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互相矛盾的事吗?
大皇子娶了沈家二小姐,自然沈家是要站在大皇子这头的。
沈志学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沈瑾瑶。
她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我同你想的一样,不过你不要忘了,我们沈家并没有在明面上站在三皇子这边。”
当然,在曲州肯定是这样的。
自从沈瑾瑶去了羌族以后,沈茂山更是一心一意的跟在三皇子的身边。
但是远在商京的皇上并不知道。
就算是知道了,皇上不提这种事就相当于没有过。
现在的沈瑾瑶并不知道,在曲州的无禾村,一直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们沈家。
沈瑾瑶眉头微皱,“或许皇上就是要两边都讨好,两边都敲打呢?”
沈志学眼睛亮起来,“你是说,坐山观虎斗?”
沈瑾瑶看着有些兴奋的沈志学,觉得有些莫名。
怎么志学一说到权谋,整个人都变了似的。
沈瑾瑶接着说:“我想大概是这样的,不然为何婚事和恢复爵位是一起的?”
此时的沈瑾瑶和沈志学还并不知道,皇上已经立三皇子为太子。
如果他们知道的话,便更能做实自己的猜测。
沈家对于大皇子来说,并不是多么有用的家族。
但是却是三皇子最有力的后盾。
三皇子没有母族外戚的支持,如果回到朝堂自然需要沈家这样的人为他筹谋。
皇上的想法,或许就是想用沈家来激化大皇子和三皇子的矛盾。
那沈家还真不如接着在曲州保命。
沈瑾瑶想到什么,她沉稳的说道:“志学,如果只有这些事,我们想的方向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怕只怕里边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消息。”
沈志学怔了怔,大姐说的没错。
或许还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
单凭这两件事,很多人都能想到皇上的想法。
但是是否还有别的他们不知道的事情,那就不好说了。
沈志学想到了送信的人,脸色缓和了些问道:“大姐,项将军没有给你来信吗?”
沈瑾瑶有些莫名,“他为何给我信?”
沈志学见沈瑾瑶的表情不光没有女儿家的娇羞,更是说的理所当然。
来了无禾村以后,项将军如何对沈瑾瑶,沈家人是看在眼里的。
再加上,沈志信从羌族回来后,便同他说了项将军在羌族几乎一直在保护沈瑾瑶。
他大姐的心思还说不好,但是项将军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
想起项将军在离开之前,特意来沈家找的沈瑾瑶。
他还猜想过,或许用不了多久,项将军就会再次求娶大姐。
虽然婚书已经被项家毁了,但是他曾经听到父亲和母亲的谈话。
那意思,沈家关于两人的婚书还在。
至于出于什么原因没有毁了,好像是祖母不让。
如今父亲等人回京复命,能够比圣旨还快的送回消息,这定然是项将军的安排。
要不是为了某人,项泓煊堂堂项家军掌权人,能够为这点小事操心?
不过,看项将军走的时候的样子,定然会给大姐写信的。
怎么只让父亲来信呢?
他不由得挠头,或许是他不懂男女之情吧。
想到这,他自然不能揭开两人之间的关系,万一说错了什么项将军肯定不会轻饶他。
他轻咳了声,说道:“咳,没什么。只想想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消息,毕竟父亲也是让项家军送的信嘛。”
沈瑾瑶盯着沈志学看了几秒,觉得他并不是在打趣自己和项泓煊,这才没计较。
“没有。不过我也有些奇怪,到底发生了什么。”
沈瑾瑶自然懂那日项泓煊来找她,是关心她的。
那日更是说等到他们安定下来,会给她写信。
但是信里,只有沈茂山和沈婷瑶的事,并没有提及其他人。
项泓煊对她做的事,要说她一点都不明白,那也不可能。
作为一个现代人,没吃过猪肉那也看过猪跑。
项泓煊对她的关心确实挺多的,这些她也看在眼里。
只不过现在并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就算是项泓煊想要做什么,项家也不会同意。
更何况,她没想过嫁人。
沈瑾瑶惊觉自己越想越远,都怪沈志学。
她瞪了志学一眼,“还愣在这干啥?去院子里帮帮三叔,看看商队如何处理。”
沈志学被沈瑾瑶瞪了一眼,心想刚才还好好地,怎么现在又变成这样了?
虽然想不通,但是还是老实的出去找三老爷帮忙了。
沈瑾瑶在屋子里转了转,想着既然要回京,那肯定需要更多的钱。
现在沈家的财产,在无禾村过两辈子也是够的。
但是等到了商京城,那是完全不够看的。
沈家恢复爵位,父亲和大哥恢复职位,商京的贵族需要走动,这就需要一大笔钱。
沈婷瑶要结婚,还是嫁给大皇子。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侧妃,那也不能落了大皇子的面子。
沈家嫁女,又是嫁到皇家,趁着沈家恢复爵位,如何也得大办。
再加上在商京各项花销都不少,听母亲说,每天的银子就像流水一样花出去。
当然,沈家已经被抄家,虽然她对皇上并不完全了解。
但是她十分清楚,皇上不可能既恢复爵位,还能把沈家的钱还回来。
毕竟现代的资本家就是这样的。
名声要,银子更得要。
这一项项都得是钱,她手里的钱是很多的,但是沈家账面上的钱并不多。
她又想到,如果沈家这次真的重振门楣,因着沈婷瑶和大皇子的婚姻,沈家应当不会太差。
那她是不是就能云游四方了?
所有的梦想都是靠着银子支持的,没有经济基础哪来的上层建筑。
想到这,她赶紧拿出账本,在一旁把沈家现在的进项都梳理出来。
离开无禾村,不代表这里的生意就不要了。
她还想到之前认识做生意的康家,她要给他们写封信,看看能不能谈些别的生意。
矿产肯定不能再卖了,她空间里也没多少了。
如今便是要在回京之前,把生意多做些,给沈家留足退路。
这样想着,她便把算账能手沈志业喊了进来。
两人一连研究了两天,随后便又一直在为此奔波。
等到沈婷瑶把在无禾村能做的都做了,商京的圣旨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