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 > 第355章 大秦的未来在大王手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5章 大秦的未来在大王手中。

“此事,还需要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对于这一点,秦王政是明白的。

他作为秦王,更清楚朝堂之上,各种势力的强大之处,虽然他也手握权势,但,不管是王翦,还是岷,亦或者其余势力都太弱。

王权之争,动辄便是刀斧加身。

没有谋划周全,他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寡人心中有数。”

秦王政深深地看了一眼岷,意味深长,道:“这一段时间,南阳守便留在咸阳,最好是做一个铺排。”

“仲父的书,快要着好了。”

“诺!”

........

从章台宫中离开,岷也陷入了沉默之中。

他能够明白秦王政话中的意思。

着书不是为了封神,而是政道之争,这意味着,不管是秦王政还是吕不韦都没有了退路。

政道之争,是一条不归路。

要么胜利,要么死。

吕不韦与秦王政之间,没有转圜的余地。

“后子,府邸到了。”

黄羊的声音传来,将岷的思绪打断。

冷风呼啸,犹如刀刃,岷从轺车上下来,走进了府邸。

“后子!”

“嗯!”

点了点头,岷走进了主屋,炭火烧得正旺,一股暖流将岷包裹,一口热汤下肚,将身体内的寒气逼退。

“黄羊,将咸阳的案卷调过来。”

“诺!”

接下来的数日,岷没有离开府邸半步,堆积如山的案卷不断地变低,也让岷对于咸阳的局势,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

“换中原的案卷,以韩开始。”

“诺!”

黄羊指挥着李唐的成员搬竹简,岷伸了伸懒腰,摆弄着茶水。

他让陶匠烧制了茶具,制作了茶盘。

泡茶的过程, 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同样的,也是让他静心的一种方式。

在南阳的事情,岷对于中原,甚至于咸阳的情报没有多看,心有余而力不足,光是一个南阳一十六县,就足够他忙活了。

现在踏足咸阳,自然是了解关中,了解中原的情况,然后对症下药。

最好是,在对症下药的过程中,将之前参与针对他,袭杀老头子的人,尽数铲除。

他现在是秦吏,要以政治的斗争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解决给出问题的人,那是一个政客最后的手段。

一旦以刺杀为手段,那就意味着一个政客手中无牌可打,属于黔驴技穷了。

“后子,李斯求见!”

岷看了一眼家老,点了点头:“将人请进来。”

“诺!”

片刻后,李斯带着一壶秦酒,走进了书房,朝着岷,道:“李斯见过南阳守,不请自来,还望上守莫怪!”

“坐!”

示意李斯落座,岷接话,道:“一别数月,斯兄在咸阳如何?”

“蒙上守看重,大王厚爱,一路顺风顺水!”李斯接过热茶,抿了一口,道:“斯有今日,多亏了上守举荐。”

“此恩,斯不敢忘也!”

看着身上的气势变得自信的李斯,岷笑了笑,道:“你在序痒署的时间,也够久了。”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只有你了解了这个天下,才能宰执天下。”

“商君当年,也是走遍了大秦的各地,才能制定了符合当时大秦的变法。”

“斯兄才华横溢,志向不小,如今正在最好的时候,还是要往基层去看一看,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把握住每一次的机会。”

说到这里,岷深深地看了一眼李斯,道:“过几日,我会上书大王与相邦,先去南阳当一个县令。”

“好!”

李斯点了点头,没有拒绝。

虽然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外放一个县令,属于贬斥了。

但是,李斯心里清楚,岷作为大秦上卿,序痒令,位同九卿,依旧是外放南阳。

最重要的是,他认可岷的说法。

倒了一盅酒,李斯抿了一口,道:“上守,咸阳正处于风口浪尖,在这个时候,上守不应该回来的。”

“大王与相邦,大王处于劣势!”

“哈哈哈.......”

大笑一声,岷瞥了一眼李斯,意味深长,道:“雪中送炭,永远都要好过锦上添花。”

“更何况,大秦的未来在大王手中。”

“相邦的想法是好的,只是并不适合当下的大秦,大秦志在东出,就只能是坚持商君法制。”

“如今的大秦,是一个军国体制,只有这样,才能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才能以一国兼并山东六国,一统天下!”

........

国府。

“相邦,大王将南阳守召了回来!”

王绾神色凝重,参与吕不韦的编书大业,对于吕不韦的政治理念,他是接受的。

心念电闪,王绾朝着吕不韦,道:“南阳守自从返回咸阳,只是去了一趟章台宫,便一直在府中没有出来过。”

“章台宫中,当时只有大王与南阳守,谈了什么,一无所知!”

抿了一口热茶,吕不韦突然开口,道:“王绾,依你之见,大王将岷召回来,意欲何为?”

“根据消息,南阳也只是刚刚稳定,在这个时候,明显岷在南阳才是最好,大王不可能看不到这点。”

看着冒着热气的茶水,王绾意味深长,道:“相邦,学宫之中,修书已经到了最后关头。”

“如今已经是最后的修订。”

“等过了这个岁首,也该是到了让世人检验的地步!”

“放眼整个大秦,在着书这一方面,最有经验的不是我,也不是李斯,更不是学宫之中的那些士子,而是南阳守。”

“南阳守是纯粹的法家!”

“继承了商君的法,慎到的势,申不害的术而成的新法家。”

“大秦以法治国,商君法制早已深入人心。”

........

王绾看似在分析,但是吕不韦听出了王绾话的中意思。

秦王政将岷从南阳召回来,是为了他。

是为了那卷已经快要成功的书。

沉吟了许久,吕不韦笑了笑,道:“老夫打算等书成之日,置于咸阳南门,请天下文人士子斧正。”

“改一字者,当承师,赏千金!”

“你觉得如何?”

抿了一口热茶,王绾笑着,道:“相邦谋算,绾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