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分析让慕豪杰感到有些意外。
他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提出了一个异议:“可是目前海军和空军装备的导弹数量很少,用这个理由作为项目的补充和完善,能有用吗?”
这其实也是一种认知上的差异。大多数人往往只看到眼前的情况,却忽略了长远和未来的发展。
杨晓帆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释道:“其实,海军和空军反而更需要这种快速移动保障能力。虽然现在导弹数量不多,但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无论是我们的驱逐舰,还是战机,都需要带弹执行战备值班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军港和机场具备快速保障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听了杨晓帆的这番分析,慕豪杰豁然开朗,仿佛醍醐灌顶,彻底明白了。
他由衷地赞叹道:“对啊,你这么一说,我就彻底明白了。这样看起来就非常合理了,特别是现在海军、空军本来导弹保障能力就弱。”
“这下可以双管齐下、齐头并进。等以后导弹数量陆续多了,保障能力正好也相应提高了,可以大幅提高战斗力。晓帆,你真是太厉害了!这种前瞻性的思维和分析能力,简直太逆天了。”
慕豪杰的这种夸奖的确是发自内心的,他自然也是有一定能力和眼光的。杨晓帆的判断不仅贴近实际,而且符合逻辑。正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根据慕豪杰的判断,他觉得不但这个建议和理由非常有道理,而且很有可能在专家审核会上一语惊人、大放光彩。
如果那样的话,不但可以突出他这个总装项目搭助理的水平,还很有可能挽救了这个项目。
没错,他师弟杨晓帆的能力和水平,四舍五入就是他慕豪杰的。
看时间马上要开审核会了,慕豪杰也顾不上陪着杨晓帆了。“晓帆,你先在车上等我一会儿,晚上咱们一起吃饭,我给你接风。”
杨晓帆却没有答应。“慕大哥,你有事情先忙吧。我还是去华清吧,早点儿安顿下来。明天如果老师有空的话,我去家里拜见老师,咱们电话联系。”
由于还在执行任务,慕豪杰也不能确定今天晚上还有没有别的事情。倘若让杨晓帆等的太久,也不太合适。因此他也没有和杨晓帆见外,点头答应了。
但他走了几步,却转头笑着说了一句话:“晓帆,如果你在京城还有别的事情,最好先去忙一下。等你见了我爸,估计就没空了,他这次要带你进项目组。”
不得不说,慕豪杰还是了解杨晓帆的,知道这个小师弟事情非常多。这话却让杨晓帆有些哭笑不得,慕豪杰这算不算是“出卖”他老爹啊?
不过这个消息对他来说也挺重要的。
因为他在京城,还真的有好几件事情需要先去忙一下。但现在的当务之急肯定是找好住处安顿下来。
最合适的肯定还是住在学校里,因为这样既安全,又方便,还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