟妾身说的,自从他上个月从陇西,西海一带料理完盐铁事务之后,现在洛阳,不断的有人明里暗里找他,图谋不小啊。”
“盐铁乃国之根本,又是暴利行业,有些人想着从中捞一些好处并不奇怪。”,刘璿并不在意。
“不不不,殿下,卫礼是感觉,有人似乎故意给他射套,准备将他拉下马来。”,卫萱上前一步,“看起来,有人对这个位置眼热得很。”
“哦?!”,刘璿这个时候来了兴趣,“如此来说,倒是不简单了,嗯,让孤想想。”
“殿下……”
“若是孤让卫礼离开这个位置,他可舍得?”,刘璿突然转身问道。
“殿下放心,卫礼不是不晓事,只要父皇和您一句话,他一定听从。”
“这点父皇对你们姐弟还是放心的。”,刘璿笑了笑,“卫礼已经被人盯上,只怕再不挪位置,就会有人要想损招了。”
“殿下!”,东宫内侍窦杉匆匆走了进来:“卫将军诸葛瞻求见,说有政务的事情与您商量。”
“请他进来。”,刘璿点点头,又看向卫萱,“你先回去,骥儿的功课要考校清楚,莫要偷懒。”
“是,妾身告退。”
不一会儿,诸葛瞻走了进来,躬身行礼:“臣参见太子殿下。”
“卫将军不必多礼,特地来找孤,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
“殿下,是关于司州大中正的事情,陛下有意陈玄伯老将军担任,特地让臣来与您商议一番。”
“大中正掌管人才品评,权利不可谓不重要,陈老将军大病初愈,是不是需要辅佐?”,刘璿搓了搓手,“副中正你可有人选?”
“殿下,您以为廷尉傅玄如何?”,诸葛瞻立刻提出了自己的人选,“此人有文采,又是刚正不阿。倒是合适的人选。”
刘璿也立刻表示同意:“嗯,可以,就让陈泰为大中正把控全局,傅玄为副大中正,遴选其他副中正遴选司州人才,另外,卫将军可以跟父皇提一提,其他各州大中正可暂且不设置,由副中正代理品评工作,所有结果报尚书台核准。”
诸葛瞻点点头,九品中正制是当年陈群建立,本来是在察举制已经无法运转之下的产物,但是陈群和曹叡去世之后,九品中正制逐渐被把持,夏侯玄本来是主持九品中正制的改革,但因为处事犹豫,然后又是因为兴势之战的惨败,曹爽失去了威望,不得不暂停了这项得罪人的举措。后来司马懿秉政,为了拉拢支持者篡权夺位,也没有继续改革,反而进一步增强中正官的定品权力,因此使得士族在九品中正制的影响下,逐渐占据了上品官阶。
季汉收复两京之后,雍凉益三州仍然实行诸葛亮和诸葛瞻父子改革下的察举+考试的选官制度,关东郡县则继续以九品中正制为主,虽然以荀家为首的士族,大力主张九品中正制推广全国,但刘禅只是没有听从。不仅如此,刘禅还坚持要将都城迁移回长安,洛阳作为东面的陪都而已,这也让关东的各州士族更加的有些不安。
“殿下,眼下迁都和选官制度的改革,都让关东士族人心不安,臣以为,可以放出风声,迁都长安的事情暂缓,陛下可以以别的名义,暂时停留在洛阳,慢慢应对。”
“嗯,卫将军所言,正是孤这几天正在思考的,父皇那边也有类似的考虑。”,刘璿坐了下来:“现在青州和徐州那边的晋军残留势力,不断摩擦进犯,孤打算亲自领兵先讨伐他们,只要能够顺利夺取两州,那些士族受到震慑,想来也不会再有什么多余的想法。”
“什么?殿下三思。”,诸葛瞻立刻也觉得不妥,开口阻拦:“青州和徐州局面复杂,殿下亲身前往实在是风险太大,令一个将领领数万人马前往讨伐就可以了,实在是没有亲自前往的必要,殿下,还请务必谨慎啊!”
当初在陉山会战,刘璿亲自突击可是惊出了他一身冷汗,这一次,他实在是不敢再一次承担这样的风险了。
“卫将军不必多言,这件事,孤思考地已经很久了。”,刘璿再次拍案而起,“卫将军,那些士族对大汉没有什么忠诚度,若是孤没有点军功,岂能震慑他们?不必再劝了!”
诸葛瞻张了张嘴,还是没有再说什么,毕竟从刘璿的角度来说,这样也不能算错。只是这一切,多少让他有些不安。
“这件事事关重大,臣以为,还是要禀告陛下才是,殿下以为呢?”
“嗯,卫将军放心。”,刘璿笑了笑:“孤乃是一国太子,上次陉山之战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我向你保证。父皇那边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如此,臣也不会多嘴。”,诸葛瞻松了口气,即便是刘禅同意了刘璿的主意,也一定会做好万全的准备,自己多少也能放下心来。
“好,事不宜迟,孤这就进宫去见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