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诡异:外置大脑和人形兵器 > 第908章 第一次参与项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建立这个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吴垠惊叹的不仅有颖儿强大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数学直觉,还有齐点的扎实的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

换个人来还真不一定能把这个模型建出来。

只论天赋,齐点不如正电子世界的姜启,这是客观事实。

姜启那种人属于能开辟新领域、创立新理论的类型。

齐点虽然不适合钻研前沿理论,但他能够将现有的理论学通学透,然后融会贯通。

再让他成长一段时间,绝对是一个比自己还称职的研究部部长。

自己出了题,而他能成为一个完美的阅卷人。

“启示计划……霍德华现在的研究倾向于意识层面,可以让他去学习一下。”

想到这里,吴垠准备给霍德华回复。

“齐点可以借你用,颖儿不行,你得问太岁。”

邮件刚一发送,杨岁就像是踩着点似的,忽然出现在办公室里。

那副表情就跟自家妹妹考上重点大学的哥哥一样。

“我听说颖儿和齐点一起建了个数学模型给启示计划,还得到启示计划的肯定。”

“没错。”吴垠点头:“霍德华都来找我借人了?”

“借谁?齐点?”

“模型的建立者有两个,自然是两个人都借。”

“你是说霍德华想让颖儿也参与启示计划!”杨岁的声音都提高了不少,“颖儿才几岁,她满打满算也就上了五年学,直接参与启示计划这么高规格的项目。”

“而且我记得颖儿不是学纯数学的吗?其他科目都只学到了高中毕业。”

吴垠笑着说道:“颖儿只学数学,但她在这方面的天赋高到惊人。科学研究不止是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有对数据的处理和复杂的数学推导。”

“复杂的数学推导这方面,因为没有实战,还没有发现太超人的天赋,但就数据处理来说……”

“嗯……”吴垠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我只能说,注意力惊人。前沿领域的研究可太需要这种惊人的注意力了。”

“哈哈哈。”

明明夸奖的是颖儿,跟杨岁却嘿嘿直笑,仿佛夸的是自己。

笑了一会儿,他问道:“帮启示计划必须得去那个异空间吗?”

“不一定。”吴垠说道:“像齐点和颖儿,他们的工作偏向于处理数据。现在有深渊帮忙进行跨空间传信,他们在主世界工作也没问题。”

“那就好。”杨岁点了点头。

如果是在异空间工作,那他就要替颖儿拒绝霍德华了。

倒不是因为他把颖儿当温室里的花朵养,而是因为有诡屋的存在,颖儿本来就一直处于污染当中。异空间也有污染。

虽然异空间对人的污染速率都很慢,但叠加起来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也就是诡屋改变传送落点是直接在空间层面上改变,相比于个体直接传送,污染度低很多,不然杨岁根本不会让颖儿外出的这么频繁。

“那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我说的是霍德华借人这件事”杨岁知道吴垠是拿齐点当继承人培养。

吴垠说道:“没有具体项目时,研究部的工作本来就比较自由。现在齐点对启示计划有实质性的帮助,我自然没有不借的道理。”

“而且对他来说,这也是难得的成长机会。”

“至于颖儿……”

说到这里,吴垠看向杨岁。

他知道杨岁拿颖儿当妹妹对待。

“等会儿……”杨岁控制着红色的光芒释放出来,然后让陆渊把宋锦在现实世界激发出来。

实体化后,宋锦看到是在联盟基地,不是诡异事件现场,也不是在诡屋,有些疑惑地问道:“有什么事吗?”

“咱妹出息了!”

杨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添油加醋地给宋锦描述了一遍,什么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什么启示计划的最后一块拼图……

这次,陆渊没有吐槽,吴垠第一次觉得太岁添油加醋的太保守了。

宋锦听完,先是替颖儿高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被问到意见时,他想了想说道:“我自然是支持颖儿参与项目,发挥自己的天赋为联盟乃至人类做贡献。”

“但这种是脑力劳动,本人的工作意愿影响很大……要不问问颖儿自己的意见吧?”

“我就是这么打算的。”

收回宋锦,杨岁跟吴垠说了一声,就直接瞬移过去问颖儿的意见了。

听到自己参与建立的模型得到了启示计划的认可,而且总负责人霍德华点名希望她能参与项目,颖儿的第一反应是受宠若惊,甚至有点畏惧。

别说这种高规格项目,她连小项目都没参与过。

但想到自己可以为联盟做贡献,颖儿还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齐点那边更不用说,他坚决服从组织的一切命令,而且他本来就有继续关注启示计划的打算。

……

颖儿正式参与启示计划的第一天,霍德华没有急着给她分配任务,而是先让她系统地了解整个项目。

当然,这一步并不需要颖儿学习太多专业知识,只是走个常规流程,算是对新成员的尊重。

起码得让人家知道启示计划是做什么的。

简单的了解项目后,颖儿想要自己完整地重新推导一遍这个模型。

之前齐点建立的时候,她就只是在旁边看着,并没有直接参与。

重推一遍能让她真正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以便后续工作。

曾经的休息室变成自习室,现在又变成了工作室。

颖儿摊开草稿纸,开始一步步推导。

起初,一切都很顺利,她的推导思路清晰,进度也很快。但进行到第三个阶段时,颖儿停下了笔。

她盯着草稿纸上的公式看了很久,眉头微微皱起。

“老师。”

颖儿转头看向齐点,有些迟疑地说:

“这里……好像可以优化一下。\"

齐点坐过来,看着她指出的位置。

颖儿拿起笔,在另一张纸上快速写下自己的想法:

“如果我们把这个耦合项拆分成两个独立的算子,然后这样处理一下,不仅能让方程更简洁,计算复杂度也能降低至少30%。”

“您看,这样变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