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 第1006章 制衡是根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国!

决绝的宋王已经清空了王宫,留在都城的儿子们也都送上了城墙。

短短数日,已有三位公子前往地府与自己的母亲团聚。

七公子旧伤未愈,又添新伤,不过依旧坚守在城墙之上。

“七哥,徐军的这种打法,我们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有声音在七公子的身旁响起。

是十公子。

“这是打仗,不是在训练!”

七公子没有回头,目光依旧锁定在城外。

“七哥,有句话我憋在心里很久了,就是找不到机会。”

“说!”

七公子的语气中开始有了一丝丝的不耐烦。

“谢谢你这么多年的照顾,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还你这份人情。”

也许是接受了战火的淬炼,十公子语速平缓。

七公子听后,终于转头将视线投到了十公子的身上。

“你受伤了?”

七公子上下打量一番,目露关切。

“暂时还没有!”

十公子双手一摊,居然还挤出了一个笑容。

“这种不吉利的话,最好少说。”

七公子教训一句,随后发出了一声叹息。

其实他自己的心中也无比清楚,想下城墙,已是绝无可能。

七公子是嫡子,待遇和地位仅次于世子,备受宋王和王妃宠爱的他,对宋国有着更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由于平日里对庶出的十公子多有照顾,故而十公子愿意向他敞开心扉。

十公子没有回话,有些郑重的整了整身上的铠甲,然后冲七公子拱手弯腰。

当夜,十公子战死!

王宫内,宋王在殿内端坐,脸色在灯火的照耀下,显得十分恐怖。

相国也在,坐一旁沉默不语。

“还能坚持多久?”

良久,宋王的声音终于响起。

“坚持一两个月,还是没有问题。”

也许是沉默得太久,相国的声音有些干涩。

“多撑几日,对寡人来说并无意义,尽可能地消灭徐军,才是寡人的目的。”

“下官明白!”

相国神色凝重,郑重应下。

————

城外!

徐军大营!

帅帐之中,徐王的脸色同样十分难看。

徐军日夜攻城,死伤惨重!

拿下宋国,只是徐王的目标之一,征服天下,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就算徐国的军队数量庞大,但徐王也不愿在此处付出巨大的代价。

既然宋军打算顽抗到底,那就只能用更加猛烈的手段,将他们彻底摧毁。

宋国都城的攻防战,愈发惨烈!

宋国的都城硝烟弥漫,而京城却是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

随着官员俸禄的大幅提升,放衙之后,常有官员勾肩搭背,前往城中的酒楼消费。

此时宋国被围的消息已经传到京城,成为坊间的焦点话题之一。

有人在酒桌上向兵部的官员敬酒,询问朝廷对这场战争的看法。

“狗咬狗而已,关朝廷何事?”

兵部的官员手持酒杯,表情极为不屑。

随着朝廷实力的不断壮大,官员的底气也在逐渐恢复。

这位兵部官员的观点,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官员的想法,他们并不在乎谁输谁赢,他们只关注朝廷能从中获得多少好处。

多出一省之地,似乎勉强能够接受。

这种观点本身并没有问题,只不过内阁的几位大佬要看得更加深远。

朝廷看似占到了不少好处,不过徐国得到的好处更多。

通过灭宋一战,徐国不但实力大增,而且终于同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接壤。

当然,缓冲地带也同徐国相邻,只不过狭长的缓冲地带,无法让徐国对朝廷产生有效的威胁。

如今——

向前一步是进攻!

退后一步是诱敌!

仅仅一个贵川是不够的,三万镇南军,无法挡住数十万的徐军。

皇帝与内阁的看法一致,召几位学士入宫商议。

内阁给出的策略,是继续往贵川增兵。

“代王请求今年入朝。”

沉吟许久,皇帝说出一件与议题无关的事情。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杜学士拱手回话。

“怎么?你们怕了?”

坐在御案后面,皇帝语气温和。

“陛下,这些年来,全靠历任代王的苦心经营,才挡住了黑水军南下的步伐。如果代王入朝,就算代国地势险要,依旧无法阻止梁王的野心。”

“说到底,你们还是怕了!”

话音落下,皇帝轻声笑了起来。

杜学士的脸色有些难看,站在中央沉默不语。

“这几年代王大力扩军,除去代国世子的三万人,至少也还有三四万的长岭卒。再加上代国险峻的山势,你们还是没有信心抵挡黑水军的攻击。”

“凭什么你们认为镇南军和定南军,就能挡住徐军的进攻?”

说完后,皇帝的目光从众人的脸上一一扫过。

“陛下,目前我们无法抽调更多的军队。”

回话的,是铁学士。

“梁、徐、桐三国,军队加起来超过百万,我们有多少军队?”

皇帝看向铁学士,语速平缓。

这不是一句问话,几位大佬依旧保持着沉默。

“记住,制衡才是取胜的关键!”

这句话,皇帝几乎是一字一顿。

“陛下,要如何制衡?”

刘学士冲皇帝拱手,态度恭敬。

这只老狐狸,最近一直在寻找御前表现的机会。

“徐国最忌惮的不是我们,而是梁、桐二国。徐王越怕的,我们越是要拉拢,或者说是安抚。”

皇帝的解释简单直白。

“这两国实力雄厚,怕是不好安抚。”

刘学士显得忧心忡忡。

“想想看,他们最缺什么?”

坐久了容易腿麻,皇帝缓缓起身,开始在殿内踱步。

“梁国被陛下断了商道,恐怕财政会出现困难——”

刘学士说出自己的推测,不过显得有些不太自信。

“数十上百年的积累,哪那么容易就被掏空家底?”

皇帝缓缓摇头。

猜测被否决,刘学士只得苦苦思索。

“陛下,梁国占据陈国北境,应该会出现粮荒。”

很快,杜学士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不错!”

皇帝转头看了杜学士一眼,面露赞许。

“用粮食,我们能暂时稳住梁国,那桐国,又缺什么?”

皇帝追问一句。

桐国孤悬海外,靠着贸易和广袤的土地,累积了巨大的财富。

钱,他们是不缺的。

在从鲁国购入大量的粮食之后,桐国的世子便再也没有为粮食发愁。

除去钱粮,桐国还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