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长孙皇后在教育子女方面,也做得颇为不错。
长孙皇后虽然贵为一国之母,但是平日里十分的节俭,并同样这样要求儿女。
太子李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平日里管着东宫的事务,她总是担心李承乾这里不够用,那里不够用,想要给李承乾弄这个,弄那个。
长孙皇后就说:“身为储君,要担心的是自己的德行操守能不能让天下人信服,而不是担心器物不够多。”
虽然后面李承乾,李泰,乃至李治都干过一些很荒唐的事情。
但他们在长孙皇后还活着的时候,表现都还非常不错的,受到朝野内外的称赞。
虽然我们说,李世民后面经常骂李承乾,对李承乾十分严厉,激发了李承乾的逆反心理,最终造成了悲剧。
但这主要都是因为长孙皇后去世了,再加上李承乾的脚出了问题才导致的。
在前期,李世民对自己这个儿子,可以说是非常满意。
包括李世民自己,在失去了长孙皇后之后,在虚心纳谏方面,也比以前表现稍微差了一些。】
...
“哎,观音婢啊,希望天幕给的资源能够有作用,你是朕的贤内助,朕离不开你啊。”
唐太宗李世民感叹道。
...
“有一个好的女人,真的是太重要了。羡慕!”汉高祖刘邦感叹道。
...
汉惠帝时空,吕后的脸色阴沉得十分的难看。
...
“哎,有时候人总是不知道珍惜,直到失去了,才知道后悔。”汉武帝呵呵了一句,但他的表情,并不是嘲讽别人,而是嘲讽自己。
...
“是啊,有一个贤惠的夫人,比什么都重要!”明太祖朱元璋道。
...
“该死的狗屁则天大圣皇帝!跟母后相比,连提鞋的资格都没有。”唐高宗李治忍不住咒骂了一句。
...
“你...”
武周时空,武则天看到李治骂自己,差点气得都想直接破口大骂了。
...
“女人嘛,要是能既贤惠又漂亮就好了。”
汉灵帝面带着一丝不正常的微笑说道。
...
【在古代,常有一句话,叫做母凭子贵。
不过,在像汉光武帝和唐太宗这里,却是子凭母贵。
这两个贤后的儿女,都是因为出自她们,所以受到了皇帝的特别的宠爱。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她们之间的爱情。
是的,虽然我们常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可是在这两对帝王夫妻之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爱情的。
曾经,有一次,李世民病重,情况看着有些很不好。
长孙皇后就日夜侍奉在身边,并且随身带了毒药,只要李世民有什么不测,她就打算用这毒药,生死相随。
另外,史书上还记录了不少两人温情互动的场面。】
...
“生死相随?倘若他能那样对朕,朕又怎么会这样呢?他不仅不爱朕。还想要废掉朕的儿子!负心汉!色欲之徒!”
汉惠帝时空,吕后双眼有些发红,随即就是将桌子上的东西一把给掀了。
...
“啊,这...”汉高祖刘邦看到天幕画面有些尴尬。
...
汉光武帝时空,前朝的刘秀和后宫的阴丽华的脸上都是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
隋文帝时空,隋文帝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
“什么他娘的狗屁爱情,朕对她那么好,朕把一切都给了她,她竟然敢篡位,她简直就是天生蛇蝎心肠!呜呜呜,母后,父皇,孩儿好累!”
唐高宗李治忽然就哭了起来。
这一幕,直接给各大时空的人都看傻了!
...
唐太宗时空,后宫里,长孙皇后看着这一切,也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对着天幕道:“稚奴别哭,娘在这里呢。”
唐高宗李治抬头看到天幕上出现了长孙皇后,脸上露出了小孩子一般的笑容,不停的擦着眼泪。
一时间,各大时空,无数人,不管是皇帝还是官员,又或者平民,许多人的眼睛都红了。
...
