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回舟霎时脸色铁青,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皇后见他没作声,扭头对白露淡淡一笑,将她拉到身旁坐下,随后语气温柔地问道:“饭菜可还合胃口?哪道菜最合你心意?”
白露指向那道蜜汁鱿鱼,恭敬回话:“回姑母的话,还是这道鱿鱼最好吃,甜而不腻,最得女子喜欢。”
皇后笑着点头,夹起一筷尝过,当即称赞:“果真是味美,鲜亮可口!”
“白露若是爱吃,便多吃些。”
“你们两个都坐到本宫身边来。”
皇后和颜悦色地从中调和。
要知道此前二人还剑拔弩张,又是互相弹劾,又是争得脸红脖子粗,可皇后一到场,将他们拉到身边坐下后,两人竟都默不作声地吃起饭来,从暴躁的狮子变成了温顺的小绵羊。
这一幕让在场众臣瞠目结舌。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虽摸不透眼下的情况,却也隐约猜到,想必是皇后私下里跟二人说了些什么,白露和裴回舟这才安分下来。
唉,还得是皇后有办法!
皇帝在一旁瞧着,也松了口气,不管皇后跟他们说了什么,只要他们别当着众人的面争吵,便再好不过。
石大将军、慕容将军几人的脸色格外难看,他们互相对视,眼神锋利如刀,随即冷哼一声,各自别扭地坐到一旁。
太子在旁边看着,彻底松了口气。
他紧紧攥着衣角,方才险些冲出去,跟皇帝等人说自己早已知晓娘子军的事,这是白露跟自己说过的。
只是他心里始终有些疑惑:那些起义军里头竟有兵将掺杂?!
可之前查来查去,却始终没发现蛛丝马迹。
这时,太子忽然想起顾凉曾特意叮嘱过自己,说那些起义军行踪诡异,一定要仔细追查。
可他们刚到京都,还没来得及深入调查,裴回舟就先一步行动,截了他们的先机。
这让他们失了不少主动权。
幸好,皇后死后都要护住白露,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
众人各怀心思,皇帝又着手赏赐其他将军:白起、穆桂英、秦良玉如今都是正式册封的将军。
其中白起更是荣升大将军。
皇帝本想给穆桂英和秦良玉也好好封赏一番,至少封个伯爵位——毕竟其他几位将军都已有了伯爵头衔。
可这次该封赏的人实在太多,皇帝只好先将此事搁置,优先册封裴回舟和周琅琊。
裴回舟加封大将军,同时保留原大理寺的职位;周琅琊则被封为镇西侯。
这镇西侯的位置可不一般,地位能与安国侯比肩。
要知道周琅琊亲自率军平定了突厥,确实震慑了西部边境,众人对此都毫无异议。
这顿重阳宴,众人吃得心思各异,一边暗自惊叹,一边又难掩羡慕嫉妒之意。
他们纷纷想着:自家何时才能出个有爵位,或将军头衔的族人,让家族长久兴盛?!
如今受封的这些伯爵和将军,日后定是朝廷的重要支柱。
可只有白露他们自己清楚,这次征讨突厥的路上,究竟经历了多少波折,简直是九死一生。
若有选择,他们宁愿不要这些荣华富贵。
钱要挣多少才够?
权势地位要多高才满足?
人的欲望若是得不到节制,这辈子都不会真正幸福。
几位将军坐在席间,望着坐在皇后身旁、一左一右用餐的白露和裴回舟,抬手互相碰了碰酒杯。
慕容将军忍不住感叹:“唉,就为了打这场仗,我连闺女的婚事都错过了!”
“不过还好,等我回了京都,还能补办一场,心里也算有个慰藉,”
“不然我这心里总跟翻了个个儿似的,七上八下的。”
慕容将军话音刚落,旁边的李将军连忙接话:“好好好!到时候你闺女办婚宴,我们多随些份子钱,保准让你们风风光光的!”
