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是关去偏殿了,就连责骂皇上都不曾对项泓煊说过。
项将军也是皇上看着长大的孩子。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大臣们吵得面红耳赤,他们纷纷看向皇上。
想要皇上说上几句。
谁知皇上并不理会,一句身体不适要退朝就走了。
大臣们自然哭的哭,骂的骂,说酸话的说酸话。
当然,这些都是文臣们做的事。
哭的那些大臣,觉得皇上竟然启用卖国求荣的沈家,九州国要完了。
骂的大臣,自然不敢直白的骂皇上。
他们一边说自己能够死柬,一边说现在民不聊生,皇上竟然不考虑大皇子。
太子阵营的人,自然嘲讽。
这两件事有何联系?
要是没有三皇子,能击退羌族吗?
两边谁也不服谁。
至于那些说酸话的大臣,围着沈家父子说个不停。
流放一圈还能回京当官,真是奇迹。
侯爷这是胖了还是黑了?
沈侍郎这是不会说话了吗?
武将们则是一脸焦急的围着三皇子。
哦,不,太子。
他们就想知道,一向傲气的项将军到底犯了什么军规。
这些武将,都是与项泓煊职位差不多的武将。
原本项老将军今日也是要来的,但是听说生病了。
当然,武将们也不是全然没有脑子的。
他们除了要问清楚项泓煊的情况,以避免自己也出错。
还想试探下新晋太子的想法。
只是,太子说话滴水不漏,众人无奈只得去找大皇子。
皇上刚刚说过,几天后要举办立太子大典。
现在钦天监还在准备大典的一切事务,因此太子的衣服也没来得穿。
不然他们就算再傻,看到了衣服还能不知道皇上要做什么吗?
大皇子定是生气的吧?
……
皇上听着太监的汇报,轻笑出声。
“呵呵,一帮自以为是的人,真以为能猜透朕的想法?”
一旁的高公公跟着陪笑,随后递上了茶水。
皇上看了高公公一眼,“偏殿的那小子如何了?”
“启禀皇上,一夜未睡,到现在也没有吃饭……”
皇上盯着高公公看,“嗯?”
高公公仿佛想了起来,说道:“哦,指挥使来报,说是项将军让沈家人给曲州沈家送信去了。”
皇上愣了愣,虽然有些意外,但是也坐实了那些传闻。
“看来,项泓煊果然看重沈家那个姑娘?”
高公公笑了笑没接话。
“皇上要把信追回来吗?”
皇上摇头,“让他去送,我也好见见那位沈姑娘。”
高公公低下头,“是。”
项家军送信果然很快。
中间有飞鸽,还用了几匹千里马,七天后,信件终于送到了沈瑾瑶的手里。
沈瑾瑶拿着项家军送来的信,内心百感交集。
沈家父子离开曲州后,就没有了消息。
虽然她时常安抚沈家人的情绪,但是内心不着急是不可能的。
如今终于看到来信,沈瑾瑶给了士兵一荷包的银子。
“多谢军爷。”
士兵笑着摆摆手,“沈姑娘不必客气,这都是咱们将军交代好的。”
“听闻这信是将军他们到了京城后当晚写的,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姑娘快看看,别耽误了要事。”
沈瑾瑶有些不好意思。
要事倒不至于,只是没想到项泓煊说到做到。
若是没有这封信,不知道沈家人还得等多久。
送信人的动静不大,沈家人还不知道京城来信了。
沈瑾瑶拆开信封看了起来。
等到沈家众人凑齐的时候,就看到沈瑾瑶一脸奇怪的表情。
对,奇怪。
说不上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沈丛山问道:“瑾儿,可是你父亲来信了?信上说了什么?”
沈瑾瑶把信给了沈丛山。
沈铭山便围了上去。
兄弟俩看完信,一个眼眶红了,一个咧嘴笑了起来。
沈志学满脸疑惑,他赶紧拿起信看了起来。
沈家几位夫人,见沈志学看完以后脸色有些凝重,一个个的也等不及看了看。
“这是……”
大夫人眼眶跟大老爷一样红红的,她喜极而泣。
“这是老天爷开眼了啊,咱们沈家终于……”
大夫人说着说着抱着大老爷哭了起来,大老爷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搂着着大夫人哭着。
三夫人则是同三老爷一样,两人都笑着。
三夫人:“唉,这真是天大的好事,没想到我们沈家真的等到了!”
三老爷乐的抱着小儿子亲了亲。
沈志信和沈志业两人则是给几位老爷夫人倒茶,好让他们压压惊。
沈乐瑶不知道在想着什么,竟然沉默着没有说话。
二夫人看了看沈瑾瑶,把她拉到自己身边。
她刚才便看到自家女儿奇怪的表情。
“瑾儿,这信可是有什么问题?”
沈瑾瑶张了张嘴,还没有说话,就被大老爷抢了先。
“弟妹,哦,不,应该叫你侯府夫人了,能有什么问题啊?”
沈铭山也跟着说道:“是啊,是啊,这是大哥的字,我是认得的。”
大夫人有些不满的说道:“信上不是说了吗?过不了多久,圣旨就能到曲州,真的假不了的。”
三夫人听到这,惊呼一声。
众人看了过去。
“啊!这样的话,咱们岂不是得赶紧收拾收拾,接到圣旨咱们就赶紧上路吧?”
大夫人一听觉得三夫人说的对。
“弟妹说的对,咱们得赶紧收拾,别再耽误时间。”
“好啊好啊,咱们得赶紧的。”
芸夫人不识得多少字,只是跟一旁的沈志学反复确认着。
“志学,那信上当真这样说的?”
大夫人听到后,笑着说:“当然是真的,不光如此,芸夫人你的好日子要来了。”
芸夫人一脸的迷惑。
她笑着说:“这是咱们大家的好日子。”
大夫人本想着解释,但是想到还有好多东西要收拾,便扔下一句让志学同你说,就走了。
此时屋子里只剩下沈家二房四人。
芸夫人因为大夫人刚才的话云里雾里的,志学则扶着芸夫人坐下。
“母亲,信上还说了,让我们回京……”
“回京干什么?”
“回京参加姐姐的婚礼。”
什么?
那女婿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