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到这份流水单,李强的额头开始冒汗,眼神闪烁,翘起的二郎腿也不自觉地放了下来。这笔钱是他内心最柔软也最恐惧的地方。

“这……这是我朋友……朋友借我的!”他还在做最后的挣扎。

老李的耐心似乎已经用尽,他猛地一拍桌子,身体前倾,目光如炬地盯着李强,声音陡然提高:“朋友?是叫陈敬明的朋友吗!李强,我们已经掌握了全部证据!包括你每次和陈敬明接头的时间、地点,你替他转移资金的每一笔记录!甚至包括他许诺事成之后送你去东南亚的那本假护照!你的家人现在已经被我们保护性监控起来,你以为你是在保护她们吗?不!你是在把她们一起拖入深渊!坦白是你唯一的出路!”

老李的每一句话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李强本就脆弱的心理防线上。“陈敬明”、“境外账户”、“假护照”、“家人”……这些关键词彻底击溃了他所有的侥幸。

他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脸上的嚣张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灰。他知道,警方不是在诈他,他们真的什么都知道了。那个他奉若神明、无所不能的“陈哥”,已经倒了。

“扑通”一声,李强从椅子上滑了下来,瘫软在地。他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哀求,终于带着哭腔喊了出来:“我说!我全都说!

人不是我杀的,钱也不是我的主意!都是他!都是陈敬明让我干的!他才是主谋!

如果说对李强的审讯是一场摧枯拉朽的攻心战,那么面对陈敬明,则像是在同一块顽固至极的寒冰进行一场无休止的雕刻。

特别审讯室内,灯光白得刺眼,将陈敬明那张毫无波澜的脸照得愈发苍白。他换上了统一的灰色囚服,曾经那种上位者的儒雅与从容,此刻被一种近乎哲学思辨的沉静所取代。他端坐在审讯椅上,腰杆挺得笔直,双手平放在桌上,双目微闭,仿佛不是在接受审讯,而是在进行一场入定修行。

“陈敬明,李强已经全部交代了。”预审专家老王将一摞厚厚的口供笔录推到他面前,纸页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突兀。“这是他亲笔签的字。他指认你就是整个犯罪网络的主谋。”

陈敬明的眼皮甚至没有动一下。

“我们还在你的电脑里,恢复了所有被你加密的账目。每一笔钱的来龙去脉,涉及到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代号,都清清楚楚。”老王的声音加重了几分,试图找到一丝裂缝。

陈敬明缓缓睁开眼,那双深邃的眸子里没有恐惧,没有悔恨,甚至没有愤怒,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仿佛在看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故事。他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桌上的文件,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混合着轻蔑与自嘲的弧度,随即又闭上了眼睛。

整整四个小时,无论预审员如何变换策略——从出示证据链,到分析法律后果,再到试图用亲情伦理进行突破——陈敬明都如同一尊石佛,一言不发。他用沉默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将自己与这个世界彻底隔绝开来。

单向玻璃的另一侧,赵承平的指间夹着一支早已燃尽的烟。他没有丝毫的急躁,眼神反而越发沉静。他知道,对付陈敬明这种人,言语上的交锋是最低级的手段。这种人早已将生死荣辱置之度外,支撑他们的是一种扭曲的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内核。强行撬开他的嘴,几乎不可能。

但赵承平也清楚,这场博弈的主动权,早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让他休息吧。”赵承平通过对讲机下达了指示,“我们有的是时间。”

他转身走出观察室,身上的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他明白,审讯室里的僵持只是一个表象,真正的战场,在那份电子账本所指向的,更为广阔的黑暗领域。

回到专案组的临时办公室,赵承平召集了核心成员。他指着白板上以“陈敬明”为中心画出的巨大网络图,声音沉稳有力:“同志们,陈敬明不开口,在意料之中。但这不重要。我们手里有账本,这就是他的‘口供’!现在,我们的任务不是让他说话,而是让账本‘说话’!”

他的手指在图上重重一点:“老李,你带一组,顺着李强的口供,把所有他接触过的下线,无论大小,全部给我挖出来!小王,你和技术部门继续深挖那台电脑,我要他所有邮件往来、社交痕迹,哪怕是一个被删掉的浏览器记录,都给我恢复!”

