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们把这次实验放在月球,一方面是要用到粒子对撞机,还有一方面就是月球的基地有更纯净的真空实验舱。

理想中的真空抽走了每一颗原子,屏蔽了每一丝光线,它空无一物,达到了近乎绝对的“无”。

月球基地的真空实验舱,虽然没达到理想中的真空,但也非常接近了。

但其实真空并非是想象中的那样万籁俱寂、永恒不变。

在量子力学的视角下,这片看似空无一物的空间,实际上是一片“沸腾”的海洋。

它并不“空”,而是充满了无休止的量子涨落,如同暗流涌动的深海,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不可思议的事情。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指出:我们无法同时精确确定一个粒子的能量和它存在的时间。能量的不确定性乘以时间的不确定性,必然大于或等于一个常数。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极短的时间内,能量可以出现巨大的涨落!

在短暂的时间尺度上,真空可以“借用”巨大的能量,凭空产生一对粒子。

一个正粒子和一个反粒子。

它们从虚无中涌现,短暂存在,然后迅速相遇、相互湮灭,将借用的能量归还给宇宙。

这些短暂存在、转瞬即逝的粒子被称为虚粒子。

它们不是假想的数学概念,而是真实存在的物理现象。

真空中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正反粒子对产生又湮灭,像是量子泡沫般不断翻滚。

这就是所谓的真空涨落。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虚粒子有可能转变为真实的粒子吗?

答案是肯定的。

这不是假设,它已经被证明了。

虚粒子可以在时空膨胀下转化为实粒子。

虽然不知道这个诡异场是不是这么操作的,但是根据现有的理论来说,有一个合理的假设。

诡异场将量子涨落中的虚粒子转化了为了实粒子,实现了创造物质!

这样一来,甚至可以解释那个氧化金为什么那么稳定,能量从哪来?

因为诡异场从真空中偷取了能量!

姜启短暂的休息后,立即开始设计第三阶段实验。

观测质子的产生!

只要能观测到这一步,这新假设就完全站得住脚。

甚至,他还有一个更大胆的猜测!

实验的核心捕捉到由夸克-胶子强子化产生的背对背双喷注事件。

月面的粒子对撞机不承担对撞任务,而要变成最灵敏的“显微镜”和“摄像机”。

内部追踪器、电磁量能器、强子量能器,围绕锈蚀核心布置,处于最高灵敏度状态。

这个实验其实不难,地面的粒子对撞机已经观测到过类似的事件了。

主要是需要一个纯净的环境,任何干扰都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第三阶段实验整整准备了半个月。

实验材料选用了纳米多孔金箔,给事件提供可被观测的位置。

实验开始。

在积累了数小时的数据后,一个极其清晰、完美的事例在事件显示器上被自动重建出来。

两条明显的粒子流,以接近180度的夹角,从纳米孔洞的中心反向喷射而出。

一条喷柱包含π?介子、K?介子、质子等带正电的强子。

而另一条喷柱包含π?介子、K?介子、反质子等带负电的强子。

两条喷注的总动量在误差范围内严格相等、方向相反。

这就代表着,一个高能的部分子和一个高能的反部分子从那个诡异场中产生,它们背对背飞离,但无法以自由粒子存在!

在飞出的瞬间,强相互作用力就把它们各自变成了一束普通的强子。

也就是观测到的喷柱!

现在,可以确认,诡异场不是先产生质子和中子,而是先产生了夸克和胶子。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诡异现象了。

这是创生啊!

局部的宇宙创生!

谁敢想,一个简单的诡异能力,中间的过程居然和宇宙创生一样。

当这一切被确认时,地面指挥中心,也是研究中心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哪怕早就已经猜到可能是这个结果,姜启也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因为这个实验结果可以为他的假设提供基础。

虽然现在这个假设无法进行实验验证,但它太美了。

从物理和数学的角度都很美。

他还有一个更大胆的猜测。

引入量子场论。

粒子是场的量子化表现,这一观点是量子场论的核心概念。

和诡异结合后,自然而然就可以提出诡异的本质是诡异场!

诡异所表现出的能量态是诡异场激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