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宝珠整个人笑靥如花,道:“嬷嬷,你去准备下房间,小少爷和小姐他们要来京城了。”
“真的,太太!”嬷嬷也非常惊讶。
顾宝珠狠狠点头,“嗯,你去让下人收拾下,衣裳啥的都准备好了,另外再让裁缝做几件,年轻人时兴的衣裳。”
“是,太太,奴婢这就去准备妥当,小少爷他们终于要来了。”嬷嬷也非常高兴说着就去准备。
……
长泰府
姜老夫人不满的道:“老爷,你怎么同意顾氏的话,让恒儿他去京城。”
姜老太爷只是翻了一个白眼,道:“妇道人家,你懂什么!”
“老爷,你……我怎么就不懂了!”姜老夫人立刻不干了。
姜老爷看完信解释道:“好了,都一把年纪了还闹腾!老二媳妇写信说,会给恒儿挑个名师。你两个孙女,到时紫禁城出来的教养嬷嬷教导,以后能嫁个好人家。”
老夫人不满的道:“这有啥……咱们也是耕读传家……”
姜老爷目光长远,明白这件事对他们姜家下一代好处,但凡两个孙女,有一个能在京城成功说亲,那他们姜家以后也无忧了。
“好了,去了京城是二品大员的外甥和外甥女,可比县令的儿女强百倍。”
姜老夫人见老爷子一锤定音,虽然内心不满顾氏打算。
“就你会打算,我的乖孙却要离开家……”
姜老太爷对老妻不满已经压抑许久了,“你懂什么,不懂就别乱说话,耽误了姜家子嗣的前程,两个儿子都给你养成什么样了,大的一事无成,小的没长脑子还犟,以后姜家子嗣的事你别插手,还有你给我记着点,别得罪了顾氏!”
“哼,不知所谓!”
说罢,姜老爷径直甩袖离开,独自扔下姜老夫人……
………
十几天后,顾宝珠的三个孩子,也顺利抵达京城。
“娘!”三个孩子看到顾宝珠激动的大喊道。
顾宝珠看着几年未见的儿女,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
“太太,您也别哭。今日可是高兴的日子,这会可不兴哭呢!”一旁的桃花忙劝慰道。
“嗯,你说的对,确实该高兴,我这是喜极而泣!”顾宝珠说着擦了擦眼泪。
顾宝珠拉着儿女的手道:“咱们先回府,这一路来肯定累了,先去洗漱休息一下。”
第二天,顾宝珠就带着三个孩子,去了一趟顾家。
顾行晋也知道他们要来,特意请了一个早上的假,在家中等着母子四人。
“芙儿,恒儿,芹儿,这是你们小舅和舅娘。”
“见过小舅,舅娘!”三个孩子听话喊人。
“好,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礼。”顾行晋看着三个外甥笑道。
顾行晋将事情告诉他,“大姐,之前的事已经办妥了,恒儿七日后可以去书院入学。两个外甥女的教养嬷嬷,也请了太后身边的奉的嬷嬷,过几日也会出宫了。”
“晋弟,大姐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你们三个快点小舅磕头道谢。”
三个孩子听话的跪下,“多谢小舅。”
顾宝珠将三个孩子安排妥当,有自己亲弟弟照顾,她也能放心离开京城。
顾行晋亲自给顾宝珠送行,“大姐,你路上注意安全,遇到什么事可以找郁洲府知府。这是我的拜帖,到时你寻他就好。”
“这不行,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会遇上什么事,不用你的拜帖。”顾宝珠拒绝道。
见他神色迟疑,顾宝珠更是道:“你姐夫好歹也是县令,我能有什么事,帖子你收回去。”
已经麻烦兄弟这么多了,顾宝珠不打算再给他添麻烦了。
“行,那你路上注意安全。”顾行晋想了下也确实有理就不再勉强。
“那我走了,几个孩子就麻烦你多照顾一些了。”顾宝珠不舍的道。
“应当的。”顾行晋点点头。
说罢也不再犹豫,继续说下去,顾宝珠怕是都不想离京了。
随后不再说什么,就上了马车,带着姜家的侍妾们以及一众家仆,踏上了前往邙县的路途……
一路上,道路崎岖不平,天气也变幻莫测。
已经入秋了,烈日还是烤得人皮肤生疼。
侍妾们不停地抱怨着,“这是什么破路,骨头都散了嘞。”
“这鬼天气,一会儿热一会儿冷的。”
“好了, 别乱说话了,等咱们到了邙县就好了。”
“爷去的地方实在太差了!”
