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室里,那股发现突破口后短暂的兴奋与激动,正如同退潮般缓缓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沉重、也更为清晰的紧迫感。
张亮还在反复回放着王德海登上大巴的最后画面,试图从他僵硬的背影中再多解读出一些信息。而赵承平,则已经转身走出了监控室,站在嘈杂的车站走廊里,拨通了京州单位领导孙局的电话。
手机贴在耳边,周围旅客的喧闹、广播的报站声、孩子们尖锐的笑闹声,仿佛都被一道无形的墙隔绝开来。他的世界里,只剩下电话那头沉稳的呼吸声。
“孙局,安和这边有结果了。”赵承平的声音压得很低,但每一个字都清晰而有力,“我们查到了王德海的去向。他在一年前离开旅馆的当天,就购买了长途汽车票,目的地——省城。”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消化这个信息的份量。然后,孙局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预料之中的凝重:“省城……果然是去了人海里。辛苦了,承平。”
“这是我们目前能掌握的最清晰的线索,”赵承平继续汇报,“我请求,立刻前往省城,沿着这条线继续追查。时间拖得越久,他留下的痕迹就越淡。”
“我同意。”孙局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我已经预料到会有这个可能。我已经和省厅那边打了招呼,你到了之后,直接去省厅刑侦总队找李建军副总队长,他会安排专人协助你。记住,你是主力,他们是配合,但一定要尊重当地同志,通力合作。”
“明白!”
“省城是龙潭虎穴,人口千万,流动复杂,比安和这种小城要难上百倍。”孙局最后叮嘱道,“你一个人,凡事多加小心。那个‘鬼影’的能量我们至今还没摸透,王德海既然是重要一环,他身边就一定布满了看不见的风险。注意安全,随时保持联系。”
挂断电话,赵承平深吸了一口车站里混浊的空气。那股熟悉的、大战来临前的紧张感,混合着期待与压力,在他的血液里奔腾。
他回到监控室,对还在研究录像的张亮说:“小张,你留在这里,把我们这两天走访的笔录整理归档,跟安和市局这边做好工作交接,特别是感谢一下车站派出所的老刘。招待所的账结一下,然后买明天的车票回京州归队。”
张亮猛地抬起头,脸上写满了错愕和不解:“赵队,那我呢?你不带我一起去省城?”
赵承平看着他年轻而急切的脸,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中既有不容置疑的命令,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省城的情况完全未知,我需要先过去摸清底细,建立联系。你把后方的工作处理好,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这是命令。”
张亮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明白这是最合理的安排,只能用力地点了点头:“是!赵队,你一个人在那边,千万注意安全!”
没有多余的告别,也没有片刻的耽搁。赵承平背上自己那个简单的行李包,就在这个他刚刚找到王德海踪迹的车站里,买了一张最近一班开往省城的车票。
车票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半。与一年前王德海离开的时间,几乎相差无几。
当他坐上那辆缓缓驶出车站的长途大巴时,一种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他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追逐,正踏着猎物一年前留下的脚印前行。车窗外的景物开始向后飞速倒退,安和市这座留下他们两天艰辛与汗水的小城,渐渐被抛在身后。
车厢里很安静,只有发动机低沉的轰鸣和轮胎碾过路面接缝时发出的“咔哒”声。赵承平没有像其他乘客那样或是睡觉,或是玩手机。他只是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但大脑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运转。
一年前的王德海,也曾坐在这趟车上,望着同样的风景。他当时在想什么?是终于摆脱了某种追逐的如释重负,还是即将奔赴某个未知任务的忐忑不安?
省城。
这个名字,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王德海,也吸引了现在的赵承平。但它背后,却隐藏着一团更浓的迷雾。
王德海去省城干什么?那座千万人口的巨型都市,如同一个巨大的森林,足以让任何想要隐藏的人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是去那里临时落脚,找个日结的工作继续做一条“咸鱼”?赵承平的直觉否定了这一点。一个能在大案中分得百万赃款的人,绝不会满足于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
那么,他是有固定的落脚点?一个安全的巢穴?
