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职场新人之外贸员 > 第827章 为什么要这样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先生说道:“人在绝境的时候,需要思想引领,特别是同样曾经陷入过绝境,又成功从绝境中走出来的伟大人物的思想引领。这种思想引领只有到书里面去寻找。”

贾勇问:“那您从书里面得到什么启发了吗?”

“大有启发,大获裨益。” 陈先生喝了一口茶,然后娓娓道来,“我从毛先生的书里悟出一个道理。要想从困境、绝境中走出去,就一定要化被动为主动。”

陈先生说道:“毛先生在江西的时候,是曾经被蒋先生打到绝境的。蒋先生用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有飞机,有大炮,有碉堡,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怎么看都是蒋先生的必胜之局。毛先生又是怎么绝处逢生的呢?

“毛先生一生的得意之作是四渡赤水。那个时候,他被蒋先生的队伍追的连一顿安稳饭都吃不了。多么的被动啊。

“可毛先生在赤水河两岸,反复机动,主动寻求战机。最终,成功摆脱了围追堵截,跳出了包围圈。这是在大范围的被动中,寻求小范围的主动。

“这对我的启发很大。我以前是没有参加过中国大使馆的招待会的。每逢中国大使馆举办招待会,都会在当地华文报纸上刊登广告,欢迎侨界参加。我以前从来没有去过。”

“当我领悟到了变被动为主动的道理后,我决定改变我原来的想法和做法。没想到的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国大使馆举办的招待会,就和段先生谈得很愉快。他对我做节能灯业务的想法很支持。

“我一个年近七十的人,走到了破产的地步。这是人生的大被动。如果我就这样被动下去,我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我根据我受到的启发,主动寻找机会,在大使馆的招待会上,跟段先生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被动中,我集中了自己仅有的一点财力,跟你们华艺国贸公司合作了节能灯业务,创办了这家北明电灯公司。

“现在北明公司的业务在逐步走上正轨。对我一个破产的人来说是绝处逢生。这不是运气,不是我个人有什么智慧,这就是变被动为主动思想的运用。”

陈先生看着被他说得频频点头的贾勇说:“你现在被动不被动?你有没有被动的感觉?”

这话说得贾勇一惊:“我?被动?”

陈先生指点迷津道:“你三个月就要延长一次签证。如果你的签证到期不能延续,你在这里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成绩,不就化为乌有了吗?”

贾勇不相信地看着陈先生想,您不是承诺我,只要您在,我商务签证延期的事就没有问题吗?

陈先生读懂了贾勇的想法说:“我要是不在了呢?你怎么办?独在异乡为异客,人家一声逐客令下,你怎么办?”

陈先生看着沉默不语的贾勇说:“北明公司是阿德里亚娜的公司。你这么聪明的人,你一个注册会计师,不会想不到,阿德里亚娜和谁结婚,北明公司就有一半归了人家吧?

“女人委身于一个男人后,你还指望她有什么是非对错吗?你还指望她念及你劳苦功高吗?”

陈先生的话说到了贾勇心里,说得贾勇心寒彻骨。

陈先生看火候差不多了,他要让贾勇自己想明白怎么去化被动为主动。

陈先生像辅导老师一样,淡淡地说:“我以前研究毛先生的着作。我是站在一个三民主义者,两蒋先生的追随者的角度,反思和总结地研究。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我人生的低谷,毛先生的着作给了我巨大的帮助。”

贾勇感激地看着容他思考的陈先生,突发奇想地说:“陈先生,您有没有想过写一本书呢?”

陈先生看着贾勇说:“中国的读书人,都有一个着书的梦想。我也不能例外。那个时候,我在农场里,一年只做一季,剩下的时候就休耕。我就钻书房,做笔记。”

陈先生说到兴奋处,两眼冒光地说:“我的笔记是从美国的大学图书馆里抄录下来的。很多民国名人的日记被这些图书馆收藏。那都是亲历者留下的文献。为了整理这些笔记,我光飞机票钱就没少花啊!”

贾勇心想,这得是多大的兴趣啊,怪不得他的农场一年只做一季。他对生意不上心到了那样的地步,大撒把地将期货业务交给妻弟去打理,最终血亏也就可想而知了。

陈先生感慨地说:“我估计我的有生之年是没有出书的机会了。我的那些笔记,留给我的儿女,他们还嫌占地方。终究逃不了付之一炬。不如我把它们送给你吧?”

贾勇连连摆手说:“笔记是您的心血。我怎么敢夺人所爱呢。不过,我对您多年的研究很感兴趣,我很想读一读您的笔记。您要是不介意的话,借给我看看如何?”

陈先生说:“就这么说定了。改天,我给你带过来。不过,我做笔记是竖版书写的,可能你读起来要困难一些。”

贾勇说:“没关系的,我知道怎么读竖版书。找一把尺子比着,就不会看串行了。

“您整理的这些资料,在国内还没有。说不定有朝一日,我把您的日记带回去出版呢。您看取个什么名字好?”

陈先生看贾勇说得跟真事一样,不免心中有了期待,他意气风发地说:“就叫《农人随笔》如何?”

贾勇想了想说:“您用的是笔记体例。记录的是民国往事,用的是国内没有的文献,就叫《民国文献海外拾遗笔记》如何?”

陈先生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略微迟疑了一下,像是要把压在心里的一块石头搬开一样,不吐不快地说:“其实,我还想提醒你一件事情。”

贾勇认真地听着。

陈先生思忖了一下说:“你和段先生对巴西社会缺少了解。就这么一头扎进来,很容易出事。”

贾勇有些不理解地问:“会出什么事情呢?”

陈先生说:“我知道你一直埋怨段先生没有了解我的情况,就仓促决定跟我合作。段先生的做法确实莽撞了一些。不过,他还算幸运,他碰到了我。

“我从你们公司进的货,货款我一定会还给你们。有人在给我建议,建议我把赊销规模做大,然后不还货款,说那样做对我一点损失都没有。”

贾勇皱着眉头问:“什么人会给您出这样的主意呢?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