“是!”众人齐声应道,眼中都燃起了新的斗志。

“其余的人,以这份账本为核心,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代号,都给我成立一个专班!顺藤摸瓜,给我查清楚资金链条上的每一个人!我要把这张网背后的所有人,一个一个,全都给我从黑暗里揪出来!”

命令下达完毕,整个专案组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而赵承平,在连续紧绷了数十个小时后,终于可以将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交接出去。他知道,接下来的工作将是漫长而琐碎的证据搜集和外围调查,需要的是水磨工夫。

他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将自己重重地摔进椅子里。他摘下眼镜,用力地揉着酸胀的太阳穴。办公室里弥漫着咖啡和烟草混合的陈腐味道,窗外已是车水马龙的下午。那一瞬间,所有的喧嚣、紧张和算计都仿佛离他远去,一种难得的清静笼罩了他。他太累了,只想这么静静地待一会儿。

就在他闭上眼,准备小憩片刻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了两下,随后被人推开。

“赵局,忙完了?”

一个熟悉到骨子里的声音传来,带着几分调侃,几分爽朗。

赵承平猛地睁开眼,循声望去。门口,一个身形挺拔、穿着便服却依旧透着一股凛然正气的男人正倚着门框,脸上挂着标志性的、略带玩味的笑容。阳光从他身后斜射进来,在他身上勾勒出一道金色的轮廓。

不是侯亮平,还能是谁?

看到这张脸,赵承平所有的疲惫仿佛瞬间被一股暖流冲散了。

他先是一愣,随即,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欢喜涌上脸庞,紧绷多日的嘴角终于彻底放松,咧开一个大大的笑容:“你小子,怎么神出鬼美的?来也不打个招呼!”

赵承平从柜子里翻出两个积了灰的茶杯,用开水烫了又烫,给他泡了杯浓得发苦的酽茶,“怎么跑我这儿来了?你不是应该在省纪委那边,啃那些硬骨头吗?”

侯亮平毫不客气地接过茶杯,吹了吹热气,惬意地喝了一大口,仿佛喝的不是苦茶,而是琼浆玉液。他舒服地叹了口气,把自己陷进沙发里,说:“硬骨头啃多了,也得换换脑子,不然牙都得崩了。”

他环顾了一下这间乱糟糟的办公室,空气中还残留着专案组通宵工作的紧张气息。“看你这黑眼圈,‘猎狐’行动,成了?”

赵承平点点头,重新坐回椅子上,紧绷的神经在老友面前彻底松弛下来。他将陈敬明案件的突破简单扼要地说了一遍。

侯亮平静静地听着,眼神里闪烁着职业性的敏锐光芒。听完后,他没有立即评论案件,反而话锋一转,笑道:“看来你这儿是刚打完一场大战。我倒是清闲,前段时间,跑山里当了几天和尚。”

“当和尚?”赵承平被他这没头没脑的话弄得一愣。

“可不是嘛,”侯亮平伸了个懒腰,陷入了回忆,“前阵子有个案子办得心里憋闷,就请了几天假,一个人去了城郊的云台山,在山顶的云台寺借住了几天。没别的事,就是每天跟着香客们爬爬山,听听晨钟暮鼓。”

他说着,眼神里也染上了一丝山林的悠远。赵承平能想象到那样的画面,这个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内心比谁都执拗的家伙,独自一人站在山巅,看云起云落的样子。

“别说,那山上的空气是真好,”侯亮平继续说道,“清晨的松涛混着若有若无的檀香味,吸进肺里,感觉能把这段时间积压在心里的所有尘嚣都给洗涤干净。那几天,我确实是想通了不少事,感觉整个人都轻快了。”

赵承平微笑着听着,为他感到高兴。然而,他知道,以侯亮平的性格,故事绝不会仅仅是风花雪月。

果然,侯亮平话锋一转,原本舒展的眉头微微蹙起:“不过,这庙里的经,似乎也不都是那么好听。”

“哦?”赵承平的职业敏感立刻被调动起来。

“云台寺香火很旺,尤其那个功德箱,每天都是满满当当的。按理说,这么多香火钱,寺庙的修缮应该不成问题。可我瞅着,西配殿的房梁都有些糟朽了,也没人管。”侯亮平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起初我没在意,直到我发现有那么几个人,不太对劲。”

“什么人?”