更重要的问题是,他在省城会不会有同伙?那个神秘的“鬼影”既然能精准地找到他,并利用他的账户进行转账,那么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省城,会不会就是这个犯罪网络的某个重要节点?王德海去省城,是去与他的上线,或者下线会合?
一个又一个疑问,如同锁链般缠绕着他的思绪。赵承平感觉自己不像是在追捕一个逃犯,更像是在试图解开一个精心编织的死结。而王德海,就是那个最关键的线头。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穿透车窗,在赵承平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投下一片斑驳的光影。
他睁开眼,望向窗外无尽延伸的高速公路,远方,省城高楼大厦的轮廓已经在天际线上若隐若现。
到了省城,已经是晚上了。夜色已经深沉,但这座城市却毫无睡意。高架桥上,车流汇成一条条红白相间的璀璨光河,无声地奔流。
远处的摩天大楼顶端,巨大的电子广告牌变幻着绚烂的色彩,将半边天空都映照得如同白昼。
赵承平背着包,走下汽车,立刻被淹没在汹涌的人潮里。
与安和车站那种熟人社会的亲切嘈杂不同,这里每个人都步履匆匆,脸上带着大城市特有的戒备与疏离。
他站在原地,任由人流从他身旁冲刷而过,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名为“渺小”的感觉。
在这里找一个人,无异于在撒哈拉沙漠里寻找一粒特定的沙子。王德海,就是那粒沙。
他没有急于离开,而是找了个角落,拨通了孙局给他的那个号码。
电话响了几声后被接起,一个沉稳有力的男声传来:“喂,你好。”
“您好,是省厅刑侦总队的李建军副总队长吗?我是京州市局的赵承平。”
“赵队长,等你电话很久了。”李建军的声音很爽朗,没有丝毫官僚的客套,“刚下车吧?辛苦了。我安排了人在出站口等你,一辆黑色的帕萨特,车牌尾号827。他会直接送你去招待所休息,明天早上八点半,我在办公室等你。”
“太感谢了,李总队。”
“别客气,都是为了案子。”
干脆利落的对话,让赵承平对这位尚未谋面的同行产生了一丝好感。他很快就在出站口的临时停车区找到了那辆车。开车的是一位精干的年轻警官,他帮赵承平把行李放好,一路上沉默而平稳地驾驶着。
车子穿行在城市的灯火迷宫中,赵承平靠在车窗上,看着外面飞速掠过的景象。每一扇亮着灯的窗户后面,都可能藏着一个王德海。他那种隐匿于市井、与世隔绝的生存方式,在这种人口密度极高的环境中,反而更容易实现。
省公安厅招待所干净而肃静,房间里的陈设简单朴素。热水澡洗去了他一身的舟车劳顿,但精神上的弦却依旧紧绷着。他没有立刻休息,而是将那几张从安和车站监控里截取出来的、王德海最清晰的图像打印出来,整齐地摆在桌上。
灯光下,王德海那张充满警惕和疲惫的脸,仿佛在与他对视。赵承平的指尖轻轻划过照片上那双深陷的眼睛。就是这双眼睛,见证了什么?他又将背负着怎样的秘密,一头扎进了省城这座巨大的迷宫?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赵承平就已经醒来。窗外,城市的喧嚣已经开始苏醒。他穿上熨烫平整的警服,将所有资料整理进公文包,提前半小时到达了省公安厅。
那是一座庄严肃穆的灰色大楼,门口的国徽在清晨的阳光下熠熠生辉。经过严格的门禁,他被带到了刑侦总队所在的楼层。
李建军的办公室里,早已坐着几个人。
李建军本人约莫五十岁上下,身材高大,皮肤是常年奔波在外的黝黑色,眼神锐利得像鹰。他一见到赵承平,就立刻站起身,伸出粗糙而有力的大手:“承平同志,欢迎来到省城!”
