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梁朝顿了顿继续说道。
“京师报馆暂不查封,但经此一事,诸多报馆必须整改,接受朝廷监督;
各刊物十日之内需到礼部登记受审,逾期不登记者视为野刊,不登记而发刊者直接取缔,同时交由刑部追责;
礼部新设新闻司,以后大朔一应刊印业务必经新闻司审定,无审定而刊印者,交由刑部追责;
至于谣言一事,交由三法司追查,看其是否存在谋逆乱党。“梁朝显然早就有所计较,不过却比想象中温和很多。
这一裁决既未完全采纳严世贞的强硬主张,也未全盘接受林文远的宽容意见,而是取其中道。
严世贞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再言。
“至于此次事情真相,待秘书省整理后,尽快刊印出来,以解民疑,唤民心。“梁朝继续说道。
“臣遵命”秘书监齐戈拜伏,如今《大朔新闻》这个官方媒体还在秘书省手中,可是让其他衙署眼红的紧。
“殿下英明”
……
梁朝这一手明显是政治走向成熟的标志,已经有一点当权者的冷静了。
王清晨不由暗赞,换作以往,恐怕梁朝会直接请示陛下。
不过如今看来,一个新的司署说设立便设立了,这次看来成长不少。
而且处理这次的事情不偏不倚,也不会落人口实,总的来说这次的事情办的很聪明,即便是王清晨也挑不出太多刺。
不过京师各大小报恐怕就要遭殃了。
毕竟以往新闻没人重视,如今却不一样了,这是一个新的司署,意味着新的机会。
王清晨已经可以想象到接下来的画面,京师的诸多报馆肯定要经历一番血洗。
要么被取缔,要么被收购,要么被迫消失。
不过新闻这一行业算是要走上正轨了,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接下来几日京师都是鸡飞狗跳的,刑部的速度也是相当迅速。
报纸上都是白纸黑字写着的,这种想抵赖都没办法。
京师报馆被抄了一半还多,毕竟想要吃流量的大有人在。
少有的没有被查抄的报馆也被许多不明身份的人物询问报价。
因为这场风波许多报馆馆主将其贱卖,毕竟现在可谓是报业寒冬。
四海商行名下的《京都快报》便被四伙人各种威逼利诱。
直到挂出冀国公府的旗子之后这些人才罢休。
而京师报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整顿。
新闻业也成为了京师新兴的大行当。
不少从业者因此获利不菲。
……
京师的纷扰却是一点没有影响景佑帝游玩北境的心情。
其最远不仅跑到了阴山军镇,甚至还在北境各县逗留数日。
亲自与当地迁来的百姓一同耕种,一同劳作,一同攀谈。
好像已经把京师的烂摊子全都遗忘。
不过每日从京师传来的密报他从来都是一封不落全都细看。
不过却很少下达什么诏令。
仅有的几份诏令没有一份是给梁朝的。
这既是对梁朝的信任,又饱含期待。
“这土是真好啊!”景佑帝此时活像一个农家老汉,一身粗布衣服穿起来没有丝毫别扭。
“陛下辛劳,今年这里定能丰收”源徒同样一身老农打扮,他手下的农活可要比景佑帝漂亮多了。
“可惜啊!等不到今秋收获了”土地刚刚翻动,这几日黍子种下等到成熟恐怕要半年时间。
他是没时间在这等了,一想还颇感遗憾。
毕竟这块地可是景佑帝和魏国公两人亲自耕种的。
耕作而不获未免遗憾。
“北境州县徙民情况可都调查清楚了?”这话显然不是对源徒说的。
“这几日老奴派人彻查了北境七州二十三县,核查官员一百二十三人,其中渎职一十三人,枉法七人,勾结内外十九人,其罪证皆已交付有司”福公公躬身说道。
景佑帝在北境等这么长时间,为的就是给新迁到这里的百姓一个公道。
“这已经是第几茬了?”景佑帝目露凶光。
北境这批官员可谓大浪淘沙,前后经历过三次清洗,没想到如今竟还有如此多的蛀虫,这让他怎能不恼怒。
福公公没有搭话,源华默不作声,景佑帝无可奈何。
“传令吏部及时补充缺额,一茬斩不净,就多茬几次”
景佑帝说罢,随手将脚边的一株杂草除掉。
“对了,太子呈上来的封赏,我已批复,直接传回京师执行吧!“似是想起什么事,景佑帝随即说道。
……
“启禀陛下景国公求见”有内侍匆匆走来,低声说道。
他们骑马北上速度要比水路快上许多,不过半个月左右时间也足够景阳的船队到达幽州境内了。
“哦!他也到了!”景佑帝的话语听不出高兴与否。
“船队于昨日傍晚到达城西码头,稍作整顿景国公便骑马赶来!”福公公稍作解释。
“走,看看去,我们也稍作地主之谊!”景佑帝倒是很有兴致。
随着其缓慢动身,周边护卫其安全的近卫也如精密的机器一般开始转动。
“是”源徒接过其手上的锄头,负在肩头跟在其身后。
……
“小子,你做什么?”
被身边老兵拉了一下,王清新一时有些错愕。
“我去帮大将军背着啊!”王清新一时也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身为魏国公的护卫,这难道不是他的分内之事吗?
