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哎哎哎,误会误会,我可不敢欺负马芳芳。”

“我是看到她站在路边,所以来打个招呼,大妈你别动手呀,嘶......疼死我了。”

别看魏大姐上了年纪,但手上的功夫却丝毫不差,逮着刘光齐腰上的软肉使劲一拧,差点让刘光齐跪地求饶。

“哼,我管你欺没欺负,以后看到芳芳就绕远点走!”魏大姐浅浅的给了刘光齐一个教训,然后一脚踢在刘光齐的屁股上:“还不快走?”

“走!只要您撒手,我立马就走!”

刘光齐龇牙咧嘴,待魏大姐松了手便撒丫子开始狂奔,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这都什么事啊!”

“马芳芳,以后甭指望我搭理你,就算你被人踹到河里我也不管。”

走到胡同里,刘光齐才敢骂骂咧咧,他觉得今天太特么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缝。

就这样,魏大姐带着马芳芳去了服装厂,事情虽然没办成,但能做的都做了,陈钧没瞧上马芳芳就怪不了别人了。

马副厂长不耐烦的打发走了魏大姐两人,事情也算是告一段落。

起码马副厂长不会去街道办事处举报魏大姐了。

整个事件中,唯一的受害者只有刘光齐。

时间一晃而过,很快便过去了两天。

这天中午,吃过午饭的刘老喊来老朋友,一边喝茶消食,一边下下围棋,属于一天中难得的休闲时光。

“老刘,你就不知道让着我点嘛,每次和你下棋都跟打了一仗似的。”

“让着你?”刘老和蔼一笑:“那不成看不起你老王了嘛,哈哈哈哈。”

“不玩了不玩了,等我多背背几张棋谱再来和你下棋。”

王老像赌气一样将剩余的棋子丢进棋奁,随手拿了个报刊看了起来。

“哎,你这屋也有四九文艺呀,刚好前一阵我在看一篇文章,也不知道写完了没。”

“你说的那个应该叫碧血剑吧,我之前也看过,但对这些打打杀杀的江湖恩怨没什么兴趣,这报刊你想看就拿走吧。”刘老慢悠悠的收拾棋盘,打算赶人了。

但话音刚落,便听到王老咦了一声。

“报刊又增添一个新作品,名字倒是挺有意思,亮剑!”

“嚯,献给牺牲和战斗过的同志,这是一本有关打鬼子的作品啊。”

王老感慨了一句,往下扫了一眼。

这一扫不要紧,整个人顿时愣住了,不由自主的往下看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好一会王老才深呼一口气,让自己从刚刚的回忆中挣脱出来。

“刚刚,我想起了砍小鬼子的时光。”

王老是正儿八经参加过战争的人,初入队伍便因学过拳脚加入了大刀队,曾一人一刀独战四头鬼子,虽然受了点伤,但也把四头鬼子斩于刀下。

也是因此一战他升为了班长。

“打那群苟娘养的,就该这么打!”

“过瘾,真过瘾啊。”

王老手拿报刊,另一只手兴奋的拍着大腿,似乎极为高兴。

拍完大腿王老靠在沙发上,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继续阅读。

收好棋子的刘老有些意外的看了王老一眼,两人是多年的好友了,深知彼此的脾气,这个王老虽然年轻时候喜欢咋咋呼呼,但上了年纪后便稳重了许多,已经很久没开口骂人了。

“什么书让你这么高兴?”

王老哈哈一笑:“亮剑!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我又多了一个能追着看的作品了。”

“咦,这本书的作者有些眼熟呀,就是一时间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了。”

刘老闻言好奇的问了一嘴:“叫什么名字,我帮你想一想。”

“嗯,陈钧,我怎么记得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王老挠了挠下巴,努力的回想着。

“谁??陈钧??”刘老的表情顿时变得古怪了起来。

王老闻言看了刘老一眼,挑眉问道:“你认识?”

“红星轧钢厂你总该知道吧?”

王老点点头:“肯定知道呀,这不是咱们部里的管辖单位嘛,但这和亮剑作者有什么关系?”

“轧钢厂的食堂主任,也叫陈钧。”刘老说完便凑了过来,从王老手里抢过今天的报刊。

“哎你别抢呀,咱俩一起看。”王老凑了过去,嘴里嘟囔着我说怎么那么熟悉,原来是炒菜特别厉害的那小子呀,可那小子是个厨子啊,年纪轻轻就厨艺超群,应该没时间学文学之类的话。

刘老没说什么,因为此时的他也沉浸在故事中了。

等他看完报刊上的内容,也忍不住想喊一句痛快。

但王老还在旁边,刘老强忍着喊一嗓子的冲动,起身走到电话前,拨动号码等接通后:“给我接红星轧钢厂厂长办公室,我要找杨为民!”

......

另一边,四九文艺报刊。

师向荣这一天可是忙的飞起,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

他一开始就很看好亮剑这本书,所以排好版之后便吩咐印刷那边多做一些,以免出现不够卖的情况。

但情况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超出的那三千多本压根就没扛多久,上午十点多便陆续有下级经销商开始打电话了。

每一个电话接通,开口第一句就是要货,而且还是当天就要,最好现在就能把货送来。

哎呦!

这次刚过去一个上午啊。

师向荣立马向上级汇报了这一情况,领导大手一挥,直接放权,让印刷厂火力全开。

然后为了避免第二天供货不足,直接把明天的印刷数量也加了一倍。

解决完这些事情,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师向荣有些疲惫的坐在椅子上,揉了揉发酸的眉心。

“哎,千字两块钱怕是定低了呀,待会找领导申请给陈钧提提价格。”

这年头,能写文章的读书人还是很有社会地位的。

不单单是知识分子受人尊敬,而是这类人赚钱能力很强。

远的不提,单单就四九文艺的主编老舍先生,就很不缺钱花,很早之前就已经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有钱人。

而陈钧投稿的这一本小说,虽然不能让他直接变成万元户,但成为万元户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