【除了相夫教子之外,长孙皇后在其他方面,也有一些不错的成就。
比如,她的书法很不错。
虽然现代并没有长孙皇后的墨宝传世,但是在唐宋元明时期有不少古人都看过她的墨宝。
而这些人常把长孙皇后的书法水平同吴采鸾、胡惠斋、张妙净、朱淑真、管道升等等着名女书法家相提并论。
并且,李世民这一家子的人,书法水平都挺不错的。
由此可见,长孙皇后的书法水平,应当确实是很不错的,并非什么吹捧。
另外,她也有诗歌《春游曲》,写得也是很不错的。
至于最出名的,则是长孙皇后采集古代女子的得失事迹,编纂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女则》。
现在,一些人把《女则》说成是跟《女诫》那样,是规范女性“三从四德”的书籍,用现代的思想去批判这些书籍是对女性思想的束缚。
但实际上,这纯属是搞错了对象。
因为《女则》并非是规范古代妇女言行的书籍,而是长孙皇后用来提醒自己的书。
这本书,她编成之后,就没有想过公开,直到她去世之后,宫女发现了这本书,将它交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认为这本书非常好,就让公开刊行,这才流传下来。
比如,在这本书中,她就评论了前面咱们提到的汉明帝的明德马皇后的关于外戚的事情。
这明德皇后也是华夏历史上非常着名的贤后之一,甚至有评价为两汉皇后之最贤明的。
长孙皇后评论的点,就是说她虽然对外戚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约束,但主要是从一些生活奢侈,违法乱纪等表面事情进行惩处限制,并未能真正抑制住外戚的权力扩张,属于是舍本逐末了。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马皇后,因为这汉章帝就像李世民一样。
只不过,李世民是因为皇后的关系,特别喜欢长孙家的人。
而汉章帝呢,他并非马皇后的亲儿子,但从小被马皇后养大,马皇后对他比一般人对亲儿子更好。
所以汉章帝继位之后,就想给马家的人封侯,但被马皇后以西汉外戚乱政的例子给坚决拒绝了。
只是等到马皇后去世之后,汉章帝还是把马家人给封侯了。
没有了马皇后的压制,外戚势力就开始快速走上了东汉权力中心。
明成祖朱棣的仁孝皇后徐氏,也曾评价过这本书“徒有其名”。
当然,徐皇后并不是批评这本书写的不好,她这么说的意思,就是这本书的名字“女则”跟内容无关,根本就不是讲女性言行规矩的书。
其实,《女则》这本书不仅不是在限制女性,它其实更偏向于女子应该有才能,反而是弱化了传统妇道对女子的限制束缚。
当然,从当代的一些乱象来看,这古代的《女诫》虽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其实也有许多正确的道理的。
去芜存菁,好的传承,不好的丢弃,这才是正道,而不是一锅端的批判。
就像现在的一些人,整天嚷着什么女性几千年来都受到了残酷的压迫,这样那样的。
什么要自由,要平等,自己啥也不付出,既不想自己工作赚钱自己花,也不想在家承担家庭责任,就想着丈夫得把所有的给她出去随便花。
高铁上的厕所里写了个“使用后请将马桶盖翻起来”,都能让一些毛病人,给说成是在歧视她们,理由就是男的可以站着撒尿,所以马桶盖翻不翻起来,他们都能用。】
...
“啥玩意,那现代这么离谱的吗?自己不想赚钱,还不想待在家里承担责任,还想着丈夫将所有钱给她外面去耍?神经病吧。”
汉高祖刘邦惊讶道。
...
“要是有这样的男人,那铁定是个冤大头!”朱棣摇了摇头。
...
“这都什么玩意啊?男人在外保家卫国,女人在家守护家庭,难道不是公理吗?放到个人小家,那就是男人出去赚钱养家,女人就得承担起家庭劳务,这难道不公平吗?这都什么东西?要是放我大明,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拉大街上去游街示众!”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
...
“这个马桶盖子什么的,看着像是坐在上面如厕的,盖子应该是用来坐在上面的。那我就奇怪了,这要是男人将尿滴在那沿上了。等到女人用的时候,把盖子翻下来,可以隔绝污秽。这用完翻起来不是对女人更好吗?这怎么扯到歧视女人身上的?”
张仲景看得直连连摇头!
...
“神经病,莫名其妙的。”
...
