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权力巅峰之官场风云! > 第1287章 用疾病当生意的人渣砖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87章 用疾病当生意的人渣砖家

疾控中心的会议室里,投影仪正播放着黄旭美的采访录像。

肥头大耳的男人坐在真皮沙发上,油亮的额头反射着灯光,对着镜头侃侃而谈:“艾滋病患者就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我们甚至应该欢迎国外的感染者来我国生活,这才是大国胸怀嘛。”

周志高的指尖在会议桌上轻轻敲击,桌面的木纹被震得微微发颤。

林昊递来的专家名单上,四十多个名字被红笔圈成密密麻麻的圆点,每个圆点旁边都标注着“境外资金来源”:黄旭美从某国际卫生组织领取“顾问费”,每月十万美元。

某病毒学教授的实验室,50%的经费来自境外药企,而这家药企的主打产品,正是抗艾药物。

“他们把传染病当成生意。”苏晴的声音带着愤怒,她翻开黄旭美的论文集,某篇《论艾滋病患者的社会融入》的参考文献里,赫然引用了境外机构的“研究成果”,建议取消入境人员的艾滋病检测。

“这篇论文被卫健委采纳,去年有三千多名未检测的境外人员入境,其中确诊艾滋病的就有八十七人。”

网络上的舆情像被点燃的火药桶,#黄旭美 卖国#的话题下,有网友贴出某艾滋病村的照片,村民们因为外来感染者的流入,发病率三年上涨了2000%。

“我们村的小学都停课了,”这条评论被顶上热评,“黄教授却说这是‘文明进步的阵痛’,他怎么不让自己的孩子去阵痛一下?”

周志高盯着黄旭美办公室的搜查记录:保险柜里藏着三本护照,其中一本的出入境记录显示,他每月都要去东南亚“考察”,而那些地区正是艾滋病高发区。

更讽刺的是,男人的体检报告显示,他每年都要自费做三次艾滋病检测,家里的消毒水比酒柜里的茅台还多。

“这叫严于律人,宽于律己。”林昊指着黄旭美的朋友圈,某条动态写着“与外国友人共进晚餐,感受多元文化”,配图里的黑人男子,后来被证实是某跨国黄色集团的头目。

“我们查到,他所谓的‘国际交流’,其实是帮境外感染者伪造健康证明,每人收费十万元。”

审讯室里的黄旭美还在摆专家架子,金丝眼镜后的小眼睛透着狡黠:“我这是为了医学进步!当年麻风病也被歧视,现在不也能正常生活?”

他突然拍着桌子喊,“你们这是干涉学术自由!我要向国际组织投诉!”

老郑甩出份录音,是黄旭美和境外机构的通话:“只要能让更多感染者进来,你们承诺的那五千万‘研究基金’,可别忘了打过来。”

紧接着播放的视频里,男人在酒局上对某药企代表笑:“放心,明年的抗艾药物采购清单,我让学生多写几篇‘推荐论文’。”

黄旭美的防线瞬间崩塌,突然瘫在椅子上,油乎乎的手指抓住铁栏杆:“是他们诱惑我!那些境外机构说,只要我配合,就能提名诺贝尔奖......”

他突然像想起什么,“我还知道其他人的事!某传染病医院的院长,把隔离病房改成了‘VIp套房’,专门收治境外感染者,每天收费一万元......”

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一张覆盖全国的利益网浮出水面。

某海关检疫处处长,收受贿赂放行无健康证明的入境人员。

某高校的“防艾协会”,实际是境外势力资助的“感染者安置中心”。

甚至有位卫健委的官员,在黄旭美的建议下,取消了对血站的hIV检测频次,导致某省出现了十例输血感染艾滋病的病例。

“他们把国门当成了菜市场的栅栏。”周志高站在入境检疫处的监控室,看着某“VIp通道”里,检疫人员对个体温超标的黑人视而不见。

屏幕上的时间戳显示,这天正是黄旭美提交“优化入境检疫流程”建议的第三天。

网络上突然爆出黄旭美的“双面人生”:白天在电视上呼吁“关爱感染者”,晚上却在小区业主群里发“警惕黑人租客”。

给学生上课说“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却因为保姆和艾滋病患者的家属有过接触,把人家辞退了。

某网友评论:“这哪是专家,分明是影帝。”

周洛汐的“食品安全监督队”,自发组织了“健康防线”宣传活动。

少女举着自制的海报在街头讲解:“不是歧视感染者,是要科学防控。”

她身后的展板上,贴着黄旭美被查处的新闻,旁边写着“伪科学比病毒更可怕”。

在清理黄旭美实验室时,技术人员发现了份恐怖的“实验计划”:打算在某高校的游泳池里,投放含有hIV病毒的溶液,“观察日常接触的感染概率”。

苏晴的声音带着后怕:“幸好我们及时查处,不然不知道会有多少学生遭殃。”

最高检的通报下来时,周志高正在部署“国门卫士”专项行动。

黄旭美因“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四十多名涉案专家全部被吊销资格证,境外资助的23家“公益组织”被取缔。

某国际卫生组织发来抗议照会,被外交部怼回去:“我们欢迎正当的学术交流,但绝不允许把龙国当成实验场。”

疾控中心的新宣传栏里,贴着任静的照片,旁边写着她生前说的话:“保护人民的健康,比任何论文都重要。”

苏晴带着年轻干部在广场搞宣传,小姑娘的声音清亮:“科学需要开放,但更需要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十四亿人的生命安全。”

离开疾控中心时,周志高看着墙上的标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突然想起黄旭美论文扉页的题词:“为真理而献身”。

两个同样的学术理想,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他掏出手机,给刘晓雅发了条信息:“放心,宝宝将来的疫苗,我亲自盯着生产。”

手机里弹出林昊的消息:“境外机构试图通过学术期刊抹黑我们的防疫政策,被我们联合国内学者怼回去了。”

后面跟着张截图,某篇批驳文章的末尾,写着“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周志高望着窗外的阳光,疾控中心的院子里,新栽的白杨树正在抽芽。

他知道,与这些“白袍蛀虫”的斗争还会继续,但只要守住科学的底线,守住人民的健康,就没有人能动摇这个国家的根基。

就像那些挺拔的白杨,纵然经历过虫害,依旧会向着阳光生长,守护着脚下的土地。

至于黄旭美这些所谓的砖家叫兽,都会落网,一个也不会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