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长走到货架前,拿起一沓印钞纸。纸的厚度均匀,捏在手里挺括,对着光看,能隐约看到细密的纤维,却没有一点杂质。“这纸比样币的还厚实。” 他把纸放回原位,指尖在纸边蹭了蹭,“摸着像布,却比布滑溜。”
王行长盯着铁架上的油墨桶,忽然问:“这些颜色,能调出样币上的色吗?”
“不用调。” 林毅拿起一桶蓝色油墨,拧开盖子,一股清亮的色泽露出来,“这是专用油墨,10 元券的太湖用这个,20 元券的洪泽湖加半桶白的,比例都定好了,倒进去就能用。日本人就算知道配方,也弄不到这种颗粒度的颜料。”
他指着机器旁的一个铁箱:“里面是配套的裁切机和编号机。印好的钞票进去,自动裁成小张,打上号码,连边角料都能收起来再利用。”
张行长忽然注意到机器旁堆着的纸箱。“这一箱纸,能印多少?”
“5000 张纸,每张能印 8 张 1 角券,就是 4 万张。” 林毅指着货架,“这里的纸全部印完后足够在全国流通的了。要是不够,我再给你们提供。”
李行长愣住了,手里的验钞笔差点掉在地上,“咱以前印北海币,一年到头也印不出这么多,还总缺纸缺油墨。”
“油墨也够。” 林毅拍了拍最大的一个黑桶,“这一桶能印 100 万张 100 元券,这里的存货,够把所有面额印个遍,还能剩下一半。”
王行长走到印钞机后面,看着连接机器的管线,忽然问:“这得用多少电?根据地发电不稳定……”
“有发电机。” 林毅指着仓库后面,“没电的时候,就用发电机,真到了紧急时候,就用这个。”
张行长的手在机器的齿轮上轻轻碰了一下,冰凉的金属让他猛地缩回手。“这些设备,我们的印钞工人能学会用吗?”
“不难。” 林毅拉开机器侧面的挡板,露出里面的版型槽,“电板放进去,螺丝拧紧,油墨倒进去,按下开关就行。我让人画了操作图,像教娃娃认字一样,三天就能上手。”
他走到仓库中央,张开手臂比划了一圈:“这里的设备、纸、油墨,只是第一批。如果你们想各个根据地分开印的话,每个点配一套小型机,纸和油墨按月从基地调。真到了被封锁的时候,可以启用以前的货币应急。”
李行长忽然蹲下身,看着机器底座的轮子:“这机器…… 能移动?”
“底下有滑轮,拆了包装,四个人就能推走。” 林毅笑了笑,“就算基地被轰炸,把机器推到山洞里,接上发电机还能印。日本人想炸,得先找到地方。”
仓库里又安静下来,只有窗外的风穿过高窗,带着点呜呜的声。张行长绕着印钞机走了一圈,手指在机器上点了点,像是在数有多少个零件。李行长把油墨桶的盖子拧好,动作轻得像怕碰坏了什么。王行长则站在货架前,看着那一摞摞印钞纸,嘴角慢慢扬起来。
他们见过根据地用石印机印钞,油墨蹭得满手黑,纸皱得像咸菜;也见过日军的假钞,颜色发乌,图案模糊。可眼前这些设备,亮得能照见人影,纸整齐得像列队的士兵,油墨清亮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
林毅关上仓库门时,阳光正好照在众人脸上,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透着光。刚才在会议室里的震撼,现在变成了实打实的底气,像这仓库里的印钞纸一样,厚实,挺括,压不住。
二爷回头看了眼仓库的门锁,忽然笑了:“这下我们得商量一下看是要统一制版,分区印制,还是统一印制运送钞票呢?但是无论如何开春前,必须让新钱在在根据地流通起来。”
众人回到会议室里后。刚从仓库回来的兴奋劲儿还没散去,关于统一印刷还是分区印刷的讨论又热烈起来。
张行长先开了口,手里转着那支验钞笔:“统一印刷是好,可我们豫北那边山路多,鬼子的封锁线又密,运一次钞票得动用一个连的兵力护送,风险实在太大。”
李行长跟着点头:“山东的情况也类似,港口被鬼子盯着,真要是把钞票都囤在根据地,万一运输线断了,商户手里没新钞周转,怕是要出乱子。”
王行长却有不同看法:“华中水网多,用船运钞票隐蔽性强,倒是不怕封锁。我更担心的是,分点印刷的话,工人手艺参差不齐,印出来的钞票万一有色差,老百姓拿着两张不一样的钱,怕是要起疑心。”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声渐渐高起来。二爷抬手示意安静,目光落在林毅身上:“林毅,你见识多,你再给大伙仔细说道说道。”
林毅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着,沉声道:“我还是坚持统一印刷。第一,设备安全。这些印钞机的精度是日本现有设备的十倍以上,一旦分放到一些小的根据地,很难保证不被特务察觉。日军要是端掉一个分点,不仅损失设备,更可能泄露防伪技术,到时候仿造的假钞流出来,咱们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他顿了顿,拿起一张 10 元券:“第二,质量统一。这钞票上的光变油墨对印刷压力要求极高,根据地的小型发电机电压不稳,印出来的可能颜色深浅不一。老百姓对着太阳看,一张变蓝一张发绿,谁还敢信?”
张行长的手指停住了,显然被说动。林毅继续道:“第三,发行量控制。货币这东西,少了不够用,多了就贬值。统一印刷能精确统计各根据地的粮食产量、商户流通需求,按需调配。将来咱们得这钱要跟外币挂钩,没有稳定的发行量做基础,汇率就是空中楼阁。”
林毅这番话落地,会议室里静了片刻。李行长忽然笑了:“林顾问考虑得是长远。当年咱印北海币,就因为各区县都能印,结果有的地方为了凑军饷多印了一倍,导致粮食价格涨了三成,现在想起来还后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