“嘿,你这话听着,倒像是我们为了钱才补办似的!”慕容将军笑着嗔怪去打他。
李将军连忙躲开,粗着嗓子笑道:“嗨,我可没这意思!”
“我就是想多给你们添点喜气,让你们手头宽裕些!”
在李将军眼里,送礼的道理简单直接。
关系近的就多随点钱,关系远的就少随点。
每次送礼从不像旁人那样挑礼物,都是直接把银子记在礼账上。
李将军的夫人总说他这样太直白,上不了台面,可李将军却觉得银子最实在,还总跟人念叨。
“你们别瞧着直接送银子俗气,其实啊,你们心里都盼着我送银子呢!”
“不过是面上装着嫌弃罢了!”
话虽直白,却也在理。
钱确实最实在。
旁人送的礼物,未必能合自己的心意,还不如拿着钱自己去买。
众将军听了,都哈哈大笑。
有人对着慕容将军和李将军说道:“听说白家二哥要成婚了?”
“是啊!”
“我还听说,陛下本不愿让白家二公子、三公子在外地成婚,特意赐婚让他们在京都办婚礼,估摸着过段时间就能安排上了。”
这话刚说完,又有位将军凑过来,神神秘秘地补充:“这事儿还有个好处,能把白侯爷和七位郡主留在京都!”
“不然按他们的性子,顶多在京都待几天,待久了肯定不乐意。”
众人听了这话,恍然大悟,纷纷点头说道:“嗯,这话说得在理!”
“陛下肯定是有自己的心思......只要让白家二公子、三公子在京都成婚......七位郡主还有白侯爷,不得在京都多待些日子,等着参加婚宴?!”
“这一拖,少则一两个月。”
“如今正是秋日,重阳节还没过完,再让内务府和太监们张罗婚礼,咋不得拖到过年!”
“要是年前成婚,那过年的时候,白露和她女儿难道还要回凉州?要是年后成婚......那这个年,他们肯定得留在京都过了。”
......
另一边,白露和裴回舟坐在皇后身旁,皇后开口问道。
“你二哥和三哥这次受陛下恩赐,要在京都成婚,你怎么看?”
白露刚吃了一口葡萄,笑着打趣:“微臣坐着看。”
皇后听了,忍不住轻轻敲了敲她的脑壳,带着点嗔怪说:“如今你连本宫都敢打趣了!”
嘴上虽这么说,皇后的语气里却满是笑意,她看着白露说道:“你高兴就好,不管什么时候,都得把自己的心意放在第一位。”
“若是你不想在京都待着,也不用勉强。”
“回头皇帝那边,本宫去跟他说。”
白露听了皇后的话,微微一怔,随即认真说道:“皇后娘娘此言差矣,二哥三哥要在京都成婚,我一定要亲眼看的。”
“我虽不喜欢父亲他们,却也不能让错过二哥三哥的人生大事。”
皇后满意地点点头,又叮嘱道:“往后你要是遇到什么事,直接让人进宫给本宫递消息,本宫让红英去处理,总归比你自己出面方便些。”
如今的皇后,早已不在乎旁人的看法,行事越发果决。
哪怕是传出和裴回舟勾结的流言,她也毫不在意,大不了就是丢了皇后之位。
太子如今已经立了,就算皇帝想换储君,也得看看其他人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足够的军功支撑。
所以,不会因为皇后的事连累太子。
皇后如今做事,才能这般毫无顾忌。
白露看着皇后,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总觉得皇后像是在谋划着什么大事。
那股破釜沉舟的架势......很可怕。
难道,真的是因为曾死过一次,才让她变成这样?!
白露压下心中的疑虑,笑着对皇后说道:“对了......皇后娘娘,太子殿下特意托微臣给您带了出宫的令牌,您可曾用过?”
