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市巡察组驻点的会议室里,晨光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投下明暗交错的条纹。
周志高将一份《寒市整改监督细则》推到组员面前,指尖划过“明督转暗察”的条款,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一个月明面上监督,重点盯紧学校食堂的食材采购、医院的医生在岗情况、保障房的施工质量,每天提交巡查日志。”
“等明督期结束,你们三人分成两组,隐藏身份在寒市待半个月,去菜市场、社区、偏远村落走访,看看整改是不是真的落到了实处。”
组员李岩拿起细则,眉头微蹙:“周部长,要是暗察时发现问题反弹,比如学校又用预制菜,我们该怎么处理?”
“先固定证据,不要打草惊蛇。”周志高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暗中记录清楚时间、地点、涉及人员,等暗察期结束,汇总成报告上报。”
“到时候我们再联合寒市纪委,一起问责,让那些想敷衍了事的人知道,监督不会断档。”
另一位组员王芳补充道:“我们要不要提前和寒市的社区工作人员打好招呼?方便暗察时获取信息。”
周志高摇了摇头:“不行。暗察就要彻底隐藏身份,最好扮成外来务工人员或者租房的租客,这样才能听到老百姓的真心话。”
“要是和社区打招呼,消息很容易泄露,我们看到的就又是‘表演’了。”
交代完工作,周志高又去了寒市市政府,和市委书记赵国梁、市长陈明做最后的沟通。
“巡察组留下的半个月暗察期,你们不用刻意配合,也不用安排人陪同。”周志高的语气平静,“我要的是寒市最真实的样子,哪怕有问题,我们一起解决,也好过捂着盖着,最后酿成大错。”
赵国梁赶紧表态:“周部长放心,我们一定不会干涉巡察组工作。”
“这段时间我们也在完善长效机制,比如学校的食材采购要公开招标,医院的服务评分和绩效挂钩,保障房的质量检测邀请业主全程参与,争取让整改效果能长期保持。”
周志高点点头,心里清楚,建立长效机制才是治本之策。
他站起身,拿起放在椅背上的外套:“那我就不多留了,寒市的情况就拜托你们了。要是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
车子驶离寒市时,老郑从后视镜里看着周志高望着窗外的眼神,忍不住问道:“周部长,您是不是还担心寒市的整改会反弹?”
“担心是肯定的。”周志高叹了口气,“但我们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要看寒市班子的执行力,还有老百姓的监督力度。”
“希望他们能记住这次的教训,真正把民生放在心上。”
经过四个小时的车程,两人终于抵达日市。
刚驶进市中心经济区,眼前的景象就让人眼前一亮,宽阔的马路一尘不染,路边的花坛里鲜花盛开,行人过马路时自觉遵守红绿灯,商场门口的服务员微笑着迎接顾客,完全符合外界对“高素质日市”的评价。
“难怪日市的名声这么好,单看这市中心,确实配得上‘文明城市’的称号。”老郑忍不住感慨。
周志高却没有放松警惕:“别着急下结论,我们去郊区看看。”
车子驶离市中心,沿着主干道往西边走。
越往外走,景象越荒凉,原本干净的马路变得坑坑洼洼,路边的垃圾桶倾倒在地,垃圾散落一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异味。
当车子拐进一条隐藏在主干道旁的巷子时,眼前的景象更是让两人震惊。
巷子两侧的墙壁上布满了涂鸦和小广告,地面上污水横流,几个穿着暴露的姑娘靠在墙边,看到路过的车辆,就挥着手招揽生意。
不远处,几个光着膀子的男人围着一个水果摊争吵,脏话此起彼伏。
“这……这和市中心简直是两个世界。”老郑的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
周志高让老郑把车停在巷口,两人下车步行。
刚走进巷子,就有一个穿着吊带裙的姑娘凑上来,语气轻佻:“大哥,要不要进来坐坐?价格便宜。”
周志高赶紧摆手,假装是来找人的:“不用了,我们找张老板,他在这附近开了家五金店。”
姑娘撇了撇嘴,转身走回墙边,嘴里还嘟囔着:“又是来找人的,没劲。”
两人在巷子里转了一圈,发现这样的“站街姑娘”还有十几个,大多集中在巷子深处。
而巷子两侧的居民楼里,时不时传来夫妻吵架、孩子哭闹的声音,窗户上的玻璃有的已经破碎,用塑料布糊着,看起来破败不堪。
“大爷,请问这附近有没有五金店?”周志高走到一个坐在门口抽烟的老人身边,轻声问道。
老人抬起头,上下打量着两人,语气里带着几分警惕:“你们是外来的吧?这附近哪有什么五金店,都是些不正经的买卖。”
“你们还是赶紧离开,免得惹麻烦。”
“为什么没人管啊?”老郑故意问道,“日市不是文明城市吗?”
老人冷笑一声,吐出一口烟:“文明城市?那是市中心的事!到了我们河西,谁管你文明不文明?”
“再说了,那些姑娘背后有人罩着,派出所的人来了也是走个过场,根本不管用。”
“河西?”周志高心里一动,“那河东呢?”
“河东比我们河西强点,但也好不到哪去。”老人的语气里满是不屑,“不过他们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说我们河西是‘贫民窟’,我们还觉得他们是‘假清高’呢!”
“这日市啊,就被一条大河分成了两半,河东瞧不起河西,河西看不上河东,天天互相骂,谁也别想好过。”
周志高的心里燃起怒火。
他没想到,外界口碑极好的日市,竟然隐藏着这么多见不得人的事,身体交易泛滥、环境卫生恶劣、区域矛盾尖锐,这些问题要是不解决,所谓的“文明城市”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假象。
两人回到车上,周志高掏出手机,拨通了日市市委书记的电话。
“我是巡察组的周志高,现在在日市河西的为民巷。”
“这里有大量人员从事身体交易,环境卫生极差,还有群众反映区域矛盾突出,你们怎么解释?”
电话那头的市委书记张力瞬间慌了,他没想到周志高会突然来日市,还直接去了河西的偏僻巷子。“周部长,您……您怎么突然来了?也不提前打个招呼。”
“为民巷的情况我们之前也接到过举报,正在安排整改,没想到……”
“正在整改?”周志高的声音陡然提高,“我刚才在巷子里看到至少十几个站街女,垃圾遍地,争吵不断,这叫正在整改?”
“张力同志,你们就是这么对待民生问题,这么维护日市的名声吗?把好的一面展示给外人看,把问题都藏在角落里,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是对老百姓的不负责任!”
张力被骂得哑口无言,只能连连道歉:“周部长,是我们工作不到位,我现在就安排人去为民巷处理,一定给您一个交代。”
“不用了,我已经让省公安厅派警力过来了。”周志高的语气冰冷,“另外,我要求你们立刻成立专项小组,一是彻底整治为民巷及周边区域的色情交易和环境卫生,二是调查区域矛盾的根源,制定解决方案,三是对全市范围内的偏僻巷子进行排查,看看还有没有类似的问题。”
“三天后,我要看到初步的整改效果,要是看不到,你这个市委书记就别当了。”
挂了电话,周志高看着窗外依旧在招揽生意的姑娘和争吵的人群,心里满是沉重。
他知道,日市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彻底解决,需要时间和耐心。
但他有信心,只要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再加上严格的监督,日市一定能摆脱现在的困境,真正配得上“文明城市”的称号。
“老郑,我们去河东看看,了解下区域矛盾的具体情况。”周志高的语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