“将军可下令了?别自作聪明,上去碍眼”老兵毫不客气说道。
“你说你一个冀国公府公子,何不去阴山军镇待着,既能立功,又有人亲人照拂,跟着咱爷们受什么苦啊!”王清新毕竟年纪不大,自身的情况早就被老兵们套出来了。
不过碍于他的勇武,倒也没有人对他进行刁难。
毕竟这小家伙也算是和魏国公府沾亲带故的。
“你不会是想世家公子证明自己的那套吧!”看出王清新脸上的犹豫,老兵揶揄道。
在他们这些底层军户眼中,那种想证明自己,没苦硬吃的贵公子都是脑子有病的。
他们若是有个好依仗,只会谢天谢地感激祖上积德。
“不是,我需要老师教导,国公大人就挺合适的!”王清新解释道,不过话说出口却是变了意思。
“???”身旁几位老兵齐冒问号,这就是世家弟子吗?
需要老师就看上了自家国公,然后还真找上来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皇室子弟呢!
毕竟自家国公爷唯一的弟子就是当今太子殿下。
“你眼光不错!”也不知是真心还是实意,老兵心中苦涩。
“跟上……”护卫队长看着将将掉队的两人低声喝道。
……
景佑帝在幽州临时行辕辟出的偏殿接见了景国公景深。
说是行辕,不过是当地府衙临时准备献出的一处宅院,稍作修葺便充作御用。
殿内陈设简朴,只摆了几张榆木圈椅,墙上挂着北境特有的狼皮作为装饰。
“末将景深,叩见陛下。“景国公风尘仆仆地跪伏在地,额头抵着青砖。
他身着深蓝色锦缎常服,腰间玉带上沾着赶路时的尘土,显然是一到幽州便直接前来觐见。
景佑帝坐在上首,手里把玩着一枚刚从田里摘下的榆叶。
“景卿来得倒快。起来吧,赐座。“
福公公搬来一张矮凳,景国公谢恩后小心坐了半边屁股,腰背挺得笔直。
他眼角余光扫过站在旁侧粗布衣服的魏国公源徒。
眼神不由闪过诧异,后者脚边还放着锄头,一身粗布衣裳上沾着泥土,活像个山东老农。
“臣听闻陛下北巡阴山,日夜兼程赶来护驾。“景深声音恭敬。
“景卿有心了,北戎不过丧家之犬,再有冀国公与魏国公护佑,安全又岂会出现问题”景佑帝似有所指。
景佑帝将榆叶夹在一本书册然后放在案几上,随即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
“这一路上可还顺利?水师船只可还顺手?“景佑帝问道。
“陛下放心,船只水手全都准备就绪,必不扰陛下巡游之喜”毕竟从去年开始他便已经开始训练这只水师,到现在怎么也要练出来了。
“景卿舟车劳顿,不如先在幽州稍作休整。五日之后再行南下“景佑帝倒也不急于一时。
毕竟他为此次出行做足了准备,也不会急兵劳马。
“谢陛下恩荣”景阳施礼谢道。
水路不比陆地,他一路上操心的事情不少,如今能得几日闲暇,他手下水兵也能歇缓过来。
殿内气氛渐缓。
“这几日我与源卿正忙着翻地,正好趁着南下前这几日将黍子给种上,要不然借来的土地撂荒了可要被骂娘的”景佑帝打趣道。
“陛下说的是!”源徒附和道。
景深目露疑色,他没想到这两位随随便便都能踏破天的人物竟然跑到北境来种地了?
是这个世界太疯狂,还是他乱了心房?
“末将倒是种过水田,翻地倒是不在行”景深说道。
“那也肯定比朕强上许多”摩挲着掌心这几日已经有些硬的趼子(手趼),景佑帝竟然有些珍惜。
“陛下,原定南下路线是沿运河南下直至扬州,如今是否……“
几句寒暄,景深又说起正事,这几日时间也正好给了他准备的时间。
“不着急,这一路山色水色岂能错过?“此次出行景佑帝收获良多,自然不愿放过沿途景色。
“这……恐怕要多耗费许多时日”景深犹豫,如果临时安排行程,那他的护卫压力就骤然增加许多。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自然要尽心一些。“
景深身子几不可察地僵了一瞬。
“臣这就去安排。“景深领命,眼角余光警惕地扫过老神在在的源徒。
“对了,“景佑帝像是突然想起什么,抬头对景深道。
“听说景家水师如今正在洞庭湖演兵,不若顺道拐过去看看?“
“这……水师演兵不比陆战,恐危及陛下行舟安全,还望陛下三思“景深后背一凉,连忙道。
“无妨,大朔还有比景卿更好的水师将领吗?“景佑帝摆摆手,浑不在意。
景深额头冷汗涔涔,不敢接话。
皇帝此言尽管轻松,但是其中的警告意味他又怎么听不出来。
“报——“殿外突然传来侍卫通报。
“京师五百里加急!“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跪在殿外,双手高举一封漆封信筒。
福公公快步出去接过,检查漆印无误后呈给景佑帝。
皇帝拆开细看,眉头渐渐舒展。
片刻后,他轻笑一声:“太子处置报馆一事,倒有些章法。“
“殿下天资聪颖,有陛下风范。“源徒闻言,紧绷的肩膀略微放松。
“那小子倒是成长不少,景卿家先去安顿吧。五日后启程南下。”
景佑帝起身,结束了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