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灵在懵懵懂懂中结束了自己的大学生活,然后带着些许迷茫和期待踏入了社会的大门。
然而,当她真正走出校园,走进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她才惊觉这个世界就如同一个庞大而混乱的草台班子。
在这里,每个人都像是演员,扮演着各种角色;同时,每个人又都是观众,冷眼旁观着他人的表演。
这个世界充满了真真假假,让人难以分辨。有时候,看似真实的事物其实是虚假的;而有时候,那些看似虚假的东西却可能是真实的。
或许是因为大家都习惯了在这个舞台上表演,久而久之,连自己说的话是真是假都无法分清了。
叶灵在这样真真假假的世界里徘徊,她观察着周围人的言行举止,努力学习他们的处世之道。
渐渐地,她开始学会伪装自己,把自己包装成大家所期望的模样,去迎合众人的喜好,去适应这个虚伪的时代。
慢慢地,她逐渐融入了这个环境,开始有了一些全新的体验和成长。
然而,与此同时,她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厌恶。
踏入社会后,她才惊觉这个社会的真实面目。在这里,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公平与公正,只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
为了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中立足,人们可以不择手段,不计后果。
在学校里,法律是不可逾越的底线,道德是行为的准则。但一旦走出校园,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在这里,法律仅仅是一条底线,而不是衡量行为的标准。
想要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地做出选择。每一次的选择都像是一场赌博,全凭运气。
选对了,或许可以稍微轻松一些;选错了,那就只能成为失败的教训。
然而,这个过程却对一个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磨去了人们身上的少年意气,让他们不得不放弃曾经的理想,转而选择面对现实。
它也消磨掉了人们的锐气,使他们变得顺从、听话,更符合大众的选择标准。
叶灵常常独自沉思,心中充满了对“标准”的疑惑。
她不禁自问:标准究竟是什么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她越想越觉得复杂。
小时候,我们就被教导要与他人比较。无论是学习成绩、外貌还是其他方面,都似乎有一个无形的标准在衡量着我们。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比较并没有停止。工作、事业、家庭等等,无一不成为人们比较的对象。
甚至到了老年,我们还要被拿来与他人比较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等等。
叶灵不禁感到困惑,难道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与那些不熟悉的人进行比较吗?
难道我们的一生都要被所谓的“标准”所束缚吗?如果是这样,那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她开始反思,人诞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难道仅仅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标准,不断地与他人竞争吗?
还是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追求,不被外界的标准所左右呢?
叶灵细思极恐,她发现这个世界就是一座巨大的牢笼,每个人都会按照所谓的标准活着,一生都在这个过程里挣扎。
而这个标准就是有人专门为所处时代的发展与情况设计出来用于控制他们的思想枷锁,更厉害的是他们毫无反抗之力,不知道人在麻木的活着,知道了的人要么闭嘴要么当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