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二月正朔,京畿之地的官道上已是白雪茫茫,凛冽刺骨的寒风让来往的行商百姓们均是换上了沉重的冬装。

尽管天气不佳,但京师的热闹景象却不减反增,各大茶楼酒肆每一日都是人满为患,时不时还有那出口成章的士子穿梭其中。

究其背后原因,一来是因为年关将近,地方上需要趁机走亲串友的人很是不少,二来是因为前两日刚刚传回京师的\"宗室大案\"。

楚王朱华奎,自万历八年正式袭爵以来,便伙同\"胞弟\"宣化王朱华壁收受当地富绅的财富,并利用手中的权势,强行征召朝廷的\"漕船\",为自己谋取私利。

除此之外,对于不服从自己\"淫威\"的富绅豪商们,朱华奎和朱华壁这对兄弟便伙同楚藩仪宾,雇佣青皮无赖对其打击报复,共计造成了百余人的伤亡。

据某些小道消息,朱华奎和朱华壁这对兄弟不仅对地方的豪绅们打击报复,就连身体里同样流着太祖高皇帝血脉的楚藩宗室也没有逃过其毒手。

这些年,光是有名有姓,含冤而死的楚藩宗室加起来,便得有个二三十人。

不过尽管朱华奎和朱华壁这对兄弟罪行滔天,但因为事关楚王府,地方官府均是不敢深究,以至于朱华奎和朱华壁这对兄弟逍遥法外至今。

虽然同情那些富绅豪商的遭遇,但对于绝大多数的百姓而言,他们更加在乎的,还是那一向有\"贪财\"之名的朱华奎手中,究竟积攒了多少财富。

楚王府作为从国朝初年传承至今的老牌王府,一向在民间和朝野中拥有不俗的影响力,不过最为百姓津津乐道的还是其富可敌国的财富。

而这桩由锦衣卫和东厂同时操办的案子,也彻彻底底掀开了楚王府神秘深邃的伪装,让人见识到了其家族的财富。

\"都听说了吗,锦衣卫的缇骑和东厂的番子,光是梳理楚王府名下的土地,便用了足足三天的时间。\"

\"整个武昌府的良田,竟有七成归属了楚王府..\"

\"触目惊心,触目惊心..\"

\"土地算什么?我听说光是从楚王府搜出的现银,便有足足三百余万两..\"

\"多少?一家王府便搜出来三百余万两,这岂不是富可敌国了?\"

类似的对话,几乎同时发生在市井百姓的茶余饭后,茶楼酒肆的推杯换盏之间,但对于管控日渐严肃的朝廷为何突然放出了诸多\"细节\",乃至于任由其在民间发酵,正处于兴头上的百姓们却不甚在意,唯有被各地藩王秘密派遣至京师打探消息的幕僚们心事重重的将目光投向紫禁城的方向。

楚王藩的覆灭看似是咎由自取,实则是天子对各地藩王的一次\"杀鸡儆猴\"!

...

...

乾清宫暖阁,许是因为地龙燃起,温度有些燥热的缘故,两侧的窗柩也被敞开,寒风掠过年轻天子的脸颊,令其鬓角发髻微微扬起。

在大明天子朱由校对面,内阁方从哲领着次辅刘一燝,以及新晋的东阁大学士董汉儒坐于第一排,后方则是依次坐着兵部尚书王在晋,户部尚书毕自严,刑部尚书朱国桢,督查院左都御史张问达等重臣。

除却因偶感风寒,抱病在家的吏部尚书周嘉谟之外,大明朝的\"三公九卿\"几乎悉数集中于此,阵仗比之昔日庭推蓟镇总督的时候还要浩大。

噼里啪啦。

角落处的火盆时不时发出轻微的燃烧声,加剧了暖阁内的紧张气氛,但在场的朝臣们依旧大气不敢喘,以免惊扰了正在案牍后默默翻阅奏本的天子。

正所谓天子无家事。

虽说宗藩事务一向是由礼部和宗人府共同负责,但因楚藩涉及到的钱粮及人员过多,天子在东厂和锦衣卫初步查清案情后,便果断授意三法司介入。

所谓三法司,便是由大理寺,督查院,以及刑部共同组成的审案机构,专门针对特大案件或者由天子亲自交代的案件。

而此刻天子手中翻阅的奏本,便是由三法司共同拟定,并与东厂和锦衣卫核准过后,呈递出来的内容。

与往常一样,坐在前排的内阁首辅方从哲依旧风轻云淡,但眼眸中却是涌动着微不可察的落寞和茫然。

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天子不仅乾纲独断,令湖广巡抚董汉儒入阁辅政,更是一手策划了楚王藩的覆灭,让袭爵三十余年的楚王朱华奎和宣化王朱华壁同时认罪伏法,发配凤阳高墙。

在他看来,天子突然针对湖广楚王发难,不仅是\"杀鸡儆猴\",对天下所有宗室的一种警告,更是间接表达对他\"树大招风\"的不满。

毕竟自东林党失势之后,他方从哲领衔的\"浙党\"便成为了朝中最为炙手可热的存在,还有\"齐党\"甘愿沦为附庸,声势丝毫不亚于东林党最为辉煌的时候。

也正是基于此等原因,天子才会提拔\"楚党\"出身,常年在地方为官的董汉儒进京。

啪!

正当方从哲想入非非的时候,奏本被摔落在地上的声音便如惊雷般炸响,心中所想各不相同的重臣们纷纷下意识起身,脸上划过一抹紧张,唯有默默立于朱由校身旁两侧的锦衣卫指挥使和东厂提督面色如常。

\"楚王朱华奎袭爵三十年来竟敛财超过了三百万两?!\"

\"这还不包括楚王府名下的土地以及商铺?\"

朱由校虽然知晓在原本的历史上,楚王朱华奎被迫投江之后,张献忠曾从其府上搜出了大量的钱银,并以此作为日后建立\"大西国\"的资本,但也没有料到这楚王朱华奎竟然如此\"敛财有道\"。

难怪张献忠死后曾留下了一首传遍数百年的童谣,这楚王府果然\"富可敌国\"!

\"回禀陛下,\"没有顾忌新晋东阁大学士董汉儒略有些尴尬的脸色,督查院左都御史张问达猛然起身,慷慨激昂的拱手道:\"臣等以曹公公以及李指挥使自楚王府搜出的名册为证,再配合楚王,宣化王以及楚藩仪宾的认罪奏本为辅,基本可以断定楚王朱华奎为了敛财无所不用其极,在当地无恶不作,甚至曾因生意上的事,与长沙吉王府在长江水发生械斗..\"

万历二十九年,伪楚王案爆发之初,他们东林党便曾主张派遣能臣干吏彻查,反对万历皇帝\"草草了事\"。

如今天子旧事重提,将楚王朱华奎和宣化王朱华壁废为庶人,倒是让他们东林党人扬眉吐气了一次,内心颇有些拨开乌云见光明的释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