“李总队,给你们添麻烦了。”赵承平与他用力握了握手。
“案子不分彼此。”李建军将他引向会议桌,并向其他人介绍道,“这位就是从京州来的赵承平队长,‘鬼影’专案的核心成员。这位,是我们重案支队的支队长王海,这位是技术侦查支队负责数据分析的陈斌。”
被点到名的王海和陈斌都站起来,向赵承平点头致意。王海是个一脸精悍的中年人,眼神里透着一股不轻易服输的劲儿。而陈斌则是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显得沉静而专业。
没有多余的寒暄,会议直入主题。
赵承平打开投影仪,将王德海的照片清晰地投射在幕布上。
“各位,”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这就是我们目前追踪的唯一线索,王德海。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他一年前的今天,从安和市乘坐长途汽车来到省城,之后便人间蒸发。”
他随即简明扼要地将“鬼影”案、百万赃款的流向,以及王德海在安和市留下的那些扑朔迷离的痕迹,都一一做了介绍。他特别强调了王德海的几个关键特征:“此人性格极其孤僻,反侦查意识很强。习惯于现金交易,几乎不使用任何需要实名认证的电子支付或社交软件。社会关系简单,几乎为零。根据他在安和的表现,他很可能会选择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或者不需要严格身份登记的日租房、小旅馆这类地方落脚。”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赵承平的声音在回荡。李建军和王海等人听得极为专注,他们深知,这种“幽灵式”的嫌疑人,是最难对付的。
当赵承平介绍完后,李建军用手指敲了敲桌面,眼神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语气变得异常严肃:“同志们,这个案子,京州市局已经跟了很久,现在线索延伸到了我们的地盘,我们没有理由让它在这里断掉!从现在开始,成立临时协查小组,由我总负责,王海任组长,赵队长作为专案顾问,提供核心指导。”
他转向王海:“王海,你马上抽调精干力量,兵分两路。一路,对全市范围内的城中村、劳务市场、日租房集中的区域进行地毯式摸排。
把照片发到每一个片警和社区网格员手里,发动一切基层力量!”
“是!”王海答得干脆利落。
李建军又看向陈斌:“小陈,技术这边是关键。从现在开始,把‘王德海’这个名字,连同他的身份证号,列为最高权限的监控关键词。
给我深挖全省范围内的所有数据系统——住宿、交通、网吧、金融、社保、医疗……哪怕是一年前他用身份证买过一张公园门票,都必须给我找出来!另外,利用你们的人像比对系统,对全市重要交通枢纽、治安卡口一年前至今的视频数据进行碰撞,工作量会很大,但必须要做!”
“明白!”陈斌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最后,李建军看向赵承平,目光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承平同志,你是最了解王德海的人。整个协查行动,我们都需要你的专业判断。
省城就是你的主场,需要什么支持,随时开口。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
“把这个‘幽灵’,从我们这千万人口的城市里,彻底揪出来!”
他们的起点,也是唯一的锚点,就是一年前那个黄昏,王德海踏出长途汽车站的那一刻。
“从头开始。”李建军用指关节敲了敲桌面,目光锁定在陈斌身上,“小陈,把车站的监控调出来,我们需要他走出车站后的第一个落脚点。”
“好的。”陈斌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跳跃。
很快,大屏幕上出现了长途汽车站出站口的画面。那是一年前的录像,画质带着些许颗粒感,但依然清晰。傍晚五点,出站口人潮汹涌,拖着行李箱的人们脸上写满了疲惫与归家的渴望。
赵承平的身体微微前倾,双眼像猎鹰一样死死盯住屏幕。他几乎是在人流中第一时间就辨认出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王德海背着那个黑色的双肩包,从闸机口挤了出来。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四处张望或急着打电话,而是先走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靠着墙壁站定。他像一头警觉的孤狼,混在羊群里,却始终与周围保持着距离,用冰冷的眼神快速扫视着四周,评估着这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
“他的反侦查意识已经刻进了骨子里。”王海看着屏幕,忍不住评价道,“你看他,从不走在路中央,永远贴着墙根或者人群边缘,最大限度地利用掩护。”
几分钟后,王德海似乎确认了安全,这才迈开步子,没有打车,也没有理会旁边招揽生意的小旅馆老板,而是径直走向了车站外面的公交站台。
“切换到公交站台的3号摄像头。”陈斌立刻执行指令。
画面切换,他们看到王德海站在一块巨大的公交线路牌下,仰着头,似乎在仔细研究着路线。他的动作很慢,很从容,仿佛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初来乍到的外地人。
“他在看什么线路?”赵承平问道。
“放大!再清晰一点!”陈斌的眉头紧锁,手指在控制台上不断微调。
经过几次画面增强处理,那块反光的线路牌上的字迹终于勉强可以辨认。“107路……对,是107路!”