【甚至最近还出了个超级扯淡的,说什么武则天那么厉害,《史记》中却没有她的传记,这就是赤裸裸的歧视!
就这样弱智的言论,居然还有一大群人跟着起哄!】
...
“什么?司马迁不记录武则天,是歧视女人?哈哈哈,不行了,朕要笑死了!哈哈哈...”
隋炀帝捧腹大笑了起来。
...
“这啥玩意啊?不是说后世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吗?读了九年的书,还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很多人跟着起哄?这是都去养猪没去读书是吗?”
汉高祖也绷不住了。
...
“我朕...哈哈哈,受不了了,先笑了再说!”汉灵帝笑得前俯后仰。
...
“太史公,出来说个话,你为什么不在《史记》中给武则天立传,是不是瞧不起她!”明武宗朱厚照冲着天幕喊道。
...
司马迁看着天幕,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道:“我无话可说!”
...
“武则天,出来说两句呗!”
明武宗朱厚照又道。
...
武周,武则天阴沉着脸,冷哼道:“这个什么明武宗朱厚照!哼!朕没什么好说的,只能说说这话的人,简直愚不可及,起哄的人,简直蠢到无可救药!脑子有问题!”
...
“诶,不对啊,现在司马迁应该知道了这个武则天的事情啊!”
晋惠帝司马衷忽然出现在了天幕上。
...
瞬间,各大时空,无数人从大笑变成了鸦雀无声。
...
【扯远了,回到正题。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在避暑时染上重病,太子李承乾请求大赦天下并找一些人出家给长孙皇后祈福,唐太宗立马同意。
但是长孙皇后给坚决拒绝了,最后只允许找一些和尚来给她诵经祈福。
不过这一次,长孙皇后的病情倒是很快康复了。
但是,贞观九年,长孙皇后的母亲母亲赵国太夫人高氏和唐高祖李渊先后离世,这让李世民两夫妻都感到了无比的悲伤。
接连两次打击,让长孙皇后的气疾复发,并一发不可收拾。
因为上次请和尚念经后,长孙皇后的病就好了,所以这一次李世民又把希望寄托在和尚上面,下令天下重修古寺三百九十二座,为皇后祈福。
但很显然,这种靠诵经祈福的方法,是没有任何科学道理的,上一次,那纯属就是巧合。
而这一次,再也没有了这样的运气。
贞观十年六月,一代贤后长孙氏病重不治,英年早逝,葬于昭陵,享年36岁!
唐太宗李世民悲痛欲绝,自此再未立后!
去世前,她还告诉李世民,以山为陵墓,唐太宗李世民答应了,并且将这件事作为了后代规矩,因此唐朝的历代皇帝陵墓,都是依从山势修建挖掘而成。
因为在以前,帝王陵墓大多都是找一块合适的地方堆土堆一座山出来,这样非常的耗费人力物力。
此后的时间,唐太宗经常会想起长孙皇后,每次都悲痛不已,有时候在大臣面前,都会克制不住的落泪。
他还命人在皇宫内修建了房子,让一些宫人住在里面,假装是长孙皇后还活着那般,每天侍奉。
另外,他还在皇宫内修建了一座层观,经常登上高台眺望昭陵,还经常喊大臣一起凭吊。
有一次,他叫上了魏征一起去凭吊,并问他能不能看得清楚。
结果魏征却装看不见。
李世民就着急的说“怎么看不见呢?那是昭陵啊?”
魏征却说:“我以为陛下看的是献陵(唐高祖的陵墓),原来是昭陵啊。”
李世民闻言,之后哭着下令拆毁了层观。
因为在古代,丈夫不能单独祭祀妻子,而且古代都是讲究以孝治天下,李世民这样做,就是破坏了道德规则。
之后他还曾多次下令做一些为长孙皇后追加祈福的事情,如制作佛像,编纂经文,修建寺庙等等。
魏王李泰为了讨好李世民,还专门派人去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佛像,李世民大力支持,还亲自到场检验。
总之,在李世民人生的后13年里,对长孙皇后的追思活动,从未停止过 。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和长孙皇后合葬在了一起!
生则同衾,死则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