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两宋传奇 > 第11章 社稷有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日,宋高宗与群臣游玩长江,张明远等人一同作陪。对李纲作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众人有些不以为然。一个个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只有宋高宗昂首挺胸,远眺大江东去,但见波涛汹涌,大船扬帆,气势恢宏。张明远、费无极与宋高宗下了山坡,且走且谈,说说笑笑,兴致勃勃。子午四人与群臣在山坡上等候。

宋高宗道:“还记得苏东坡写过一首词,叫做《念奴娇,赤壁怀古》 。虽说眼下是镇江府,非赤壁,可面对这浩浩大江,如何不感同身受?”说话间昂首挺胸,威风凛凛,立于江边,仰天长叹。

张明远道:“陛下所言极是,当年苏东坡面对大江,恐怕也是豪情满怀,如何会想到如今的兵荒马乱。”不觉神情肃穆,捋了捋胡须。

费无极仰天长叹,笑道:“如若面对此情此景,不直抒胸臆,恐怕说不过去。陛下,我就献丑了。”马上吟诵开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高宗叹道:“不错,大江东去,江山如画。朕何尝不知,如今兵荒马乱,黎民百姓受苦受难,皆朕之过,岂可推辞?”也唏嘘不已,仰天长叹。

张明远素闻赵构喜欢书法,就笑道:“不知陛下可见过苏东坡的书法?听说苏东坡与黄庭坚的书法,实乃妙不可言。”

费无极道:“苏东坡此人可谓全才,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这画、乐、书,无一不能。还会做菜,东坡肉味道不错。”

宋高宗破涕一笑:“你们可知苏东坡也是道家子弟了,他那一生可谓‘上善若水’,随遇而安。他恐怕心知肚明的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张明远道:“不知陛下如何看待这苏东坡?”若有所思,马上追问。

宋高宗微微一笑,眺望大江,深情道:“朕在应天府登基大宝之时,就早已追赠他为太师,谥号:文忠。”

张明远和费无极齐声道:“为何如此?”

宋高宗道:“听说完颜吴乞买要为苏东坡平反昭雪,还沿路张贴榜文,搞的北方民心浮动,如若朕不为苏东坡平反昭雪,便麻烦了。”

此言一出,张明远和费无极这才明白过来,顿时陷入沉思,原来赵构做的,也是张明远想过的。不多时,宋高宗与张明远、费无极且走且谈,说说笑笑,意犹未尽,走上山坡。

此时此刻,御史中丞颜岐闷闷不乐,马上走上前去拱手道:“陛下,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如今皇上登基大宝,迫不得已启用李纲,可皇上要熟思,李纲毕竟是钦宗皇上的旧臣,皇上用他,恐怕有所不妥。难保这厮心不在焉,还念旧主。”

听了这话,子午一怔,李纲为人光明磊落,这厮居然说李纲大人坏话,实在可恶,不过他毕竟是朝廷官员,自己不可斥责,只好压制心中怒火。

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也若有所思,寻思,李纲如若势力大了,本官就羡慕嫉妒恨了,趁他羽翼未丰,先下手为强,也未为不可,想到这里,马上笑道:“陛下,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为相。如若任由他坐大,恐怕就尾大不掉了。如若他主张北伐,迎回二帝,皇上就不好收拾局面了,还望皇上熟思。”

普安一听这话,马上明白过来,原来他们早有预谋,想赶走李纲大人,有个疑惑,为何李纲大人就如此不受人待见,东京城如此,杭州也如此,难道是李纲大人为人处事太也可恨么?自然不是,实在是李纲正义凛然,与这拍马屁的乱臣贼子格格不入,他们自然背地嚼舌头了。

黄潜善早已回到宋高宗身边,便笑道:“陛下,听说钦宗皇上在被俘前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如此旧主任用过的人,皇上再用,恐怕不大吉利。毕竟皇上登基大宝要力挽狂澜,必得任用些有勇有谋的新人,也是历朝历代的规矩。”

余下心里冷笑,黄潜善你还好意思背地说坏话,你也是逃出扬州城的丧家犬,还配说李纲,着实可笑。

汪伯彦也不甘示弱,立马劝道:“李纲这人徒有虚名,不可大用。皇上可知此番金兵为何追击到扬州城,原来是皇上任用李纲,金人由此不满,故而奔袭扬州城。”说话间马上把扬州城之事,都栽赃到李纲身上。

这话说的实在一派胡言,可宋高宗却听得目光呆滞,好似信以为真一般。

武连气急败坏,也无可奈何,汪伯彦的嘴巴居然数黄论黑,一派胡言。这等奸诈小人,皇上居然还让他做官,实在想不通。

宋高宗动了动嘴唇,却默然不语,心中胡思乱想开来:“这话颇有道理,李纲虽说名扬天下,金人怯他三分,用李纲抵御金人也未为不可,可这人的确有些功高盖主之嫌,不得不防,可扬州城的事,也不可怪罪李纲,金人要来,也是不可阻挡。”

