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 第984章 须难得糊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线!

虎贲军大营!

帅帐内,看着面前的使者,张统领面无表情,浑身上下都透着寒气。

统兵日久,张统领威严日甚。

使者,是桐国的使者,也许是仗着有数十万的桐军撑腰,使者毫无惧意。

“听说你们还派人去了京城?”

良久,张统领的声音终于在帐内响起。

这哪是听说,桐国派往京城的使者才刚刚抵达陆南,就落入锦衣卫的监控之中。

人数、姓名、官职,甚至每天吃些什么,张统领都一清二楚。

“延州,是帝国的延州,如今镇东军将延州困死,城内易子而食。世子派人前往京城,是想知道延州的惨状,是否会在我桐国的土地上重现。”

使者侃侃而谈。

“桐国距陆地万里之遥,镇东军目前还没有能力踏上桐国的土地。”

张统领的语气中夹杂着一丝丝的遗憾。

“张统领说笑了,走出虎贲军的大营,就能眺望到我桐国的土地。”

“你确定?”

张统领看向使者,目光如刀。

“这是事实!”

使者针锋相对。

“本帅原本想派人将你扔进延州,现在想来,似乎没这个必要。回去告诉你们的世子,只有城墙上站着帝国的军队,才算是帝国的城池。”

话音落下,张统领直接下令送客。

————

使者刚刚离去,虎贲军便开始频繁地与桐军发生摩擦。

赵方权十分自信,同时又极为谨慎,实施的反击非常克制。

双方就这样互相试探,试图摸清对方的实力。

一支万人的骑兵出现在虎贲军的后方,那是张统领麾下的虎豹骑。

这支骑兵突然出现在东线,表现得异常低调。

延州,难道真的已经饿殍遍地?

看着镇东军运到城外的粮食,知县与守将面面相觑。

这已经是镇东军送来的第三批粮食!

数量不多,如果分配得当,仅能保证城内的军民不被饿死。

不但如此,镇东军还利用投石机,将大量的传单送进了城内。

损坏了一小部分房屋,然后全城的百姓都知道朝廷在往城内送粮。

这样一来,守将就无法优先保证军队的供给。

那就饿着肚子守城吧!

京城!

皇帝召杜学士与铁学士议事。

“镇南军到了何处?”

乾清宫内,皇帝开口询问。

“镇南军已经越过边界,进入宋国。”

回话的,是铁学士。

兵部每日都有收到关于镇南军的情报,铁学士对他们的情况,自然是了如指掌。

“将山南军撤至西原休整,补充兵员。”

略一思索,皇帝做出了调整。

铁学士暗地里松了口气,弯腰应下。

山南军损失惨重,他早就想将他们换下。

“命河西军前往燕国北线,支援燕军。”

皇帝发布了第二道命令。

在黑水军的持续攻击下,燕军损失惨重,如果失去了朝廷的支持,燕王很快就会组织一场都城保卫战。

铁学士应下,不过杜学士却面露犹豫。

“杜爱卿可是有话要说?”

杜学士神情的变化,没能逃过的皇帝的双眼。

“陛下,曹亲王与燕王有隙,调河西军前往,是否合适?”

杜学士冲皇帝拱手,如实禀报。

“曹亲王识大体顾大局,必定不会横生枝节。”

通过几年的观察考验,皇帝对曹亲王的表现十分满意。

“陛下,河西经过数次征兵,青壮锐减,山南军补充兵员,不宜在河西招募。”

杜学士是首辅,他思考问题,必须从全局出发。

“你认为应该从何处募兵?”

“康宁!”

杜学士的回话没有丝毫犹豫。

“理由?”

“陛下,康亲王已彻底融入京城,朝廷又在大力发展康宁,康宁的百姓心向朝廷,忠诚绝无问题。”

皇帝听后,点头应允。

“宋王让出了一省之地,朝廷要尽快确定巡抚的人选。”

须臾,皇帝的声音再次响起。

“臣明白!”

“希望你们能挑出一员能吏。”

“陛下,此事臣已交给刘学士全权负责。”

“哦?你这办法倒是不错。”

说完后,皇帝轻声笑了起来。

三日后,八皇子、九皇子和十皇子提前开府。

在开府的同时,他们也接到了封爵的圣旨。

七皇子封为弘郡王!

其余三位皇子皆被封为国公!

至于观政的事情,圣旨中没有提及。

但是七皇子本身就有差事,八皇子又被皇帝塞进了詹事府,真正闲下来的,只有九皇子和十皇子。

淑太嫔打听到老祖宗跟前,得到了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

书,还是要读的!

文华殿,还是要去的!

住在皇宫,身份是皇子,就算先帝努力耕耘,也就那么十来位皇子。

可皇城内住着多少公爵?

西林伯还瘫在床上,淑太嫔无人商量,只能将一口闷气憋在心底。

这一切,都没能逃过杜公公的耳目,杜公公挑选出重点,瞅机会向皇帝禀报。

“王义已经杀了好几个太监,东厂那里也死了几个,为何仍未找出罪魁祸首?”

皇帝想起另一件事来。

这几年皇帝卷入的阴谋无数,可真正能查清的,却没有几件。

难得糊涂!

皇帝对这四个字有了深刻的认知。

“陛下,奴婢会敦促他们抓紧调查。”

“敦促就不必了,再给他们半月的时间,如果还是无法找出真凶,就将此案暂时搁置。”

“奴婢明白!”

“十四弟那边,让太医仔细调理。”

“喏!”

“安阳侯在做什么?”

“除了偶尔入宫探望十四殿下,也开始出门应酬。”

“常氏身边那位,死了没有?”

“没有,现在关在锦衣卫的地牢里面。”

“还是不肯招供?”

“陛下,这是块硬骨头,刘总管给他清理了三次,依旧是一个字都不肯说。”

想起那人的惨状,杜公公的心底发出了一声叹息。

“告诉他,只要他肯招供,朕不但留他一条性命,等到十四弟开府,还允许他前去十四弟身边伺候。”

“陛下——”

杜公公脸色一变。

“此人跟在常氏身边多年,又同安阳公往来密切,他一定知道些什么。”

“奴婢——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