“几个所谓的‘大居士’。穿着打扮看着倒是虔诚,脖子上挂的佛珠比核桃还大,油光锃亮的。但那双眼睛里,没有半点信众的虔诚,全是精于算计的市侩气。”侯亮平的描述精准而刻薄。“他们从不跟普通香客一样在大雄宝殿烧香,而是每次都直接绕到后院,进方丈的禅房,而且一待就是半天。”

赵承平的表情也凝重起来。“方丈?”

“对,那个方丈,道貌岸然,见谁都一副慈悲相。可这几个‘居士’一进去,禅房的门就关得死死的,连小沙弥送茶都只能放在门口。我好奇,就留了个心眼。”

侯亮平的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那是他发现猎物踪迹时的标志性表情。

“有一天深夜,我借口睡不着,在院子里溜达。正好看见其中一个‘居士’,就是那个戴着翡翠扳指的胖子,从方丈的禅房里出来。他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黑色皮包,脚步匆匆,神色紧张地直接从侧门下山了。那包的重量和形状,可不像是装着经书和素斋。”

他顿了顿,看着赵承平,一字一句地说道:“我记下了那几个人的长相特征,还有他们开上山的那几辆车的车牌号。

侯亮平的话,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赵承平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刚才因破案而略显松弛的神经,瞬间再度绷紧。他没有说话,只是起身又给侯亮平续上滚烫的茶水,这个动作让他有时间去消化信息,并重新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

办公室里一时间只剩下茶水注入杯中的“咕嘟”声。

“洗钱的功德箱……”赵承平喃喃自语,他将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目光锐利地看着侯亮平,“你这哪是去山上清修,分明是把纪委的探头,直接架到了菩萨的眼皮子底下。”

侯亮平苦笑一声,并不否认。他顺手从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看起来半旧的公文包里,掏出一个巴掌大小的黑色硬壳笔记本。本子边角已经有些磨损,显然是经常使用的。

“没办法,职业病,走到哪儿都改不了。”他将本子递了过去,“我把那几天看到的可疑情况都随手记下来了,本来只是个备忘,想着回来有空再查查。没想到,今天正好撞上你。”

赵承平郑重地接过本子,一种熟悉而沉甸甸的使命感再次回到手中。他翻开本子,一股混合着山间草木和墨水的气息扑面而来。

本子上的字迹刚劲有力,记录得极为详尽,完全不像随笔,更像一份严谨的侦查笔记。每一页都标注了日期和时间,内容包括那几名“大居士”的体貌特征、衣着细节,甚至还有几笔简单的素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人物的核心神态。下面还罗列着几串车牌号码,并明确标注了车辆品牌和颜色。

赵承平的目光一页页扫过,他的呼吸渐渐变得凝重。当他翻到其中一页,看到对那个“戴翡翠扳指的胖子”的详细描述时,他的瞳孔猛地一缩!

“身高约一米七五,体态肥胖,油性头皮,发际线后移严重。山根处有一颗黑痣。酒色过度的虚浮面相,左手拇指常年佩戴一枚成色极佳的翡翠扳指……”

这段文字下面,还有一个侧脸的速写,精准地捕捉到了那颗标志性的黑痣和贪婪的眼神。

赵承平的手指下意识地在速写上点了点,脑海中一个尘封已久的卷宗瞬间被激活。他猛地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这个人……他很像‘东海集团’的魏东海!”

“魏东海?”侯亮平的记忆库也迅速检索起来,“三年前,因为非法集资和合同诈骗案发,卷款潜逃的那个?”

“没错!”赵承平的声音里透出一丝兴奋,“当时我们追查了半年,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所有的海外关系网都断了线。我们一度以为他已经通过特殊渠道逃亡国外。没想到……他竟然躲在云台寺,躲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当起了‘大居士’!”

这个发现,让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案件,瞬间产生了一条惊人的暗线。一个在逃的经济罪犯,一个疑似洗钱的寺庙,他们之间会是什么关系?魏东海当年卷走的巨款,是否就是通过这个“功德箱”洗白的?

