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边,蔡琰和谢道韫合奏着《幽兰操》,作为整个笄礼的背景音乐。
场面被渲染的就非常的典雅。
由女员工或是笄者姐妹担任的有司上礼台,手上端着罗帕和发笄。
笄者转向东坐,
随后正宾念祝词。
用的是先秦的土冠辞。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原本的礼节,该是正宾来加笄的,然后赞者象征性正一下笄,但景区条件有限,也没法真的让台上四个一一服务,那样的话,今天就光做头发得了。
所以这一步就由赞者来啦。
有些赞者是由自己姐妹担任的,则是在此时都忍不住悄悄话了。
“整好看点啊,要不然下午轮到你,我给你整鸡窝头。”
“安啦安啦,我的本事你还不放心咩~”
“嗅嗅~嗯?没用我送你那个洗发水吗?”
“用了呀,太干了,咱发质不一样。”
“好叭,嗅嗅,姐妹你好香啊~”
“滚~”
当然,姐妹做有司的也这样。
嘴里调笑着,手里拿起精美的玉笄,开始盘发。
一番整理后,发笄成,这还没完,现在得起身去到一旁预备好的更衣室。
换上搭配发笄的素衣襦裙。
此为一加。
原本百名采衣少女,此时是百名襦裙少女。
回至台上,向着父母,正宾展示一圈后,面向父母亲,行正拜礼。
表达对父母的生养之恩。
此为一拜。
接着就是要二加了。
继续向东坐,此时的笄者少女们,可能是刚才的礼仪感染的原因,都是安安静静的,毕竟,大部分作为南方人,刚才真是生来第一次跪拜父母亲。
往后就要长大了,十八岁了。
(此为防杠:能带孩子来这个仪式的,原生家庭不会糟糕。)
二加就比较繁杂些了,由正宾亲自加发钗。
四列坐席,每人负责一列。
每至一席,则以盥洗手,颂祝词:“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随后赞者为笄者取下发笄,正宾再为笄者簪上发钗。
一个个的过去,每人也得负责二十五人,好在盘发这事已经在一加的时候做了,不然也是费时费力。
再接下来,还得起身,去更换曲裾深衣。
依旧的展示一番后,朝着礼台前的正宾行揖礼,这是表达对前辈,长辈的尊敬。
如此二拜成。
最后的三加,则是由父母亲自来了。
一个个孩子家长眼里还通红着,在台下洗手后走到女儿面前。
一个单亲妈妈流着泪看着女儿此时的样子。
十年的苦在这一刻似乎都不算什么了。
女儿长大了。
夫妻俩小小声的激动着说着话上台。
“我女儿随我,多俊。”
“呸,明明随的我,要随了你就完了。”
甚至有不是父母亲的,比如一个女生,台下十几个父母亲都快打起来了。
十几个穿着西装或是中山装还有军装的中年人闹腾的呀。
“哎!建军以前和我最好了!得我去!”
“放屁!建军以前是我上铺!懂不懂上下铺的兄弟啊,我去!”
“都闭嘴,我这条命是建军抢下来和兰芝救的,就该我上去!”
“不行,上次骚扰妍妍的混混是我打残的,我有功啊,该我去!”
“石头剪刀布!”
“好!不许耍赖啊!”
虽然挺吵的,但周围没人嫌弃和打扰,而是纷纷投以敬意。
从对话可知,他们说的那对夫妇,台上姑娘的父母,已经不在了。
这是十几个战友,十几对父母,都是台上姑娘的父母。
再看台上的姑娘,早已满眼热泪。
一番折腾后,所有家长到位。
四位正宾这才继续祝词:“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赞者为笄者去发钗,家长和自己女儿对坐着,无比郑重的拿起有司托盘上的金银珠翠钗冠,为女儿戴上。
接着又是起身,换上了最后一套衣服,大袖礼衣。
着大袖礼衣与钗冠出来后,三拜,这一次,是注目礼与红旗。
三种拜礼,糅杂起来,其实四个正宾也是觉得有点,咋说呢?怪怪的。
不过人家孔子都觉得这样好,甚至红旗都是他找官方请来的,有编号的那种。
那必然是一万个支持啊。
甚至大家都打算以后回去后也把古代冠礼笄礼改良一下。
最后是聆训环节。
亲子对坐,聆听父母教诲。
换了一些不太好的家庭,这一步非得吵起来不可。
但幸存者偏差的原因,能来这儿的,水平就不会低。
自然又是一番感动场面。
最令人感动的,还是那十几个父母。
别人是面对面聆听,他们倒好,把闺女围起来了。
又哭又笑的,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