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大臣们领命而去,各自忙碌起来。一场新的征战即将拉开帷幕,而梁国在潘金莲的英明领导下,正一步步朝着更强大的方向迈进。
宋朝方面,当得知金军惨败的消息后,整个朝野都震惊不已。赵构听闻此讯,如坐针毡,他深知这一败对宋朝意味着什么。于是,他急忙召集大臣们上朝,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主张继续与金国联盟,有的则认为应该与梁国议和。
就在众人争执不下之际,秦桧站了出来,满脸谄媚地说道:“陛下,如今梁国势大,我朝实难与之抗衡。依臣之见,当以和为贵,割地赔款虽非上策,但可保一时太平啊。”
赵构听了秦桧的话,面露犹豫之色。他心中自然是极不情愿割地的,但又对梁国的强大兵力心存畏惧。正在赵构犹豫不决之时,此前一直主战的黄潜善也突然改变立场,站出来支持秦桧的提议。
原来此前!黄潜善宋朝作为宋朝战败的使者出使梁国求和,并且想将自己的儿子救回来。梁国方面竟然向他提出了割地的要求,并且还以大兵压境相威胁,扬言如果宋朝不答应他们的条件,就会立刻发动战争。
黄潜善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于是毫不犹豫地将这一情况如实上报给了赵构。然而,当时的赵构却仗着与金国的联盟,对梁国的威胁并未太过在意。他坚信金国实力强大,绝对不可能战败,所以根本没有把梁国的要求当回事。
可谁能料到,如今金国惨败的消息却如晴天霹雳一般传来,这让赵构如梦初醒,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面对如此局势,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割地求和这件事,因为如果不答应梁国的要求,宋朝很可能会成为梁国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赵构决定听从秦桧和黄潜善的建议,尽快与梁国议和,以确保宋朝的安宁。然而,一想到要按照梁国的要求割让秦凤路和永兴路这两块重要的土地,还要赔付大量的金银,赵构的脸色就变得异常难看。
黄潜善满脸愁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恭恭敬敬地对皇帝说道:“启奏陛下,微臣深知此举实乃无奈之举啊!但目前的形势所迫,这也算是一种权宜之计了。好在那秦凤路和永兴路两地,皆是荒凉苦寒之所,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发展,都远远无法与我们繁荣昌盛的江淮之地相提并论。将这两地割让给他们,对我们来说影响并不大。”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又面露难色地继续说道:“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们刚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整整三十万大军啊!如此一来,国库已然亏空,若要赔付金银给对方,恐怕以目前的状况,实在是难以拿得出这笔钱啊。”
黄潜善上前一步,躬身施礼道:“陛下,微臣愿再次出使梁国,定当竭尽所能,尽快促成这场谈判,以解我国之困。”
赵构闻言,面露犹豫之色,心中暗自思忖。他深知此次谈判的重要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两国间更大的争端。然而,黄潜善的主动请缨让他稍感宽慰,毕竟此人在外交方面颇有经验。
赵构迟疑片刻,终于还是点了点头,说道:“好吧,那就有劳爱卿再辛苦一趟了。此行务必要妥善解决此事,不可有丝毫差池。”
黄潜善领命后,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着手准备出使梁国的事宜。他召集幕僚,商议应对之策,同时安排好随从和物资,确保行程的顺利。
与此同时,在梁国境内,潘金莲也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对河东和河北的征战。她深知这场战争对于梁国的意义重大,不仅关乎领土扩张,更关系到国家的威望和地位。
潘金莲召集相关官员,详细部署作战计划。她下令调配充足的粮草,以保证军队的后勤供应;调集医术精湛的军医,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加强国内的治安管理,确保已经占领地区的稳定。
一时间,梁国内部忙得不可开交,人人都为即将到来的战争而紧张忙碌着。
十数日后,黄潜善带着宋朝议和的诚意,踏上了前往梁国的路途。经过长途跋涉,他终于抵达梁国都城。
黄潜善见到潘金莲后,恭敬地呈上求和书,并小心翼翼地提出宋朝的议和条件。他言辞恳切地表示,希望两国能够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避免战争的爆发。
潘金莲接过求和书,随意翻阅了几页,嘴角随即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容。她冷眼看着黄潜善,说道:“秦凤路和永兴路就想打发朕?这可是金国没有战败之前的筹码,如今朕的胃口可不止于此。”
黄潜善心中猛地一紧,额头上瞬间冒出一层细汗,他赶忙满脸赔笑地对潘金莲说道:“陛下,还望您高抬贵手、网开一面啊!如今我大宋历经战火,也是元气大伤啊!割让土地倒还可以商量,但这赔款之事,实在是难以实现啊!
您也知道,大宋国库经过这些年的征战如今也是空空如也,若真要赔款,恐怕只能从百姓身上搜刮了。可陛下您一向以爱民如子着称,想必您定然不愿意看到百姓们遭受如此劫难吧!”
潘金莲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她的目光如寒星般直射黄潜善,厉声道:“哦?怎么,你这是在威胁朕不成?”
黄潜善被潘金莲这一喝,吓得脸色煞白,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潘金莲见状,心中暗自冷笑,她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便也不想再与黄潜善在这里纠缠不休。
于是,她缓缓站起身来,面无表情地说道:“罢了,朕也不想再与你多费口舌了。朕的条件很简单,一是将秦凤路与永兴路这两路之地割让给朕;二是在宋国境内,不得阻止我国商人正常行商。就这两个条件,你若同意,便立刻签署相关条约,若不同意,那咱们就战场上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