赵承平感觉自己仿佛抓住了一根线头,而这根线的另一端,牵扯着一个比陈敬明案更加庞大和隐秘的网络。

他合上本子,但手指依旧紧紧地攥着,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还有,”侯亮平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又抛出了一个更重磅的信息,“我在山上喝茶的时候,还听到点别的。”

他回忆着当时的情景,缓缓说道:“那天下午,我在寺庙后山的‘闻松亭’里休息。旁边一桌坐了几个看似来谈生意的香客,衣着考究,但说话声音压得很低,鬼鬼祟祟的。”

“他们聊的是什么?”

“省里的几个新项目。什么‘滨江新城’的基建,‘西山风景区’的旅游开发……都是近期的重点工程。”侯亮平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他们说话很隐晦,用的都是代号。但我还是听出了一些不寻常的味道。他们似乎对这些项目的招标内幕了如指掌,甚至在讨论如何分配‘盘子’里最大的一块蛋糕。”

侯亮平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最关键的是,我从他们断断续续的对话里,反复听到了一个称呼——‘老领导’。”

“老领导?”赵承平的心猛地一沉。这个词在官场里含义太丰富了,也太敏感了。

“对。他们说,这些项目虽然看着是新班子在推,但实际上,没有‘老领导’点头,谁也别想动一砖一瓦。

”侯亮平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冰冷的穿透力,“而且,我听他们的口气,这位‘老领导’,似乎已经退休了。”

“退休的老领导……”

这五个字像一块巨石,重重地砸在赵承平的心湖里,激起的不是波澜,而是深不见底的漩涡。他的办公室,刚才还因为破案而有了一丝难得的清静,此刻却仿佛被一种无形的低气压笼罩,空气都变得粘稠而沉重。

侯亮平看着赵承平脸上最后一丝轻松也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凝重。他知道,自己带来的这些“山中见闻”,已经触碰到了一个极其敏感和危险的领域。

他端起已经微凉的茶,喝了一口,润了润有些干涩的喉咙,又补充了一个细节:“还有一件事,可能也和这个有关。”

“说。”赵承平的目光锁定着他,不放过任何一丝信息。

“云台寺最近在大兴土木,扩建后山的藏经阁和罗汉堂。我闲着没事也去工地转了转,”侯亮平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专业性的审视,“那支施工队,怎么看都不对劲。”

“怎么个不对劲法?”

“太业余了。像是一群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连统一的工装都没有,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抽着烟,满嘴脏话。这哪是修筑佛门净地的队伍,分明就是路边的野马施工队。”侯亮平的描述画面感极强,“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他们运上山的建材,有问题。钢筋细得像筷子,水泥的标号和颜色也明显不对,是劣质品。这种工程,别说百年大计,恐怕一场暴雨就能冲出问题来。”

赵承平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寺庙方面呢?就没人管?”

“这恰恰是最蹊跷的地方。”侯亮平摇了摇头,“我旁敲侧击地问过寺里的知客僧,他只是一脸漠然地打着哈哈,说什么‘佛祖自有庇佑’。方丈更是对此视若无睹,仿佛那扩建的不是他的寺庙。他们对工程质量的漠视,只有一种解释——这工程的意义,根本不在建筑本身,而在于承建和资金流转的过程。”

至此,所有的线索都串联起来了。

一个在逃的经济罪犯魏东海,成了寺庙的“大居士”。

一群神秘的商人在佛门清净地,瓜分着省里的重点工程。

一个劣质的扩建工程,背后是寺庙管理层的集体沉默。

而所有这些,都隐隐指向了一位已经退休的“老领导”。

一张无形的大网,在赵承平的脑海里迅速铺开。这张网以云台寺为据点,一端牵着见不得光的黑钱,另一端,则牢牢缠绕着权力染指的巨大利益。每个线头都指向了同一个模糊而庞大的阴影。

赵承平沉默了良久,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地板被他踩得发出轻微的“吱嘎”声,每一步都像是在丈量着这个案子潜在的深度和危险。

“亮平,”他终于停下脚步,眼神锐利如鹰,“你带来的这些东西,太重要了。可能比我手上这个案子,牵扯得更深、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