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署之言,让满朝文武沉默了。
诸国尊重,那是因为大秦国力强大,但是,诸国推诿,则是因为,他们要谋算大秦,又不想明显得罪大秦。
章台宫中,气氛有些沉重。
“上将军,山东诸国若合纵,我大秦能战而胜之么?”
秦王政神色凝重,看向了蒙骜,这一次的朝会,只是为了解决序痒署的问题,以及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
那就是他嬴政主战!
具体的铺排与谋划,自然不会在大朝会上决定。
这一场朝会持续了三日,除了决定对于序痒署的投入之外,便是大秦文武决心一战。
“诸卿下去准备吧!”
秦王政目光如剑,环顾一周,最后落在了岷的身上,道:“大田令,序痒令,上将军,相邦,留下。”
“诺!”
群臣离去,章台宫中只留下了吕不韦与岷,蒙骜,大田令,以及秦王政。
这一刻,秦王政朝着岷与大田令,道:“大田令, 序痒令,你们的争执,都是为了大秦。”
“寡人希望,你们能够摒弃前嫌,如今大秦正值危难之际,当团结一心。”
“大王说的是。”
此时,吕不韦也开口了,朝着岷与大田令,道:“局势不利于我大秦,在这个时候,满朝文武都要一心。”
岷也不想与大田令交恶,他之所以以大田令为由,也只是他只追究大田令,其他人只是暗中推波助澜。
他就算是想要发难,也没有理由。
这一刻,岷端起了一盅酒,朝着大田令:“大田令,今日朝会之上,是我唐突了。”
“这一盅酒,就当是我的赔罪!”
心中不满的大田令看着岷许久,也端起了酒盅:“老夫不会与你计较,今日之事,就当做过去了。”
“好!”
杯酒泯恩仇。
算起来,他们并非有生死大仇,这一点,不管是岷,还是大田令都清楚,甚至于,大田令也清楚,岷只是拿他当做借口。
毕竟,钱粮这一块,本身便是大田令负责。
若是岷不朝着大田令官署发难,根本找不到其他的借口。
见到岷与大田令杯酒抿恩仇,秦王政与吕不韦也不由得笑了起来:“这就对了么,作为大秦朝臣,我们要万众一心。”
解决了岷与大田令的恩怨,秦王政话锋一转,道:“上将军,六国合纵已经成为了定局,对于此事,你老有何想法?”
“大王,末将的意思是,战!”
“只要六国赶来,那就杀!”
“嗯!”
秦王政点了点头,关于此事,他与大田令,与吕不韦,与蒙骜其实都在私下商议过了,今日便是想问问岷的意见。
“序痒令以为呢?”
“大王,臣是文吏,不宜参与兵事!”岷摇了摇头,此时此刻,他确实是文吏。
大秦的序痒令,乃是最为正统的文吏。
“你是大秦的文吏,但是,你也是寡人的郎官!”秦王政笑了笑,朝着岷,道:“事关大秦,寡人想知晓你心中的真实想法!”
“更何况,此地的事,不会传出去。”
“诺!”
点头答应一声,岷喝了一口茶水,沉吟,道:“大王,臣的想法是,迎头痛击,趁势灭卫!”
“借助这一战,荡平卫国,灭其宗庙社稷!”
“最好是,借助战争,将卫国王族男丁赶尽杀绝!”
此话一出,章台宫中众人脸色骤变,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纵然是灭国,也要存其社稷与宗庙,供其后人祭祀。
商灭夏,周灭商,乃至于大秦灭周,同样保留了宗庙社稷,允许祭祀。
“序痒令,如此为之,是不是有些过了?”
吕不韦皱着眉头,看向了岷,这一刻,包括秦王政等人,目光都在落在了岷的身上,等待着岷的解释。
这件事,关系重大,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甚至于,大秦的名声,也会败坏。
“大王,这件事只能是你下令!”
岷神色不变,语气平静,道:“这关系到大秦兼并六国之后,选择的体制,以及大秦下一任王的才智与能力。”
“细说。”
秦王政眼中掠过一抹精光,朝着岷,道:“寡人今日,也想听一听序痒令之高见!”
“老夫亦然!”
这一刻,吕不韦也是表态了。
抿了一口茶水,岷抬头直视着秦王政,道:“如今中原 ,郡县与分封并存,大秦兼并六国之后,一统中原,摆在大秦面前的只有三个选择。”
“第一,继承周王室的制度,也就是分封,以关中为王畿,分封诸侯于中原。”
“第二,分封与郡县并存,这一制度,可以称之为郡国制,边远之地,分封诸侯,中原纳入郡县,由朝廷直辖。”
“第三,那便是郡县制度,天下皆由秦王所掌,天下郡县的官吏,皆由秦王派遣。”
说到这里,岷顿了一下,留给众人思考的空间。
吕不韦眉头暗皱,朝着岷,道:“以序痒令的意思,我大秦当选择哪一种?”
“第三种!”
岷笑了笑,意味深长,道:“看似三条,其实只有一条,那便是郡县。”
“中原分崩离析已经数百年,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字.......”
“大秦一统天下,必然是以大秦锐士横扫一切不同。”
“不管是郡国制,还是分封,其实都会埋下祸根,今日之天下局势,就是未来的中原局势,只不过是重演罢了。”
“到时候,大秦就是周王室,战争与混乱,必然会滋生下一个大秦。”
“而想要郡县,那就要彻底的除掉六国王族,战争便是最好的手段,它可以埋葬一切罪恶。”
“在战争爆发期间,庶人对于各种事情的容忍是最大的。”
“一旦天下一统,中原恢复稳定,再要处理,将会变得极难。”
“彼此之间的恩怨情仇,绝非一代人可以消弭的,这注定是两代人,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钱粮才能将中原彻底的整合。”
“让天下人,皆为秦人。”
“但是,下一任秦王,未必就有大王这般英明睿智。”
“大秦已经连续出现了六七位明主,这样的局面,纵然是中原各国,三代以内,从未见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