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再说沈如意这边,在收到李家主七成的家产430多万两银子加银票后。

还让对方特意写了个条子,注明这是给她吉安郡王的压惊费和精神损失费,并盖了私章。

免得有人说她收受贿赂。

看在李家家主态度端正,筹款速度迅速,还没耍心眼的份上。

沈如意顺便给了对方一个甜枣,“这笔银子我会如数转交给官家的,我一分都不会留。

而你的大名也会出现在官家案前,本郡王也会替你美言两句的。

本郡王从不白拿别人的银子。

这些银子有可能会用在河道上,也可能会用在边疆战士身上,也可能会用在一些灾民身上。

总之它会发挥它该有的作用。”

沈如意可不想因为这个而结仇。

李家主当下可能会觉得用银子换命简直赚翻了,太划算了。

当这事过去后,对方说不定会后悔呢,觉得她沈如意心黑而记恨她呢。

必须把这事摊开了说,免得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谢郡王爷,谢郡王爷。”

李家主怎么都没想到还有这好处,这可是多少银子都买不回来的。

他家之前发生的事,不就是因为朝中没人,没法直达天庭才导致的嘛。

若有途径告御状他家不至于会这样啊。

再听了银子的去处,更是感激涕零。

他舍出去的这些家产能去到这些地方,是它们的福气和造化。

同时也是他李家的福气,说不定还能给子孙后辈积点德呢。

想清楚后,李家主再次跪下表决心道:

“谢郡王爷,以后但凡用到鄙人一家的地方,还请郡王爷直言,鄙人一家义不容辞。”

沈如意见此,只能说道:“好,我记下了。

若未来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可以送信到我们郡王府。

前提是你们得站在理上,站在正义的一方,不能伤天害理。

否则我可能会反收拾回去的,我这人只站理不站亲。”

“鄙人知晓的,谢郡王爷,谢郡王爷。”

还有这惊喜?这是不是说明自家彻底跟郡王府搭上了线?

李家主到了这会儿都快高兴疯了,只会磕头感谢。

官家后来派过来的一波人,刚到兰陵还来不及喘口气,就又接到了新任务。

需要有人送银子和银票进京。

心说,吉安郡王搞银子的手段比官家命人砍人头的手段还利索还速度。

这也太快了吧。

于是他们把人分两波,一波人连同那借调来的50个兵送银子北上进京。

一波护沈如意一行人南下,这次沈如意没拒绝。

不过让玛瑙留下了,还单独配了几个高手和武婢。

因为沈如意一行人只查抄了知府家和他的那个别院。

秦知府私底下的各种产业和铺子她还没动呢,只派人贴了封条封存了起来。

让人理清了数量和库存就那么扔着了。

但凡聪明点的人家都不会动这个,因为容易惹火上身。

不是她沈如意不想一次性理清,是人手根本就不够用。

为了安全起见,只能先这么着了。

沈如意猜着秦知府肯定还有其他老巢呢。

她们一行人不离开,这些人估计不会动。

留了玛瑙和这些人手再暗地里查访查访,说不定还能钓到其他大鱼呢。

而对于沈如意一行人的正式离开,兰陵府的大小官员都出来欢送了。

是发自内心的欢送,就差敲锣打鼓的庆祝了。

好家伙,好家伙,终于走了啊。

还送了不少盘缠(厚礼)给沈如意,甚至为了让沈如意痛痛快快的离开这里。

有些人连家里的宝贝和珍藏品都拿了出来。

而沈如意这边是来者不拒的全收了,对方只要敢送她就敢收。

她跟值钱的任何宝贝都有缘。

缘分具体有多深,全看这些送礼人的“心意”有多重。

当然这欢送的人群也少不了当地的老百姓,几乎能来的都来了。

有些老百姓还拿着自家产的蔬菜硬往沈如意一行人的手里塞。

还有送各种花的,反正都是心意。

老百姓可想不了那么多,也不知道郡王爷的官究竟有多大。

他们只知道因为这个什么王爷的到来,把这个坏的流脓的秦大肠给抓起来抄家了。

让他们平了冤的同时还获得的一定的赔偿。

没错,沈如意后来在知府门口大甩卖得来的银子,被她自作主张的直接赔付给了这些受害者和家属们。

当然对外说这是官家的意思。

还说官家对大家很关心很惦记,就怕大家吃不饱饭被人欺凌。

还说为有秦知府这样的官员他深感抱歉。

惹得老百姓跪在面向京城的地方直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最后发着发着,发现银两根本就不够用。

没办法,她又发了条通告出去:知府家的花草家具大甩卖。

凡是看上知府后衙的花花草草的,可以看着给银子,付了银子就可以派人直接挖走。

当然若看上里面的书柜家具床之类的也可以,出价就卖,不过得自取。

除了屋子不能动,其他的东西都可以卖。

这下彻底就爆火了。

没机会当知府,还不能趁此机会买点知府曾用过的东西过把瘾。

刚开始大家还多少有点忌讳,怕被清算。

后来发现这个郡王爷压根就没把这事当忌讳,还不停的大力宣传。

大家就疯了似的抢购,尤其是这里的一些商户们。

都想买点东西长长见识,顺便体验体验知府曾经的享受和快乐之感。

当然这些人也非常的上道,在钱财方面给的只多不少。

就当是在这位面前留个好印象了。

最后啊,知府后衙被拔的连根草都不剩,跟掘地三尺没啥差别了。

甚至连湖里的莲花都被人给挖走了。

这么一操作,最后还结余了不少银子出来。

沈如意接着以官家的名义发出通告,在她在兰陵的这段日子。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可以每人领3两银子回去。

来多少人她发多少银两。

这一政策主要是针对穷苦百姓来说的。

这时候能活过60岁的普通老百姓并不多。

而当下的婴幼儿因生存条件有限导致夭折率非常的高。

这个政策的出台,更是让普通老百姓高兴疯了。

这消息像一阵风似的刮遍了整个兰陵府治下。

而官家的名声一度达到了最高值。

从这天后在路上时不时的会遇到跪在地上直呼万岁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