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始于 1941 年 11 月的僵局,成为纳粹德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此后,德军在东线被迫转入漫长的防御战,在北非逐渐被英军的反攻逼退,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封锁行动成效越来越低,再也未能恢复 1941 年初的进攻势头。
而同盟国则在僵局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12 月美国参战后,美英苏正式形成反法西斯同盟,确立了 “先欧后亚” 的战略方针,开始协同开展作战行动,彻底扭转了二战的力量对比。从
1941 年 11 月开始,二战从轴心国的战略进攻期进入同盟国与轴心国的战略相持期,这一阶段持续至 1943 年斯约瑟夫勒战役和北非战役结束,期间同盟国不断积累力量,为后续的战略反攻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时的德国驻华大使魏德曼刚走下飞机舷梯,负责接待的八路军干部便快步迎了上来,客气却不失分寸地将他与随行人员引上了前往总部附近的车辆。
一路颠簸间,魏德曼频频看向窗外,心中早已盘算好会面事宜,只盼着尽快见到八路军的核心领导。
车刚停稳,他便迫不及待地向接待人员提出:“请立刻安排我与贵方领导会面,这是德国政府的正式访问。” 可接待人员却面带歉意地回应:“实在抱歉,魏德曼大使,领导们这会儿正在处理紧急事务,暂时抽不开身。”
魏德曼顿时勃然大怒,脸色涨得通红。他身为德意志帝国的全权大使,往日里即便想见蒋瑞元,也能随时得到简短会面的安排,如今到了八路军这里,竟要被如此怠慢?一股屈辱与不满涌上心头,可一想如今可是有求八路军,他终究只能强压怒火,无奈接受现实。
随后,接待人员将他们领到了餐厅。餐桌上,小米粥、白面馒头、鸡蛋、咸菜、午餐肉等早餐摆放得十分丰盛,甚至还有几碟少见的鱼子酱,显然是特意准备的。
但魏德曼满心想的都是会面被推迟的事,哪有半分胃口,只是象征性地夹了几口馒头,便放下了筷子。
早餐过后,在接待人员的引导下,心不在焉的魏德曼带着一肚子火气,跟着前往休息室等待消息,只盼着所谓的 “紧急事务” 能尽快结束。
而此时总部老将的办公室里,老将正跟参谋长敲定谈判细节,林毅站在一旁静静听着。“魏德曼是带着求人的心思来的,但德国人向来傲慢,谈判桌上少不了拉锯。”
老将手指点了点桌面,“参谋长你牵头,务必把咱们的条件达成,尤其是欧洲技工和技术资料的事。”
参谋长刚要应声,林毅忽然插话:“老将,谈判时信息传递得跟上,我有个东西能帮上忙。” 他转向参谋长,“得劳烦您稍等片刻,我回家取套设备,保证让咱们在谈判时能随时沟通,还不会被德国人察觉。”
“哦?什么设备这么神?” 老将来了兴致。林毅笑着卖关子:“您放心,绝对是能改变谈判节奏的好东西,最多一小时就回来。” 说罢抓起军大衣,快步冲出了办公楼。
林毅回到住所后,反手锁紧房门。然后就直接回了穆卡拉的基地中,出基地在路过街边小超市随手买了10套隐藏式蓝牙耳机,一套连充电器在内不过 12 美元。
当林毅揣着十套隐藏式蓝牙耳机赶回总部时,会议室里的谈判人员已陆续到齐。林毅推门而入,将一个金属盒子重重放在桌上:“各位,谈判的‘秘密武器’来了。”
他打开盒子,露出里面小巧玲珑的黑色耳机 —— 耳塞部分仅有黄豆大小,而且还没有线。参谋长率先拿起一副,对着阳光翻来覆去地看:“这玩意儿这么小,能当通信器?”