王海立刻在桌上的纸质地图上用红笔画下了一条线:“107路,是贯穿我们省城南北的主干线之一。起点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城南的‘南郊花卉市场’,全长二十八公里,一共三十四个站。这条线,可不好跟啊!”
说话间,一辆107路公交车驶入站台,画面中的王德海随着人流,低着头上了车。
“立刻联系公交集团!我们需要调取一年前,107路线上所有公交车的车载监控录像!”李建军的命令果断而迅速。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省厅的协调能力是惊人的,不到一个小时,来自公交集团数据中心的海量视频文件就传输到了指挥室。
陈斌和他的技术团队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数据筛选中。他们根据王德海上车的时间,锁定了前后五班107路公交车。赵承平等人也加入了这场“像素级的搜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个人的眼睛都因长时间盯着屏幕而变得酸涩。他们一帧一帧地过滤着那些摇晃、模糊的画面,从无数乘客的脸上寻找那个熟悉的面孔。
“找到了!”一个年轻的技术员突然喊道,“第四号车,后门位置!”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去。
屏幕上,王德海正坐在车厢最后一排的角落里,紧挨着车窗。他依旧是那个姿势,微微弓着背,将那个黑色的双肩包紧紧抱在怀里,仿佛那里面装着他的全部身家性命。窗外的城市霓虹在他脸上流转,光影明灭,却照不进他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他全程没有玩手机,也没有睡觉,只是麻木地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像一尊没有灵魂的雕塑。
“快进播放,注意他下车的站点!”赵承平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公交车在城市的脉络中穿行,一站又一站。王德海始终没有动。直到……
“他动了!”张亮眼尖,指着屏幕。
画面中,王德海站起身,随着下车的人流,走到了后门。车门打开,他一步跨了下去,身影很快消失在摄像头的死角里。
“停车!倒回去!看站牌!”王海大声命令道。
画面回放,在车门打开的瞬间,窗外一个模糊的站牌一闪而过。陈斌立刻截图,进行锐化处理。几个红色的字迹,最终清晰地呈现出来——建材路西口。
王海猛地站起身,走到巨大的电子地图前,用激光笔在城南一片区域画下了一个大大的红圈。
“建材路西口……他进了城南。”王海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这下麻烦了。”
赵承平走到地图前,看着那个红圈。他能理解王海为什么说“麻烦”。地图上,这片区域被标注得五颜六色,密密麻麻。这里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是省城最复杂、最难管理的区域之一。
“这片区域,”王海用手在地图上划过,“东边,是几个大型的建材和商贸市场,人流极为混杂。西边,是八十年代建成的老居民区,外来人口聚集,很多都是私自改造的出租屋,登记管理很混乱。北边,挨着几个新建的商品房小区,安保严密。南边,就是大片的待拆迁的城中村。旅馆、日租房、黑网吧、棋牌室……所有能藏污纳垢的地方,这里几乎都有。”
王德海选择在这里下车,就像一滴水,滴入了浑浊的大海。想要再找到他,等于要把这片海,一勺一勺地舀干。
指挥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寂。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股迎面而来的巨大挑战。
但赵承平的眼中,却没有丝毫的退缩。他走到地图前,拿起一支笔,以“建材路西口”那个公交站为圆心,画了一个直径三公里的圈。
“大海再大,也有边界。”他的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从现在开始,把这个圈里的每一家旅馆、每一个网吧、每一栋出租楼,都给我翻个底朝天。王德海是人,不是鬼。他要吃饭,要睡觉,就一定会留下痕迹。我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些被时间掩埋的痕迹,重新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