“你以为爷是进士呢,举人老爷能当县令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错,我现在就盼着,能快点见到爷!”
“可不是,这爷没在,我这心没一刻安心的……”
一路上虽然累,但侍妾们心中都怀着憧憬。想着这次趁机怀个孩子,她们后半生才有依靠。
当家主母仁慈,对她们这些侍妾一视同仁,就是生孩子也不阻止,听说老家那边有好几个庶出的少爷小姐。
幸好太太没将她们赶出去,还大度容许她们跟来邙县。
经过多日的奔波,又穿过那闻着让人想吐的柿子林,又行驶了一天的路程。
“太太,听镖师说前头就是邙县了!”
顾宝珠此刻脸色惨白,昨日折腾的她们如阉了的娇花一样。
“嗯,让镖师停下来歇会儿,今日是吃不消了。”
“是,太太!”
顾宝珠缓了一阵,下了马车看到的竟然是一片荒凉,让第一次见的顾宝珠都被震撼了。
“邙县竟然如此的荒凉!”
众人休息了一阵,知道离邙县不远。
看到不远处有不少人在干活,顾宝珠就派人过去打听下情况。
很快下人禀报,他们这些是服徭役的,这里离邙县不远,只要半天的路程就能到了。
歇息了一刻钟后,顾宝珠就下令继续出发。
申时
一行人才远远看见城墙,也是一派热火朝天,不少人都在干活,顾宝珠已经知道是服徭役,第一次见还是很震撼。
“太太,咱们真的到邙县了!”桃花激动的道。
姜维谭得到消息后,就派人前去迎接,墨原看到马车立刻迎上前去。
“太太,这一路您辛苦了。”
顾宝珠微微一笑,问道:“爷呢?”
“回太太,大人忙公务。所以让小的前来迎接太太。大人说了邙县比较穷苦,比不得京城,还请太太见谅。”
“无妨,这一路舟车劳顿,还是先安顿下来要紧!”顾宝珠对此不在意。
“是太太,大人已经让人将县衙后院收拾一番了,您这边请。”墨原躬身道。
县衙后院院子不大,房屋也略显陈旧,但打扫得十分干净。
侍妾们和家仆们各自安置好行李,顾宝珠则在主屋坐了下来,旅途的疲惫让她有些心力交瘁。
“太太,大人说晚上会回来陪您用饭。”墨原在一旁恭敬地说道。
顾宝珠点了点头,“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待墨原退下后,顾宝珠继续吩咐道:“这段时间大家都累了,都下去休息吧。”
“多谢太太!”
……
京城
顾行晋试探了下姜恒的水平,对此心里有底后,就给他安排了书院,又写了一封信将情况告知顾宝珠。
读完顾宝珠的信后,顾行晋夸赞姜恒有毅力,虽然不够聪明,但胜在踏实勤勉。以后不会太差,让顾宝珠不必担忧孩子们。
顾宝珠收到京城寄来的信后,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此刻总算落了地。
“太太,怎么了?”桃花小声询问道。
顾宝珠摇了摇头,“没什么,顾家来信说孩子们适应的不错,让我别担心。”
桃花有些不解,将压在心中许久的话问了出来。
“太太,您为何不将大少爷他们带在身边?”
“桃花,你太放肆了!”嬷嬷一听立刻呵斥道。
嬷嬷的呵斥,让桃花脸色微微发白,低着头对顾宝珠认错。
“太太,奴婢错了!”
