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春来提出这样的要求,杨晓帆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之色,但内心却十分理解张春来的想法。
他微微苦笑了一下,无奈地说道:“张爷爷,这个情况是我个人的判断。我确实综合了多方面的一些因素,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但目前真没什么确凿的证据。而且亨利公司那边也不方便去做这些工作。”
“我个人觉得,您在向上级申请项目立项的时候,可以和有关主管部门说一下。这是咱们省的研究成果,也是开展这个项目的核心出发点。”
他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他们如果重视了,再认真加以关注,肯定会有所发现的。而且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油价格本身也存在逐年上涨的趋势。从能源供应的稳定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国际地缘政治的复杂性等多方面综合来看,提前布局,做好应对准备,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杨晓帆说得很委婉。
所谓正和省的研究成果,其实主要就是张春来的研究成果了。
这是一份很重要的判断,如果应验,绝对显示了一名高级领导的大局观和全球视野,在政治上是非常加分的。
张春来是十分清楚这一点的。
他其实一直都知道,杨晓帆从始至终甘为幕后,不和工作组见面,不在省里接触外商,还说什么要参加学校军训,其实就是想把这个泼天的功劳让给他。
如果这一切进展都十分顺利,而且关于油价预判正确的话,张春来主导的这个项目可以说是为祖国建设立下了大功,特别是他还提前提醒了上级有关部门。
那样的话,他在仕途上再进一步,基本没有任何问题。
同时对于这个预判,张春来是非常相信的。
所以在项目筹备过程中,他一直非常重视。在他的认知中,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原油价格作为稀缺的必备资源,价格即使不大涨,也绝对不会跌。
但他绝对没有杨晓帆想的这么大胆,认为中东会出现大乱,油价能够暴涨。
张春来心中暗暗下了决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人生能有几回搏!这次就听晓帆的,拼一回了!”
杨晓帆自然想不到张春来内心会有这么多感慨,而且已经听取了他曾经提出的建议,准备争取再进一步,谋求省长的位置。
他有些顽皮地笑着请示了一下:“张爷爷,项目筹备得已经很好了,各项计划都很好。我也帮不上什么忙了,就先想跟您请假离开了。我计划明天一早就去学校报到了。”
张春来深深看了杨晓帆一眼,语重心长地说:“晓帆,你很聪明,而且思路很开阔,能力也强。即使到了华清大学也一定能很快出人头地,大放光彩。但爷爷还是希望你尽量能韬光养晦,宁心静气,踏踏实实地用心学习,早点儿成长起来,国家真的太需要人才了。”
这算是长辈的送学寄语了,这也是他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