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朝廷之上关于西迁北上的路线之争落下,大周王朝这老迈的战争机器在确定目标后,开始爆发出他往日的峥嵘来。
至于掌舵人能将这头战争机器,开向盛世还是深渊,就无人知晓了。
随着辰时的钟声在皇城内回荡,内阁值房外已经候着十余名官员,不少人都是神情紧张。
华夏人事政治一向都是谁主张,谁负责,叶浩然在朝廷之上挫败政敌,力主北伐,因此诸多北伐事宜自然而然落在他这位最年轻的小阁老身上。
而目前北伐是朝堂第一大事,叶浩然顺理就成为了,内阁之中权责最重的阁老。
叶小阁老这几天的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推出一系列措施,为了让大家更加安心工作,更是直接搬出出考成法这个大杀器。
值房内,一座三丈长的紫檀木屏风巍然矗立,上面密密麻麻悬挂着各色木牌。
每块牌子上都清晰地刻着官职姓名、负责事项、完成期限,宛如一座精密运转的军务时计。
兵部武库司,三日内,调拨铠甲三万至虎牢关,王寿。
户部漕运司,五日内筹措三月粮草·赵德明。
工部军械监,三日内,箭矢十万支抵虎牢关,张翟。
每一块木牌都是一道军令,红牌已完成,绿牌已延误,白牌尚在进行。
这座百官屏就像一面照妖镜,将每个人的勤惰都照得无所遁形。
新任工部职方司主事赵文渊整理着手中的资料,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内阁,手心不禁渗出细汗。
这便是这几日沸沸扬扬的考成法和百官屏?
正是。户部侍郎周明德颔首,自从叶小阁老设立此屏,各衙门支援前线的效率提升了五成不止。
正说着,一名书吏高声唱报:工部兵造监张翟箭矢十万支已运抵虎牢关,提前两日完成,挂红牌!
只见一枚朱漆木牌被郑重悬挂在屏风右上角,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这让在场众多官员分外羡慕起来。
这几日下来,虽然内阁没有明说什么,但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百官屏也是升官屏。
只要红牌挂的多,名字自然而然会入内阁三位大员眼中,等到战后论功行赏之时,那就是厚厚战功履历。
相反要是一直吃白牌,怕是阁老也不好意思继续尸位素餐,就这几日,这已经都不少白牌侍郎,逾期尚书了。
压力虽然大,但是每次看着那面巨大的百官屏,那种事事有着落和期限的安心感,还是充实在场着每一个官员的心。
反正叶小阁老说了,这只是战时应急之策,等到战争结束,肯定是不会用这种方法继续压榨监督百官同僚的。
当然,要是大家都觉得卷点好,陛下又大力推行,内阁首肯,想把战时考成法当成常态用来监督鞭策百官,那就和他叶大学士没什么关系了。
反正叶圣人本意是好的,只是被陛下执行坏了。
而在值房深处,内阁次辅张周正看着百官们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场面,忍不住感慨。
“叶小阁老考成法此举,真乃治世良方,以实绩论英雄,以时效定奖惩,既明且公,人心振奋啊。”
“正是,”首辅王守心也道:“往日推诿拖延之风为之一清,如今各部争先,唯恐落后。如此气象,北伐可期,国事可兴!”
........
而在另一边,叶浩然端坐在紫檀木大案后,阳光透过雕花棂窗,在他绯色官袍上投下斑驳光影,映得他沉静的面容愈发显得深邃难测。
他放下朱笔,抬眼望着眼前人,语气平和问道:“赵主事,若没记错,你祖籍是在南郡,家中老母已有六十?”
工部主事赵文渊忙躬身回答,神色有些紧张:“回小阁老,下官确是南郡人士,家中情况属实。”
叶浩然微微颔首,从案头抽出一份文书,亲自提笔批阅。
“北伐在即,京中官员若有江南家眷需安置的,可随三日后随员南迁。分外陆水两路,你父母年事已高,舟车劳顿不便,本阁已吩咐漕运司备好官船,沿途关卡一律放行。”
赵文渊闻言,眼眶微热,水路自然是要比陆路更加舒服,只是船只有限,名额不多。
他只是工部一名小小正六品主事,连这内阁都是第一次进来,却被叶浩然如此照顾,不由深深一揖到底。
“下官……多谢小阁老体恤,下官铭记在心!”
叶浩然轻轻将他扶起。
“官职大小都是为朝廷做事,赵主事不必如此。”
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值房内外。
“此事不独为你一人。凡七品以上官员,家中若有老弱妇孺愿南迁避乱者,皆可报备吏部,统一安排护送。将士在前方浴血,朝廷自当保全你们的后顾之忧。”
叶浩然的话语宛如春风般拂过值房,几位正在候命的官员无不面露感激,而这也是叶浩然需要的。
考成法和百官屏这种东西,就是拿来监督和鼓励大家内卷的,议论声音自然不少。
对于一心想做事向上爬的,自然而然是好事,但是想混日子,就觉得是枷锁了。
如今叶浩然牢牢把控着家属撤离的事宜,又兼国难当头,于情于理,大家都不敢反对他,不然自己妻儿老小就不好过了。
因此考成法百官屏,这种规矩的东西,自然是要制度化。叶浩然在创新之后,就交给几位阁老运行,保证在他出征以后,中枢高效运行即可。
而安排家属后撤的人事安排,叶浩然自然是要亲自过问,将其人情化。
此时不好好收买一下人心,让大家觉得小阁老的恩情还不完,将来谁在朝堂之上支持他的政治主张。
处理完这些,叶浩然脸色有些疲惫,轻轻打了一个哈欠。
他最近连轴转,白天处理政务,晚上上官姐姐有点粘人,天天找机会榨汁。睡着了也要在梦里修炼,炼化沧海君的龙尸。
有点废腰子。
只是叶浩然这番模样落在其他官员眼中就是另外一番模样。
本欲告退的赵文渊此刻难掩感动,传言叶阁老忠心为国,果然不假。
小阁老这一看就是为国操劳,彻夜未眠。
赵文渊忍不住涕泪道:“国事繁忙,小阁老也要保重身体。”
叶阁老闻言,只是轻轻一叹。
“国难当头,岂敢惜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