“您戴上试试就知道了。” 林毅示意众人围过来,亲自帮参谋长将耳塞塞进耳道,又把无线接收器别在衣领内侧,“按住这个按钮说话,只有戴了耳机的人能听见,一百米内清晰得像面对面聊天。”
参谋长半信半疑地按了按钮:“林毅,能听见吗?”
下一秒,清晰的声音直接传到林毅耳中,他笑着点头:“清楚得很!这东西不仅隐蔽,还能抗干扰,就算会议室里人多嘈杂,咱们的指令也能准确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其他谈判人员见状纷纷围上来争抢,戴上耳机后一个个瞪圆了眼睛。“真神了!一点杂音都没有!”“这么小的东西藏在耳朵里,谁能发现?” 惊叹声此起彼伏,众人反复摩挲着耳机,仿佛在端详稀世珍宝。
林毅见状索性趁热打铁,把这耳机吹得天花乱坠:“这可是我这次托海外朋友弄来的顶尖技术,专门用于秘密联络,别说德国人,就算是英美最顶尖的情报部门也未必能识破。谈判时我在隔壁房间盯着,有任何情况随时给你们递话,保证万无一失。”
参谋长越看越满意,拍着林毅的肩膀:“小林啊,这东西太关键了!有它在,咱们谈判时心里就有底了。你这朋友够意思,这批设备多少钱?我们立刻给你付款,全部买下你这批新设备。”
“嗨,跟我还谈什么钱。” 林毅摆手,“这是我送给咱们谈判组的,算我的一点心意。”
这话刚出口,老将脸立刻沉了下来:“那可不行!你为根据地办技工学校、出工业计划,已经付出够多了,怎么能再让你破费。这设备一看就价值不菲,咱们八路军绝不占自己人的便宜。” 他转头对警卫员吩咐,“去会计那里取十公斤黄金来,就当是这批设备的货款。”
“老将,这真不用……” 林毅急着推辞,却被参谋长打断:“就这么定了!你要是不收,就是没把咱们当自己人。再说这设备关乎谈判成败,黄金换安全,值!”
半小时后,警卫员捧着一个沉甸甸的木盒进来,打开一看,金灿灿的金条在晨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老将亲手把木盒推到林毅面前:“点一点,十公斤,成色都是上好的。”
林毅看着眼前的黄金,再想想超市里 12 美元一套的价格,嘴角抽了抽,满心无奈 —— 他总不能说这堆价值连城的黄金,换的是超市里随手可买的便宜货。迎着老将坚定的目光,他只能苦笑着把木盒收进怀里:“那…… 我就却之不恭了。”
老将这才露出笑容,拿起耳机对众人下令:“都赶紧熟悉设备,十分钟后咱们模拟演练一遍,务必做到谈判时收发自如!”
林毅抱着黄金走到自己办公室,看着窗外逐渐散去的晨雾,轻轻叹了口气。十公斤黄金在拿回去的价值超过100万美元了,足够买十几万套这样的耳机了。“这波真是血赚…… 不对,是赚的太离谱。” 他摇摇头,将黄金放到自己办公桌上,戴上另一副耳机调试频道,“参谋长,能听见吗?准备就绪。”
耳机里立刻传来参谋长清晰的回应:“清晰无比!林毅,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林毅先是拿着耳机,跟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逐一试验了一遍,确保设备连接稳定、音效清晰,没有任何卡顿或杂音问题。等所有人都确认耳机正常可用后,他抬手看了眼手腕上的表,指针已经悄悄指向了九点半。
他心里默算了下时间,距离预定的谈判开始,只剩下将近半小时。没有多耽搁,林毅转身走向会议室隔壁的那间房间 ,按照谈判团队敲定好的分工,这次谈判他不会出现在现场。
而是要待在会议室隔壁房间里,一边实时关注谈判进程,一边根据现场情况给出指挥指令,同时细致分析对方的言行举止和潜在意图,为前方的同事提供最及时、准确的支持。
九点五十五分,总部办公楼的走廊里响起整齐的脚步声。林毅在会议室隔壁房间透过门缝望去,只见魏德曼身着笔挺的深灰色西装,领口系着暗红色领带,鬓角的发丝梳理得一丝不苟。