“若是一直没抽空出宫,恐怕会辜负太子殿下的一片心意。”
众人都知道,皇后在宫里待久了,早就想出宫走走。
可平日里想出宫,要么是去护国寺祈福,要么是宫里有大事(比如这次的重阳宴),其他时候想出宫,都得跟皇帝请示。
偶尔请示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难免会惹皇帝不快。
所以一年到头,皇后出宫的次数不过三五次,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皇后却淡淡说道:“没什么可出去的。”
“以前是想出宫却出不去,如今能出去了,反倒没了当初的兴致。”
说这话时,皇后的眼神里带着一丝怅然。
白露刚想安慰几句,就听皇后继续温和地说道:“还有,你也别怨皇帝。”
白露一愣,瞬间明白皇后说的是“贞洁牌坊”的事,心里一紧,连忙问道:“娘娘,关于贞洁牌坊的事,臣女还有疑问。”
“之前臣女明明把陛下赐贞洁牌坊的圣旨交给李总管了,怎得没发?!”
皇后看着白露,耐心解释:“那道赐贞洁牌坊的圣旨,确实给你了,写的也都齐备......可皇帝没在上面盖玉玺。”
“当初你因为不想跟太子、裴回舟当众对峙,走得太急,忘了让皇帝盖印,所以那道圣旨其实还没生效。”
听到这话,白露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她扭头看向坐在皇后另一侧的裴回舟,正好对上裴回舟的目光,又转头看向皇帝。
此时皇帝正一边吃饭,一边和大臣们喝酒。
席间,众人正举杯畅饮,皇帝忽然觉得一道冰冷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她忍不住搓了搓手,转头一看,正好对上白露冰冷的眼神......
皇帝顿时有些心虚,对着白露咧嘴笑了笑。
他忙转头继续和大臣们喝酒,避开了她的目光。
皇后在一旁看得清楚,忍不住哈哈大笑,对白露说道:“如今这世上,能治得住皇帝的,也就只有你了。”
“都说皇帝是九五至尊,无人能凌驾于他之上,可事实并非如此。”
“皇帝心里也有愧疚的人,也有想弥补的人。”
“他每次看到你,都会想起你母亲......所以哪怕你当着众人的面跟他争执......他也不会对你说一句重话......”
“之前大臣们弹劾你,说你带着百姓起义、率领五百娘子军......甚至怀疑你想做女帝,皇帝都没信。别说责骂你了,连一句重话都没说过。”
“......”
皇帝端着酒杯,轻轻叹了口气,喝了一口苦涩的酒。
他多希望白露能明白自己的心思。
不给她立贞洁牌坊,不是想逼她嫁人,而是想让她......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啊......
酒过三巡,皇后忽然拉住白露的手,郑重地说道:“白露,我有一件事,想求你帮忙。”
白露一愣,连忙说道:“娘娘您说的这是什么话?您是臣女的姑母,又是皇后,有什么事尽管吩咐,谈不上‘求’。”
皇后凑近白露,在她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白露听完,瞬间瞪大眼睛,久久说不出话来。
这简直是天大的事,“怎么能这么做呢?!”
“皇后娘娘三思!”
这可比突厥进攻还令人震惊!
皇后轻轻摇了摇头,脸上带着恬淡的笑容:“这是我的心愿。”
“等我帮你把这些事都处理好,再也没人能威胁到你之后,你就帮我完成这个心愿,好不好?”
白露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轻声说道:“好,只要是娘娘高兴,臣女都听您的。”
重阳宴结束时,白露他们都喝了不少酒。
毕竟是有功之臣,许多大臣都来敬酒。
最后,白露和几位将军都是被人抬回住处的。
白露在京都没有自己的府邸,皇帝便将近郊一座雅致的大院子赐给了她。
那院子足足有九进九出,里面一应俱全,伺候的奴仆都是宫里退下来的宫女和太监,用着十分顺手。
若不是这院子位置在近郊,这般气派的九进院落早就被赐出去了,房契也不会一直留在皇帝的内帑里。
众人都知道白露和白家关系不好,便没让她回白家居住。
让她住在皇帝赐的院子里,倒也自在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