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春到江南花自开 > 第410章 功德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理宗端坐在龙椅之上,听着朝堂之上官员们激烈的争论,他的眉头紧锁,也感到了有些纠结,一时之间难以做出决定了。

贾似道因为阎贵妃、董宋臣、丁大全、和马天骥四人内外勾结把持朝政的事情,对她十分的反感。他原本是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发表意见的,但见朝堂之上乱作一团,作为丞相,他也不能再保持沉默了。

贾似道扭头看向身后的群臣,大声的说道:“大家还请安静一下。”众臣知道贾丞相要说话了,原本嘈杂的局面也逐渐安静了下来。

贾似道这才转过身来,面向宋理宗,拱手说道:“圣上对阎贵妃情深义重,足见圣心仁厚。阎贵妃若是泉下有知,想必也会感念圣上的怜爱之心的。”

宋理宗听了贾似道的话,点头感慨道:“朕痛失爱妃,心中的悲痛和哀伤,的确是希望阎贵妃能感受得到啊!”

贾似道连忙说道:“圣上至诚之心,定能直通天地,想来阎贵妃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受到的。不过贵妃生前全力辅佐圣上,倘若她知晓了圣上因为自己的离去而太过悲伤,甚至为此耽误了国事,想必阎贵妃的内心也会感到不安的。”

宋理宗闻言沉默不语,贾似道则继续进言道:“圣上,如今临安天气炎热,阎贵妃的灵堂之内即使放置了冰鉴,恐怕身体也难以长久的保存。依臣愚见,圣上或可辍朝三日以表哀思,然后可将阎贵妃的遗体移往吉庆山月桂峰,安置在圣上特意为贵妃所建的功德寺之中,不知圣上意下如何呢?”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所谓的功德寺,乃是中国古代佛教寺庙的一种特殊类型,通常与皇家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类寺庙在规模和规格上都相对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功德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种主要是用于追荐亡魂、追思英烈等。这种类型的寺庙虽然不多,但也是存在的,比如说南宋宁宗时期的褒忠衍福禅寺。

这座寺庙位于西湖之畔,原名智果观音院。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宋宁宗下令将该寺庙改建为岳飞的功德寺,并赐予匾额“褒忠衍福禅寺”。

这座寺庙现在就是举世闻名的西湖岳庙。

而另一种功德寺则是专门为皇室、贵族祈福或者积累功德而建造的。在个人看来,宋朝最为着名功德寺就当属宋理宗为阎贵妃祈福,所兴建的“显慈集庆寺”了。

在许多古代的书籍中,“显慈集庆寺”常常被简称为“显庆寺”或者“集庆寺”。阎贵妃在被册封为贵妃的第二年,宋理宗就特意下令为她修建了这座寺庙。

集庆寺背靠月桂峰,面朝瑞云山,不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而且寺中殿阁的匾额都是由宋理宗亲自题写的。周密就曾经在他的《武林旧事》中称赞集庆寺:“金碧为湖山诸寺之冠。”

集庆寺在修建的过程之中,曾经侵占了灵隐寺东边的菜园,灵隐寺对此也毫无办法。非但如此,阎贵妃的父亲还看中了灵隐寺的一棵参天古松,甚至想砍了为集庆寺所用。

这下灵隐寺可说什么也不干了。于是一个叫元肇的老和尚就写了一首诗,请人送到了宋理宗的面前。这首诗是这么写的:

不为栽松种茯苓,只缘山色四时青。

老僧不许移松去,留与西湖作画屏。

宋理宗见了这首诗后,也感觉有些不好意思了,这才保留下了这棵古松。

周密在他的《癸辛杂识》中还写了一篇叫《阎寺》的文章,这里面也记载了一个小故事。

故事说有人不满集庆寺的奢靡,于是偷偷的在集庆寺里悬挂了一副对联,上面赫然写着:“净慈、灵隐、三天竺,不及阎妃两片皮。”这副对联虽然讽刺意味十足,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集庆寺规模的宏大。

不过可惜的是,在破四旧的时候,光杭州市就有一百多座寺庙遭到了拆除和毁坏。就连岳庙也未能幸免,岳武穆都被人从坟里挖出来挫骨扬灰了,更别说集庆寺了。

于是这座“金碧为湖山诸寺之冠”的壮观寺庙,也在这场浩劫中灰飞烟灭,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言归正传,却说贾似道偷偷观察着宋理宗的表情,见他还是有些犹豫,于是便继续劝道:“圣上,集庆寺一带比较的凉爽,也便于阎贵妃遗体的保留。而且他与灵隐寺相邻,正好可以请灵隐寺的高僧和集庆寺的高僧一起,为阎贵妃做一场七日的水陆法会,超度她的亡灵。如此一来,不但朝廷的政务不废,而阎贵妃身后的哀荣更显,不知圣上意下如何呢?”

听贾似道提起了阎贵妃的功德寺,宋理宗的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了从前。他仿佛又看到了自己陪着阎贵妃一同前往集庆寺的场景。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快到集庆寺的时候,阎贵妃非要下轿步行,宋理宗便也跟着下轿了。

他们沿着山间小径缓缓前行。一路上,溪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当时阎贵妃的心情格外愉悦,她轻盈地走在前面,不时回头与宋理宗相视一笑,那笑容如春花般绽放,让宋理宗也不禁心花怒放。

想到这里,宋理宗缓缓的点头道:“阎贵妃对集庆寺情有独钟,而且那里也是她的功德寺,贾丞相的建议甚为中肯,就照此办理吧。”

礼部尚书陈宗礼见宋理宗点头同意了,心中略微松了一口气,但是阎贵妃的丧葬等级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让他感到有些棘手,正想着该如何劝谏呢,不料马光祖却已经跨步而出了。

马光祖的心里其实比陈宗礼更关心此事。原来皇后级别的人物去世了是要修陵的,而贵妃去世了修的就是墓了,这两者之间区别可就大了。

马光祖不仅担任着掌管财政的户部尚书一职,还兼任临安知府。如果真的要为阎贵妃建陵,他不仅需要负责筹集巨额的资金,还要负责征集民夫。这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都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他能不着急吗?

马光祖对宋理宗拱手施礼,诚恳的说道:“圣上,现今谢皇后身体依然安康,此时若是逾制为阎贵妃修陵的话,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还望圣上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