夜色时分,在江南院落里,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一派典雅别致。张明远等人一起吃晚饭,宋高宗御赐几样江南美味佳肴,还有海鲜,子午四人总算口福不浅,从京兆府来到扬州城,一路上没吃过什么美味佳肴,扬州城又惊魂落魄了一场,连着几日,总是茶不思饭不想。这下过了长江,才算安宁下来。

素闻江南美味佳肴颇多,这镇江府有宋高宗在,故而江南沿海的海鲜也络绎不绝进贡而来,算是给皇上压压惊,由此,张明远等人也一同消受,算是福气不小。

武连看着桌上的美味佳肴,却没什么好胃口,目光呆滞,一句话也不说。余下见状只是把海鲜剥皮,用小碗盛好拿到他面前。武连也不答谢,也不动嘴吃,只是掉眼泪。子午和普安见状不由大惊失色。

普安道:“你怎么了?”子午安慰武连:“莫非想赵香云了?”

余下道:“你一点也不争气,为了个女人,神魂颠倒。”叹了口气,瞪了一眼武连。

费无极道:“武连,听话,你最近不吃不喝可不好。你难道就不为你爹娘想一想,如若你回到京兆府,他们见你面黄肌瘦,如若怪为师没照顾好你,岂不错怪为师了。”

张明远道:“赵香云与他父皇母后在一起,想必没什么可担惊受怕的。”

可武连依然不说话,好似哑巴,只是泪光点点,正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武连喃喃道:“我是看到扬州城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故而伤心难过。你们不必安慰我,我虽说惦记赵香云,可还不至于相思成疾。我武连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听了这话,众人方才放下心来。

费无极道:“从扬州城到镇江府,虽说不远,不过是坐船过大江。可这一路却非同小可,好似跨越千山万水。如今到了镇江府,你们难道不知我们还有一个故人么?”吃了几口饭,马上喝了口茶,环顾四周,微微一笑。

张明远恍然大悟,笑道:“是陈东?”

子午惊道:“想起来了,前辈是太学生的头领,如若不是他,朱拱之恐怕当年还不会得到人神共愤。我们与他算是并肩作战,这故交是称得上的,不知他可好。”

普安记忆犹新,顿时喜出望外:“他便是镇江府丹阳人。”。

余下道:“我们何不去找寻一二,到了陈东前辈的故里,他自然要以主人待客。”

武连也开怀大笑,心绪好了许多,随即笑道:“可不,当年在东京,我们还在樊楼吃过酒,在宫门外一同舌战过王时雍。”

费无极见武连好了许多,就问道:“武连,你可知这镇江府陈东可是非同凡响之人,他名噪一时。离开东京后,想必目下会过得很好。当年你们与陈东舌战王时雍,可还记得些什么?”

武连笑了笑,伸手一指,娓娓道来:“王时雍这人,许多黎民百姓还以为她是青天大老爷,没想到他也会道貌岸然,装神弄鬼。言语之间颇多陈词滥调。我们与他论长道短,让他哑口无言。还以为他口若悬河,也不过如此。可见,据理力争,就天下无敌了。”

余下道:“陈东前辈的口才了得。我们四人虽说也口若悬河,可比起他就显得小家子气了。”说话间记忆犹新,往事难以忘怀。其实这是自谦了,陈东当年并无过多言语,只是子午四人才大显身手,令人感慨万千。在师父、师叔面前自然要谦虚一二。故而这般说话。当然这并非说陈东一无是处,这太学生跟随陈东,陈东一呼百应,这便是陈东的本事。这蔡京、童贯等六贼的提法也是陈东起的头,在当年也是名震天下。

普安道:“如若不是当初陈东前辈一呼百应,恐怕当年除去朱拱之,恢复李纲,灭了李邦彦等人的嚣张气焰就勉为其难了。”说话间听出这话里其中的几分意思,可也碍于情面只好认了,但并不自卖自夸。

子午点了点头,叹道:“不错,回想往事,对陈东前辈的教诲记忆犹新,如今来到他的故里,自然感到万分高兴。”

张明远道:“改日打听好了他的住所,我等自然要登门拜访,以示敬意。如若李纲大人也有空,咱们齐聚也不错,就怕叨扰李纲大人,毕竟他眼下公务繁忙,不好叨扰。”喝了一口茶,微微一笑。

费无极笑出声来:“这回,陈东他该请我们吃饭了。李纲大人如若也来,我等也算缘分使然。”众人哈哈大笑,说说笑笑之际吃菜吃酒,好不欢快。