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权力巅峰之官场风云! > 第1308章 扶贫模式正确才能有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08章 扶贫模式正确才能有效

金盆乡的晒谷场铺满了新割的稻子,周志高蹲在谷堆旁,指尖捻起颗饱满的谷粒。

远处的药材基地里,村民们正给天麻搭遮阳棚,塑料布在山风里鼓得像面面白帆。

乡书记举着个铁皮喇叭喊:“按昨天排的工分,男劳力一天八分工,妇女同志六分,学生娃摘草药算三分工!”

“周部长,这法子能行吗?”村主任的解放鞋沾着泥,手里的记账本边角卷得厉害。

某页的“分红方案”被红笔改得密密麻麻,“前期投了钱的多拿三成,出工多的多拿两成,保底的够吃穿,就怕有人觉得不公平。”

周志高指着晒谷场边的黑板,新漆的白墙上用粉笔写着“金盆乡集体经济章程”。

第三条“多劳多得”四个字被描得格外粗,旁边画着个简易的天平,左边是镰刀,右边是钞票。

“当年在长福镇,我们分玉米也是这么算的。”他突然笑了,“有个懒汉想混工分,被他娘拿着扫帚追了半条街。”

药材收购商的卡车刚停在村口,就被村民围得水泄不通。

穿西装的老板举着检测报告喊:“天麻的有效成分达标,按说好的价格,每斤再加五块!”

人群里爆发出欢呼,有个老太太数着手里的钞票,突然抹起眼泪:“这比种玉米强十倍,俺家娃的学费有着落了。”

周志高的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林昊发来段视频。

南省某制药厂的车间里,工人正在分拣药材,包装上印着“金盆乡直供”的字样。

年轻干部的声音带着兴奋:“我们按您的意思,让厂家和村里签了保底协议,就算市场降价,也保证村民不亏本。”

谢正风带着审计组在仓库里核实时,发现了猫腻。

老书记的布鞋踩在麻袋上,指着某捆黄芪的标签:“这明明是一等品,却标着二等品。”

他突然扯开麻袋,里面的药材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收购商想压价,跟村会计串通好了,每斤能多赚三块。”

审讯室的灯泡忽明忽暗,村会计的手指在供词上抖得不成样。

“俺就是一时糊涂。”男人的补丁衬衫被汗水浸透,“那老板说,事成之后给俺家娃买台电脑。”

他突然撞向墙壁,“俺对不住村里的老少爷们,他们还等着这笔钱买种子呢。”

周志高把追回的赃款分到村民手里时,晒谷场的广播正在播放新闻。

“境外某医药巨头恶意打压国产药材价格,我商务部启动反倾销调查。”乡书记突然关掉广播,举起铁皮喇叭喊:“周部长说了,以后咱们的药材不光卖给国内,还要卖到国外去,让洋鬼子也尝尝咱金盆乡的天麻!”

水产养殖场的堤坝上,周志高望着网箱里的鲈鱼。

技术员的防水服沾着鱼鳞,手里的记录本上记着水温、酸碱度,还有村民的投工次数。

“按这个长势,年底每亩能出八百斤。”他突然指向远处的冷库,“那是省里拔款建的,打氧设备二十四小时开着,再也不怕鱼缺氧死了。”

有个瘸腿的男人拄着拐杖在堤坝上转悠,裤管空荡荡的。

“俺能做些啥?”他的声音比山风还低,“俺在煤窑里丢了条腿,啥重活也干不了。”

周志高指着岸边的记数牌:“你负责登记投饵量,一天给你算五分工,跟妇女同志一样。”

男人的拐杖突然掉在地上,眼泪砸在青石板上。

“俺以为这辈子就是个废人了。”他摸着记数牌上的刻度,指腹在“5月12日”那行停住,“那天是俺娘的忌日,她总说‘人活着,就得有点用处’。”

网络上的“集体经济”话题火了起来。

有博主直播金盆乡的分红现场,镜头里的老太太数着钞票笑出皱纹,配文“这才是共同富裕的样子”。

某经济学家评论:“周书记这套模式,把村民的积极性拧成了一股绳,比单纯发扶贫款管用十倍。”

林昊在南省的招商会上,把金盆乡的产品推到了外商面前。

年轻干部的领带系得笔直,手里的样品盒里,天麻、鲈鱼干、高山果蔬摆得整整齐齐。

“这是我们的有机认证。”他突然提高音量,“价格比市场价高两成,但质量绝对过硬,童叟无欺。”

某国的采购商突然冷笑,用生硬的中文说:“你们的药材农残超标,我们是不会要的。”

林昊突然打开投影仪,屏幕上的检测报告全是外文,“这是德国实验室的结果,比你们的标准还严。”

他顿了顿,“你们去年进口的药材,有三成是从我们这里转口的,只是换了个包装。”

周志高站在果蔬大棚里,望着滴灌系统给草莓浇水。

水珠落在鲜红的果实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

乡书记的铁皮喇叭在远处喊:“供销社的同志来了,要收草莓做果酱,五块钱一斤,现摘现结!”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竹篮跑过来,篮子里的草莓红得像玛瑙。

“周叔叔,这是俺摘的,没坏果。”她仰着晒得黝黑的小脸,“老师说,卖了钱能给学校买台钢琴。”

周志高蹲下来帮她把篮子扶稳,指尖在草莓上碰了碰,温热的。

他想起刘晓雅发来的视频,乐乐正抱着个玩具钢琴乱弹,洛汐在旁边喊:“弟弟在为金盆乡的小朋友伴奏呢。”

谢正风在审计养殖场账目时,发现了份特殊的记录。

某页的角落里,记着村民帮五保户王奶奶挑水、喂猪的次数,每次都折算成半分工。

老书记的钢笔在上面画了个圈,旁边写着“这才是集体经济的根”。

傍晚的山路上,周志高望着背着药材的村民往家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串串移动的惊叹号。

他知道,金盆乡的致富路才刚起步,境外势力的刁难也不会少。

但只要这分红榜上的字迹越来越清晰,只要村民手里的钞票越来越厚实,再陡的山路,也能走出平坦来。

周志高的各种政策,不是纯粹的给钱扶贫,而是帮助民众们搞产业,让他们可以在劳动中获得收益,这比直接给钱要有用得多,也不会滋生只知获得补助的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