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勤王殿下首次拜访方嫔阁,目的是否单纯,他与方嫔娘娘商议后的结果,最终对陆尹有利,而且使他脱离书香阁单纯教齐乐读书的氛围,可以走进皇宫,进入方嫔娘娘的视野中,让他多少感到些解脱。
第二日清晨一大早,他在书香阁中简单吃些食物,便被勤王殿下派来送他进宫的人,用一匹快马接走了。
他和这人共骑一匹马,自己坐于他后面,到达方嫔阁门口时,遇见花公公出来迎陆尹入内,送那人离开,陆尹人至一楼那间最大的书房中,发现方嫔娘娘已坐在桌前,上摆放着厚厚的《通史》一本,旁边笔墨纸砚皆准备妥当,留下杜鹃四位贴身丫环、花公公及相合,于此屋内不同位置站立伺候,不得马虎。
“陆先生别来无恙!快请坐下,我告诉你授课技巧,你好操作自如。”
方嫔娘娘此时已视他为自己人,旁边桌内摆好几碟不同种类的糕点,和给两位准备的茶水,解除他对她信手拈来便利的疑惑,待他如尊贵的客人,不打算难为他。
“娘娘但说无妨,我洗耳恭听。”
陆尹未发现身边存在异常,端倪初露,其实喜欢她自作主张,请他来方嫔阁译《通史》的做法,老是被限制于静慈庵书香阁里,除去教书,周围连个能说得上话的人都没有,让他觉得压抑许久的情绪,终可在面前的齐国第一美处,得以释放,还是符合他年轻气盛的性格。
况且,21岁的特点,比起心有所属的异性对象,方嫔小他些的年纪,位居四等妃嫔之位,给他宾至如归的感觉,总有许多话可以当面说。
“依你的才学,一小时内能译多少字呢?”
方嫔娘娘问他道。
“少则一万字,多则两万字,参差不齐,不知这种程度,能否为你所接受?”
陆尹回答得很有把握。
“听你此言,好像对《通史》一书,甚为了解,接纳下这般重任,觉得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方嫔认为,急功近利的手段,将他从勤王殿下的掌控中,请到方嫔阁来,拿理解难度很大的《通史》,要求他物以致用,帮她去读完它,对他可能太过勉强。
他虽广览群书,但对于《通史》是否能读完,昨日勤王殿下缄口不言,没告诉她陆尹的实力,让她先引他进方嫔阁后,再考虑他的授课进程。
“几年前在老家渊潭城内,曾认识不少书友,为我收集来一本仿《通史》的古书,我拿到手后,引典考据,花费三年时间,确实将它从头到尾看个明白。所以,当前日下午,勤王殿下召见我,与我商议此事时,我已胸有成竹,能够担任为你译它下来的职位,请娘娘放心,我不是那弄虚作假之人,更不擅长插科打诨之术,肯定尽心尽力帮你读完它。”
陆尹猜出,她在试探他的学识能力,可否经受得住《通史》的考验,使他的译文计划,如期进行下去。言语之间的自信,让方嫔娘娘放下对他的担忧,点头表示赞许。
“先生真学实材,不妄此行,正合我意。如此程度,一天分配给你6个时辰,从早上8点半到11点半,下午1点半到4点半两个阶段,中午带吃饭和休息的两个小时,由方嫔阁为你准备精致餐食,餐后你在一楼宾客厅内休息至1点半,进入此书房,开始下午的授课即可。我希望每次你能译文6-8万字,一年时间译它成功,就算你不负众望,帮我个大忙。一百两银子俸劳,你当日离开前,我会付给你,这点儿你无需担心。”
方嫔娘娘此时,与皇上交涉过此事,他赞同陆尹马上进方嫔阁译《通史》的计划,并且每月为她出300两,专给陆先生的俸银,倒减轻她不少经济方面的负担。
“谢娘娘成全!对我厚爱非常,当立即从它的首页开始讲解。”
陆尹言毕,从桌上取过那本《通史》后,翻到第一页,准备授课时,被她上前把它翻至一万字之后的那页,表示前面刚读完,由此页起教就可以。
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待下午4点半时,此《通史》被陆尹翻阅自如,教得方嫔在首次学习的六个小时中,便迅速读至8万字之多。
“劳驾陆先生,用今日宝贵的几个时辰,帮我上了一天课,书内的故事情节,十分吸引人,越读越有意思,期待一周后在此书房内,仍能继续它的篇幅。给,这是你的一百两酬劳,请先生装好它。”
方嫔娘娘第一次体会到,陆尹教书的熟练,和通俗易懂的方法,很是满意他的成绩。她从腰带内,取出两锭50两银子,放在他手里,表示欣慰不已。
他没有让她感觉失望,以此助长出,她下周接着任用他译《通史》的想法,与勤王殿下昨天的约定,并未超出它的界限。
既然陆尹先生能用,而且相当好用,那么方嫔娘娘怎会对他有所怨言,感谢勤王殿下给她这种机会的同时,尤其看重陆尹的人品及才能,哪肯对他放手,想一直用他下去。
陆尹把手中的一百两银子,小心翼翼地放入怀内襟袋内,并未立即离开的样子,离方嫔娘娘很近后,低声俯她耳边,有事情想拜托她,请侍从丫环们回避下再说。
“你随我进书房内阁吧!”