只是眼底难以掩饰的疲惫,暴露了他连日奔波的辛劳。他身后跟着十五人团队,全部都穿着西服,只不过颜色不一样。
“魏德曼大使,一路辛苦了。” 参谋长早已率队等候在会议室门口,上前一步伸出手,笑容温和却不失分寸,“我们昨夜接到消息时,老将还在下面部队视察工作,我们给老将发电报老将说他还得几天才能回来,所以全权委托了我来接待您,请您不要介意。”
魏德曼握住参谋长的手,指尖的凉意透过手套传来。他刻意放缓语速,维持着外交场合的从容:“参谋长客气了,能与贵方探讨合作,些许等待不算什么。”
话虽如此,他的目光却快速扫过会议室门牌,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 —— 能见到最大的领导不是更好么,只是东线的寒潮严峻,每多拖延一分钟,就可能有更多士兵倒在严寒里。
林毅在隔壁房间听着魏德曼跟参谋长的沟通,在耳机里面提醒参谋长需继续用寒暄拖延,避免过早进入正题,消耗魏德曼的耐心。”很快双方人员依次进入会议室,长条实木桌两侧很快坐满。
“魏德曼大使,” 参谋长端起青花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叶,“前几天我听情报部门说,贵军在欧洲战场连获大捷 —— 不仅兵临莫斯科城下,还把列宁格勒和塞瓦斯托波尔围得水泄不通。这份战绩,放眼全球也没几个国家能比得上啊。”
这话像一根细针,瞬间刺破了魏德曼刻意维持的平静。他嘴角的笑容僵硬了一瞬,放在桌下的手猛地攥紧,指节泛白。魏德曼一听这话尴尬的笑了笑,别人不知道真实情况而他自己可是知道的,他也不得不强行压下翻涌的情绪。
“多谢参谋长认可。” 魏德曼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滚烫的茶水没能驱散他心头的寒意,“我们德军将士确实英勇,只是苏联地域辽阔,冬季作战难度远超预期,但是我们还是在不断的向前推进。”
“你们确实很厉害。” 参谋长放下茶杯,语气里满是 “赞叹”,“就说列宁格勒,那可是苏联的工业重镇,城防定然坚固。贵军能将其包围三个月,还切断了陆上补给线,这战术部署实在高明。还有塞瓦斯托波尔,扼守黑海要道,拿下它就能卡住苏军的南方咽喉,这步棋走得真是妙啊。”
林毅在耳机里面听着参谋长跟魏德曼互吹胡扯也有点想笑,但是不得不忍住。
而魏德曼在听到 “塞瓦斯托波尔” 时,魏德曼身旁的副官突然抬头,眼神里满是震惊 —— 八路军怎么会对德军的战略意图如此了解?
魏德曼则深吸一口气,手指在桌沿上轻轻敲击,像是在计算措辞:“参谋长对战场局势的洞察力,让我十分钦佩。不过战争总有变数,我们尽力就好了。”
他刻意提及 “变数”,却不敢明说寒潮导致坦克发动机冻结、士兵冻伤过半的惨状。林毅对着麦克风轻声说:“别接天气话题,继续拖延节奏。”
参谋长心领神会,立刻顺着话锋转向新话题:“说起变数,前几天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打的那场海战,倒真是出人意料。日本联合舰队和美国太平洋舰队实力基本相当,却打出这么个结局您觉得这是为什么?”
魏德曼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八路军会突然聊起太平洋战场。他顿了顿,组织着语言:“太平洋战场距离欧洲较远,我们了解有限。不过日军的舰载机性能确实出色,才达成战略目标。”
“大使说得有道理。” 参谋长点点头,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但我倒觉得,日军的问题不止于此。他们的航母编队防空火力太弱,护航驱逐舰数量不足,还没形成有效的预警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