“好了,嬷嬷不要太严厉了。”顾宝珠劝说道。
嬷嬷解释道:“太太,这小蹄子您太纵容了,这府里说不定可有不少眼线,哪里能乱说的。”
顾宝珠看着桃花说道:“警告一次就行了,下次再犯那就责罚了。至于为何留在京城,京城对他们更好,邙县这里更落后,咱们这一路上可吃了不少苦头。”
“奴婢谢太太!”桃花对太太很感激。
安顿下来后,顾宝珠就开始熟悉邙县。
县丞和县尉夫人得知县令夫人到了,过了两日就派人送上了一些邙县的点心。
“太太,这是县尉夫人和县丞夫送来的。”
“可回礼了。”顾宝珠问道。
“回了,都是咱们从京城带来的。”嬷嬷回道。
顾宝珠沉吟了下道:“嬷嬷,你派人去和两位夫人说一声,等我这边安顿好了,到时办个茶会再邀请两位夫人一同聊天。”
她深知姜维谭身为县令,肩负着治理一方的重任,而作为妻子,这种夫人外交,和地方官员打好关系,也是避免不了的。
几日之后,茶会如期举办。
县衙的花厅被布置得雅致温馨,桌上摆满了从京城带来的精美茶点和邙县当地的特色小吃。
县丞夫人和县尉夫人,谨慎起见,在穿着打扮上也简洁不少,只身带着丫鬟前来赴会。
“两位夫人一路辛苦,快请入座。”顾宝珠笑容满面地招呼着。
县丞夫人微微福身,笑道:“久闻县令夫人贤名,今日得见,果然风采不凡。”
县尉夫人也附和道:“是啊,夫人从京城远道而来,实在是辛苦。”
顾宝珠谦虚地说:“两位夫人过奖了。我初来乍到,还得多仰仗二位夫人的关照。”
两位夫人对这位新来的县令夫人初印象比较好,没有和以前那样拽的二五百万一样。
待大家都坐下后,丫鬟们端上了香茗。
顾宝珠亲自为两位夫人斟茶,说道:“这是我那兄弟送的茶,是陛下御赐的,还望两位夫人能够喜欢。”
“不敢不敢,这等好茶,我等岂配。“县丞夫人忙道。
“不算什么,茶就是拿来喝的。”顾宝珠笑着给她们倒茶。
“多谢县令夫人!”
县丞夫人轻抿一口,赞道:“这茶清香回甘,确实是好茶。夫人您拿出贡茶招待我们,真的让我们受宠若惊。”
县尉夫人乔氏笑道:“可不是,有生之年,没想到还能喝上宫里的茶。杨姐姐,咱们可要多谢了县令夫人。”
“妹妹说的是!”县丞夫人杨氏点头道。
顾宝珠见目的达到了,笑盈盈的道:“两位夫人喜欢,到时拿一盒回去。”
杨氏婉拒道:“此等贵重,给我们是糟蹋了,还是不要了,妾身等人多谢夫人的美意。”
顾宝珠笑道:“不算什么,我那兄弟给了不少,你们喜欢拿回去尝尝,也不枉费了这茶。”
“那就多谢夫人的美意了!”二人赶紧道谢。
顾宝珠看着两位夫人放松的神情,放下茶壶,微笑着说道:“两位夫人平日里在这邙县生活,对这里的风土人情肯定十分了解,我初来乍到,还望二位能多给我讲讲。”
杨氏轻捋鬓发,笑着说道:“夫人客气了,这邙县确实比不上京城繁华,不过也有自己的特色。咱们这儿百姓淳朴,就是日子过得苦些,土地贫瘠,收成不好,大家大多靠着几亩薄田勉强度日。”
乔氏也接过话茬:“是啊,不过县太爷来了之后。征徭役说官道改了,到时能繁华起来。”
顾宝珠听了一阵,这里比她想象的还差,真想搞政绩怕是不容易。
“两位夫人,邙县可有什么特色的东西?”
杨氏眼睛一亮,说道:“夫人有所不知,咱们邙县的刺绣和竹编都很有名。刺绣针法细腻,图案精美;竹编则是造型独特,实用又美观。”
顾宝珠心中一动,“若是能把这些手工艺品推广出去,说不定能增加百姓的收入。”
杨氏微微点头,“嗯,确实如此,可惜东西再好没有多少商人来,也只能白瞎了,一切就看县令大人,这次官道修好后,能不能多一点商人来往了。”
乔氏也跟着点头:“若是能卖出去,百姓们的日子肯定能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