方嫔听了明白,示意身边的人,守在外面的书房中,由陆尹跟她进入内阁,把话说完。
书房此内外两处,中间没有门隔断,只形成一空阔通道,所以,保证方嫔安全后,侍从们守于外面,等陆先生和她谈话结束,由内阁出来,再围到方嫔娘娘身边。
陆尹引她至内阁圆形镂空木窗前,与她站立着,小声地说出他所说的话,原来和吾王殿有关。
“娘娘煞费苦心,以读《通史》为契机,说动皇上将我从书香阁内请至方嫔阁中,译它完整,应该不止读书那么简单吧?”
陆尹见她并不排斥自己,索性提前讲出他的顾虑。
“先生此话何意?我千辛万苦,经昨天一上午的功夫,与勤王殿下商谈的结果,是他口中那般吹毛求疵,无中生有地去招惹你,好不容易成全和你首天的合作,你把话最好说清楚些,除了认为我拿《通史》来读,是有备为之外,还具有什么含义啊?”
方嫔娘娘原来打算给陆尹结过钱,送他离开方嫔阁后,再回屋内休息,养精蓄锐,筹备接下来的其它事宜。现在被陆尹看出它的不实用意,询问于她,让她需明白他的想法。
“你读《通史》,我没意见,只是前后发展衔接下来,似乎你请我几次,先提吾王殿内教齐乐读书,被吾王僵持,难以突破,现改弦易辙,换成到你处,教你读它,竟一年之久。你不觉得,它们之间紧密联系,具有不可分割的利益吗?”
陆尹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想从她口中问出其内虚实。
“先生莫非要反悔?”
方嫔娘娘听他话里有话,心里不免打起小鼓,神情看上去有些紧张。
“岂敢,岂敢!我按照你规定的章程,教读《通史》,皇上和勤王殿下可都知晓的,怎敢违背它,给你带去不便呢?”
陆尹抑扬顿挫的语气,总让她感到很不舒服,又无从下手,只好任他接着说。
“那你拿了今日的钱不马上回静慈庵去,带我到这安静的地方,究竟想说什么?”
方嫔娘娘大为不解道。
“不麻烦的,娘娘。你本领通天,连一直挡在我和你之间的勤王殿下,都不避讳,当机立断从他眼皮子下面,把我由书香阁里接到方嫔阁中,虽然每周只一天时间,但日积月累后,也不少天数的,你只需在吾王殿那里奉承我一番,表示如今我授教于你处,对《通史》尤为通晓,才能过人,让他目前急于任用却仍空闲无人能及的齐吾老师一职,显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想他肯定经不住你的软磨硬泡,最终同意我进吾王殿。到时,你就如愿以偿,借此机会,呼风唤雨,被皇上器重,早日晋升。”
陆尹觉得,今日此刻讲出这个心愿,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若耽搁至下周再见面时,其中变数,可能不会那么好由他把握,所以,斗胆献出真言,希望机智过人的方嫔娘娘,给他扶摇而上,进入吾王殿的机会,实现它后,定感激不尽,愿为她效犬马之劳。
“陆先生好个聪明之人,料我请你译《通史》,另有隐情,想搓合与吾王殿的好事,不是不行,只要你尽心尽责,我可以帮你这个忙。”
方嫔娘娘以为,他有什么过分的要求,使她感到头疼,说到头来,与她暗中计划的,异曲同工之妙,皆针对高傲的吾王殿下而去。一人之力,难断众箸。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有娘娘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其它无事要谈,娘娘随我出此内阁,我将离开方嫔阁,回静慈庵中。”
陆尹的心事,由此得到突破,自然喜欢她的随遇而安,和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