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我在抗日卖军火 > 第787章 搞定新钞票(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慧端着一大盆羊肉放在桌上,蒸汽模糊了她的眉眼:“赶紧洗手吃饭,下午基地送来了新磨的玉米面,贴了饼子,就着羊肉汤吃正好。”

林毅洗了手坐下,看着队员们往碗里舀肉汤,忽然想起上午谢怀庆紧张得发红的耳根,忍不住笑了。刘建咬着饼子含糊问:“笑啥呢?是不是觉得咱们今天训练成果不错?”

“是不错,” 林毅夹起一块萝卜,“但你们教空降兵跳伞时别总盯着他们出糗,多想想怎么把动作拆解得更简单些。”

刘建往嘴里塞着羊肉:“放心吧林哥,我们把跳伞步骤编成了顺口溜,‘拉绳别慌、屈膝要稳、落地打滚像皮球’,他们记着呢。”

周慧给林毅盛了碗汤:“别总说训练的事,多吃点肉。” 她指着汤里的萝卜,“这是基地的战士们自己种的,很好吃。”

饭桌上的话题从基地的菜地聊到训练时候的趣事,一个个都说着当教官的乐趣。林毅听着这些细碎的话,看队员们脸上沾着的肉汤油光,忽然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

吃完饭,队员们扛着枪去岗哨换班,周慧收拾碗筷时哼起了小调。林毅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看着天边的月牙慢慢爬上来。

“我回房写点东西,” 他站起身,拍了拍周慧的后背,“你早点睡,明天还有事呢。”

周慧抬头笑了笑:“写累了就歇歇,桌上给你留了热水。”

林毅走进东厢房,然后就直接回了穆卡拉的别墅里面,现在林毅也不是刚开始那个抠抠搜搜的人了,赚到钱后就直接在离港口不远的地方买了一栋别墅,用他的话来说就说有钱了不就是让花的么,这也成了这几天林毅这些天每天要做的事情。

林毅看了眼时间这会儿,估摸着国内刚到下午上班点,便先拨通了陶小艾的电话。听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两人先是絮絮叨叨地聊了近况,从生活里的琐碎小事到彼此的思念,一股脑儿地倾诉着,好一会儿才依依不舍地转到工作上。

挂了陶小艾的电话,林毅又接着给安德烈和国内的罗天行他们打去电话,一一敲定订货的细节,确保各项事宜都能按计划推进。

这段时间,林毅还一直忙着一件大事 —— 在罗天行的牵线下让国内的印钞企业帮忙设计一套全新的钞票。

起初,印钞企业的负责人还挺纳闷,反复询问为啥要用国内的景点做图案,林毅却一脸认真地解释,这是为了文化输出,让更多人通过钞票认识国内的风光,印钞企业的负责人还是将信将疑的答应了。

这套钞票的面值从 1 角、伍角,到 1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一应俱全。钞票上的文字特意用了繁体中文和英文,方便不同人群识别。不过在制作印钞电板的时候,林毅特意交代,要把银行名称和年号的位置空出来,这些关键信息打算拿回来,让让二爷他们亲自处理。林毅也相信二爷他们肯定能搞定的。

除了设计钞票,林毅还同步订购了印钞所需的所有材料和设备,从纸张、油墨到各种精密机器,一样都没落下。而印钞的核心技术,全都是由国内的印钞厂负责提供,确保整套流程既专业又规范。

不过防伪技术跟国内用的钞票可不一样,大概就是相当于第五版初期的技术,对于这些林毅没有在意,因为即使是第五版初期的技术也不是这个时代可以仿制的。林毅还订购了大量的点钞机、验钞机、验钞笔等等验钞设备。

当然了,林毅也不完全是干坏事。就在印钞设备的订单刚敲定的第二天,他又联系了国内一家专门承接测试钞、钞票类型优惠券定制业务的企业。电话里,他报出的需求让接线的业务经理愣了半晌 —— 因为林毅要定制第一版的旧日元,年号从 1931年到1942 年,年号一个不落,面值从 5 日元到 100 日元,每种都要足量生产,总金额算下来竟超过 20 亿日元。

“林先生,” 业务经理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迟疑,“您要的这些都是作废快十年的旧钞样式,而且我们得用现代工艺仿制,既不能流通,也算不上正经收藏品……”

“就得做旧的。” 林毅坐在别墅的露台藤椅上,指尖敲着桌面,“就是要像已经流通过的。”

业务经理更糊涂了:“这 20 亿的量…… 就算是仿制品,堆起来也得占半间仓库。您这是……”

“拍电影用。” 林毅的语气听不出波澜,“抗战题材的大片,需要大量日伪时期的货币道具,导演要求特别严,说必须还原历史细节,连纸张的质感都不能错。”

电话那头传来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接着是压抑的笑声:“林先生真会开玩笑,哪部电影能用 20 亿道具钞?就算铺满摄影棚也用不了十分之一啊。” 他顿了顿,语气认真了些,“说真的,这东西除了烧火,实在想不出别的用处。”

“人家的艺术追求嘛,你们这些外行不懂。” 林毅扯了扯嘴角,“你们按要求做就行,钱不是问题。工期要快,半个月内必须交货,到时候分批给我运到我指定的仓库就行。”

挂了电话,林毅望着远处港口的货轮,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敲击。他当然没说真话 —— 这批 “道具钞”,正是给二爷那番 “货币战” 争论准备的后手。

20 亿日元的假钞洪流,一旦注入日本战时经济的血管,足够让本就紧绷的占领区金融体系彻底紊乱。至于 “拍电影” 的说辞,不过是给这场隐秘行动披的外衣。林毅已经想好了,这些假日元可以让第四师团这些商贩们去日本本土扫货,见什么买什么,想想就开心。反正日本人又发现不了这些是假钞,这可比真日元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